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11,分3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潛光
幽屏
隱身
抱犢
屏處
冥棲
幽沈
伏處
靜憩
巢棲
窮棲
潛隱
潛處
蟠蟄
潛居
《漢語大詞典》:潛光(潛光)
(1).隱藏光彩。比喻才華不外露。 三國 魏 曹植 《仙人篇》:“潛光養(yǎng)羽翼,進趨且徐徐?!?唐 李白 《紀南陵題五松山》詩:“圣達有去就,潛光愚其德。”
(2).指隱居。晉書·隱逸傳·郭瑀:“先生潛光九皋,懷真獨遠?!?唐 李白 《自梁園至敬亭山因有此贈》詩:“水國饒英奇,潛光臥幽草?!?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懷》詩:“我則異於是,潛光 皖水 濱?!?/div>
《漢語大詞典》:幽屏
隱僻之處。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五:“庶幾遺悔尤,即此是幽屏?!?br />隱居。 宋 王安石 《謝賜歷日表》:“敢圖幽屏,亦誤寵頒?!?宋 曾鞏 《題張伯常漢上茅屋》詩:“主人事幽屏,不愿尚書郎?!?/div>
分類:隱居隱僻
《國語辭典》:隱身(隱身)  拼音:yǐn shēn
隱匿形體。如:「他隱身在茂密的草叢里,以躲避敵軍的追捕?!?/div>
《漢語大詞典》:抱犢(抱犢)
比喻隱居。 唐 王維 《送友人歸山歌》之一:“入云中兮養(yǎng)鷄,上山頭兮抱犢?!?趙殿成 箋注引元和郡縣志:“ 抱犢山 在 沂州 承縣 北六十里,壁立千仞……昔有遁隱者,抱一犢于其上墾種,故以為名?!?/div>
分類:隱居
《漢語大詞典》:屏處(屏處)
隱蔽之處。《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告 武 ,篋中有死兒,埋屏處,勿令人知!”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氣尚未平,獨坐屏處。”
隱藏;隱居。 三國 魏 曹植 《白鶴賦》:“薄幽林以屏處兮,蔭重景之餘光?!?span id="sckwifx" class="book">《新唐書·張濬傳》:“雖自屏處,然朝廷得失,時時言之。” 明 何景明 《贈清溪子序》:“今年予得告屏處郭西之別業(yè)?!?/div>
《漢語大詞典》:冥棲(冥棲)
猶隱居。 唐 李白 《古風》之十二:“使我長嘆息,冥棲巖石間?!?/div>
分類:隱居
《漢語大詞典》:幽沈
亦作“ 幽沉 ”。
(1).猶堙沒。文子·自然:“道為之命,幽沉而無事,於心甚微,於道甚當,死生同理,萬物變化,合於一道?!?span id="rkxpheq" class="book">《資治通鑒·晉穆帝升平五年》:“ 王 〔 王弼 〕、 何 〔 何晏 〕蔑棄典文,幽沉仁義,游辭浮説,波蕩后生,使搢紳之徒翻然改轍?!?br />(2).卑微。 唐 黃滔 《薛舍人》:“伏承舍人學(xué)士,不以 滔 幽沉,榮賜論薦。”
(3).深藏;隱藏。 元 皇甫明子 《??凇?/a>詩:“蛟龍恃幽沉,怒氣雄屈蟠。”
(4).指潛藏在內(nèi)心的怨恨或不平。
紅樓夢》第七八回:“既懷幽沉於不盡,復(fù)含罔屈於無窮?!?清 惲敬 《答趙青州書》:“ 敬 嘗觀之古人……或毀敗於讒譏,或展轉(zhuǎn)於疾病,使歷睽變之人情,發(fā)幽沉之己志?!?br />(5).隱居。 唐 柳宗元 《讀書》詩:“幽沉謝世事,俛默窺 唐 虞 ?!?br />(6).低沉;陰沉。 清 顧炎武 《華陽縣朱子祠堂上梁文》:“睇琳宮之絢爛,悲木鐸之幽沉。” 許地山 《光的死》:“一種幽沉的顏色早已現(xiàn)在臉上?!?/div>
《漢語大詞典》:伏處(伏處)
(1).隱居。莊子·在宥:“賢者伏處大山嵁巖之下,而萬乘之君憂慄乎廟堂之上?!?清 姚瑩 《復(fù)薦青一兄書》:“愧無古人高潔之行,伏處邱園,而浮沉外吏,數(shù)見黜辱,已自傷矣!”
