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鼻目
鼻子和眼睛。比喻緊密聯(lián)系的事物。 唐 杜牧 《祭故處州李使君文》:“君子小人,鼻目并列,與小人校,會無百一,於百一中,以秀奪實?!?宋 王安石 《送孫立之赴廣西》詩:“相期鼻目傾肝膽,誰伴溪山避網(wǎng)羅?!?李壁 注:“猶言手足之捍頭目,勢必相須。”
《漢語大詞典》:斷鼻(斷鼻)
割斷鼻子。古人頌為女子貞烈之行。典出三國志·魏志·曹爽傳:“好 老莊 言,作《道德論》及諸文賦著述凡數(shù)十篇” 裴松之 注引 晉 皇甫謐 列女傳:“ 爽 從弟 文叔 妻, 譙郡 夏侯文寧 之女,名 令女 。 文叔 早死……居止常依 爽 。及 爽 被誅, 曹氏 盡死。 令女 叔父上書與 曹氏 絶婚,彊迎 令女 歸。時 文寧 為 梁 相,憐其少,執(zhí)義,又 曹氏 無遺類,冀其意沮,廼微使人諷之。 令女 嘆且泣曰:‘吾亦惟之,許之是也?!乙詾樾?,防之少懈。 令女 於是竊入寢室,以刀斷鼻,蒙被而臥?!?span id="nrdy9ut"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八九回:“甚么三貞九烈,都是哄人的説話;甚么斷鼻割耳,都是古人的獃氣!”
《漢語大詞典》:鼻風(鼻風)
指鼻子呼出的氣。 胡祖德 《滬諺外編·薄粥嘲》:“數(shù)粒煎成一大甌,鼻風吹起浪千秋。” 程伯鈞 等《打油詩趣話·詠稀粥》:“數(shù)天煮成粥一甌,鼻風吹起兩道溝?!?/div>
分類:鼻子
《漢語大詞典》:嗅聞(嗅聞)
用鼻子辨別氣味。 沈從文 《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還各處去嗅聞,死蛇的氣味,腐草的氣味,屠戶身上的氣味……要我辨別卻十分容易。”
《國語辭典》:準頭(準頭)  拼音:zhǔn tóu
鼻頭。相術上稱鼻子下部隆起的部位為「準頭」。
《國語辭典》:準頭(準頭)  拼音:zhǔn tou
標準或準確性。如:「你做事老是沒個準頭,怎么成呢?」、「他投擲籃球挺有準頭的?!?/div>
《國語辭典》:準星(準星)  拼音:zhǔn xīng
槍炮口上端用來瞄準的星尖,與表尺、缺口配合,構成瞄準基線。
《漢語大詞典》:響鼻(響鼻)
騾馬等動物鼻子里發(fā)出響聲叫打響鼻兒。《詩刊》1977年第12期:“花叢中,駿馬在吃著草,打著響鼻?!?/div>
《國語辭典》:鼻血  拼音:bí xiě
鼻子因外傷、腫瘤或發(fā)炎等情況,導致鼻黏膜、鼻中隔出血的現(xiàn)象。
《國語辭典》:鼻紋(鼻紋)  拼音:bí wén
牛、羊、狗等動物鼻子皮膚下的汗腺形成的溝紋。每只動物的鼻紋都不盡相同,故可供作辨識之用。
《漢語大詞典》:鼻選(鼻選)
用鼻子聞其氣味而加以選擇。 宋 陶谷 清異錄·果:“瓜最盛者,無逾 齊 趙 ,車擔列市,道路濃香,故彼人云,未至舌交,先以鼻選?!?/div>
《國語辭典》:鼻梁  拼音:bí liáng
鼻的上端。自鼻根至鼻尖的部分?!度辶滞馐贰返谒幕兀骸高h遠望見老父母兩朵高眉毛,一個大鼻梁,方面大耳,我心里就曉得是一位豈弟君子?!挂卜Q為「鼻莖」。
《漢語大詞典》:鼻鉤(鼻鈎)
指鼻子成鉤狀。《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三七回:“須臾之間,一員大將立於帳下,鼻鉤鷹嘴。”
分類:鼻子鉤狀
《國語辭典》:北極熊(北極熊)  拼音:běi jí xióng
1.白熊的別名。參見「白熊」條。
2.以前民主世界對前蘇聯(lián)的諷稱。
《漢語大詞典》:鼓鼻
扇動鼻子。指噴氣。 晉 郭璞 《山海經(jīng)圖贊·犀》:“鼓鼻生風,壯氣湓溢?!?/div>
《國語辭典》:口罩  拼音:kǒu zhào
利用紗布等材料制成的衛(wèi)生用品。中間夾帶有孔的膠片及藥棉或活性炭,兩旁系有帶子,可罩在口鼻上,以防止灰塵和病菌的侵入。
《漢語大詞典》:鷹鉤鼻(鷹鈎鼻)
鷹嘴形的鼻子。有時形容人的相貌奸詐兇狠。 曹禺 《原野》第一幕:“正中右窗上懸一幀巨闊、油漬的 焦閻王 半身像,穿著連長的武裝,濃眉,兇惡的眼,鷹鉤鼻,整齊的髭須,仿佛和善地微笑著,而滿臉殺氣?!?吳組緗 《山洪》一:“他的臉形方正:鷹鉤鼻子和眉毛眼睛的四周滿是烏青色的點子,馀外滿是大的麻點?!?/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