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牙音  拼音:yá yīn
舊謂舌后阻之音為「牙音」。如三十六字母中的見、溪、群、疑為牙音。
《國語辭典》:音學(音學)  拼音:yīn xué
研究聲音現(xiàn)象如音波、反射、共振等的學科。也稱為「聲學」、「音響學」。
《國語辭典》:正韻(正韻)  拼音:zhèng yùn
書名。洪武正韻的簡稱。參見「洪武正韻」條。
分類:音韻學
《漢語大詞典》:洪細(洪細)
(1).大小。 南朝 梁武帝 《申敕諸州訊獄詔》:“朕自藩部,常躬訊録,求理得情,洪細必盡。”
(2).音韻學名詞。洪音和細音的合稱。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十六:“臣聞赴曲之音,洪細入韻?!眳⒁姟?洪音 ”。
《國語辭典》:洪音  拼音:hóng yīn
聲韻學上指主要母音舌位較低、較后、口腔共鳴器空隙大的音。相對于細音而言。如宋、元等韻學家將一、二等韻視為洪音,把三、四等韻當做細音。
《漢語大詞典》:通轉(通轉)
音韻學名詞。古音學上指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三者之間及各自的韻轉現(xiàn)象。凡主要元音不變,僅韻尾發(fā)生變化的稱對轉;而陰聲韻和陰聲韻、陽聲韻和陽聲韻、入聲韻和入聲韻之間的相互變化稱旁轉。
《國語辭典》:李登  拼音:lǐ dēng
人名。生卒年不詳。三國魏音韻學家,曾任左校令。著《聲類》十卷,以宮、商、角、徵、羽五聲區(qū)別字音,尚未分立韻部,為漢語史上最早的韻書。書已不傳。
《國語辭典》:對轉(對轉)  拼音:duì zhuǎn
聲韻學上指語音中陰聲韻與陽聲韻發(fā)生互通的現(xiàn)象。參見「陰陽對轉」條。
《國語辭典》:類隔(類隔)  拼音:lèi gé
音韻學上指反切上字與所切之字有重唇、輕唇或舌頭、舌上的不同,稱為「類隔切」。切語上字與被切之字古音本相同,但后世演變成不同的聲類,因而造成切語不合的現(xiàn)象,即稱為「類隔」。清。錢大昕《十駕齋養(yǎng)新錄。卷五。舌音類隔之說不可信》:「古人制反切,皆取音和,如方、府、甫、武、符等,古人皆讀重唇,后儒不識古音,謂之類隔,非古人意也?!?/div>
《國語辭典》:旁轉(旁轉)  拼音:páng zhuǎn
音韻學上指古音中陽聲與陽聲或陰聲與陰聲的相互轉變。但條件必須是雙方的主要元音相近,發(fā)音部位相似。例如:〔a〕轉變?yōu)椤拨拧场ⅰ玻澹睢侈D變?yōu)椤拨牛睢场?/div>
《國語辭典》:陰聲(陰聲)  拼音:yīn shēng
1.古代樂律上屬陰聲之音,即大呂、應鐘、南呂、函鐘、小呂、夾鐘?!吨芏Y。春官。大師》:「大師掌六律六同以合陰陽之聲。陽聲:黃鐘、大蔟、姑洗、蕤賓、夷則、無射;陰聲:大呂、應鐘、南呂、函鐘、小呂、夾鐘。皆文之五聲──宮、商、角、徵、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br />2.聲韻學上指無鼻音韻尾的韻母。參見「陰聲韻」條。
《國語辭典》:今音  拼音:jīn yīn
1.現(xiàn)代的語音。
2.音韻學上指以《切韻》、《廣韻》等韻書為代表的隋唐音。與以《詩經(jīng)》押韻、《說文》諧聲等為代表的周秦音(古音)相對。
《國語辭典》:四呼  拼音:sì hū
音韻學家分韻母為開口、齊齒、合口、撮口四種,合稱為「四呼」。
《國語辭典》:旁紐(旁紐)  拼音:páng niǔ
發(fā)音部位相同而音值不同的聲紐。如幫、滂、并、明皆屬重唇音,而音值不同,互稱為旁紐聲紐。
《漢語大詞典》:正紐(正紐)
(1).指四聲相承的同聲母字。如壬、衽、任、入。見 唐 神珙 《四聲五音九弄反紐圖》。
(2).謂格律詩八病之一。如壬、衽、任、入四字為一紐,一句之中,已有壬字,更不得安衽、任字。見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卷一。
《國語辭典》:八病  拼音:bā bìng
詩文聲律上的八種弊病,為南朝梁沈約等人提出。八病通常指五言詩在句子音律配合上有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等八種缺失。
《國語辭典》:呂靜(呂靜)  拼音:lǚ jìng
人名。晉音韻學家,生卒年不詳。曾仿魏李登《聲類》編成《韻集》一書,五卷,今已不傳。
《漢語大詞典》:協(xié)句(協(xié)句)
即協(xié)韻。音韻學用語。 清 錢大昕 《音韻問答》:“ 沉重 作《毛詩音》,于今韻有不合者,謂之協(xié)句,如《燕燕》首章:‘遠送于野’,云:‘協(xié)句宜音時預反’……協(xié)句亦謂之協(xié)韻?!?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yǎng)新錄卷一:“協(xié)句即古音也,自 陸德明 剏為古人韻緩,不煩改字之説,於 沈 ( 沉重 )所云協(xié)句者,皆如字讀?!眳⒁姟?協(xié)韻 ”。
《國語辭典》:協(xié)韻(協(xié)韻)  拼音:xié yùn
1.符合韻律。詩詞歌賦中,于相當?shù)木淠┮皂嵞赶嗤蛳嘟淖窒嘌喉?,使音調和諧優(yōu)美,稱為「協(xié)韻」?!都t樓夢》第四○回:「無論詩詞歌賦,成語俗話,比上一句都要協(xié)韻,錯了的罰一杯。」
2.今韻與古韻不同,以今音讀古韻,多不能諧。北周沈重作《毛詩音義》,創(chuàng)協(xié)韻之說,隨意將某字臨時改讀某音,以求和諧。至明末陳第始用語音演變的道理加以反駁,認為時有古今,地有南北,今韻不協(xié),正是語音演變的證據(jù),不能任意隨文改讀。應求古韻,以證其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