(2).安處,不四出活動。 魯迅 《華蓋集·十四年的“讀經(jīng)”》:“闊人決不是笨牛,否則,他早已伏處牖下,老死田間了?!?/div>
《漢語大詞典》:靜憩
指隱居。 隋 江總 《攝山棲霞寺碑》:“曩日靜憩 鐘巖 ,余便觀止。餐仁飲德,十有餘年?!?/div>
分類:隱居
《漢語大詞典》:巢棲(巢棲)
指隱居。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遯:“故 堯 舜 在上,而 箕 潁 有巢棲之客; 夏后 御世,而窮藪有握耒之賢?!?清 黃鷟來 《題洪秋七游黃山圖》詩:“紫庭鬱千仞,巢棲有其時?!?/div>
分類:隱居
《漢語大詞典》:窮棲(窮棲)
(1).隱居。文選·范曄〈宦者傳論〉:“海內(nèi)嗟毒,志士窮棲?!?呂延濟 注:“窮棲,謂深隱也?!?南朝 宋 顏延之 《和謝監(jiān)靈運》:“寡立非擇方,刻意藉窮棲?!?br />(2).困苦地生活下去。 唐 杜甫 《無家別》詩:“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div>
《漢語大詞典》:潛隱(潛隱)
亦作“潛隱”。
(1).潛藏;隱藏。后漢書·崔駰傳:“窮至賾於幽微,測潛隱之無源?!?span id="xqcahzr" class="book">《易·乾》“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王弼 注“初則不彰,三則乾乾” 唐 孔穎達 疏:“‘初則不彰’者,謂潛隱不彰顯也?!?葉圣陶 《在民間》:“她們也有潛隱的可貴的心靈,她們也有獨到的深切的見解?!?br />(2).隱居。 漢 蔡邕 《郭有道碑文》:“爾乃潛隱衡門,收朋勤誨,童蒙賴焉?!?span id="xmikgyf" class="book">《晉書·藝術(shù)傳·王嘉》:“潛隱於 終南山 ,結(jié)菴盧而止?!?/div>
《漢語大詞典》:潛處(潛處)
(1).藏匿。 漢 王充 論衡·吉驗:“ 堯 使 禹 治水,驅(qū)蛇龍,水治東流,蛇龍潛處?!?br />(2).深居。 漢 班固 《幽通賦》:“靖潛處以永思兮,經(jīng)日月而彌遠?!?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br />(3).猶隱居。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誄》:“潛處蓬室,不干勢權(quán)?!?/div>
《漢語大詞典》:蟠蟄(蟠蟄)
(1).蟄居;隱居。 唐 姚合 《贈終南山傅山人》詩:“蟠蟄身仍病,鵬摶力未通。” 張際亮 《送云麓觀察督糧粵東》詩:“蟠蟄泥涂愧頭角,飛騰滄海凌風潮?!?br />(2).藏伏。 宋 司馬光 《癭盆》詩:“海鼃鬭怒腹干張,老鮫蟠蟄鱗鬐禿?!?/div>
《國語辭典》:潛居(潛居)  拼音:qián jū
隱居?!逗鬂h書。卷五一。李恂傳》:「潛居山澤,結(jié)草為廬,獨與諸生織席自給?!埂侗阕?。外篇。正郭》:「蓋盤桓潛居之時,非在天利見之會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