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隨和(隨和)  拼音:suí hé
1.隨侯之珠和卞和之璧。二者都是珍美至寶?!冻o。王褒。九懷。株昭》:「瓦礫進寶兮,捐棄隨和。」也作「隋和」。
2.比喻人的才德優(yōu)美。《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材懷隨和,行若由夷?!?/div>
《國語辭典》:隨和(隨和)  拼音:suí he
性情溫和,容易相處。《紅樓夢》第二二回:「他們既隨和,你也隨和,豈不大家彼此有趣?」《官話指南。卷一。應對須知》:「你的性子太耿直,也得隨和些兒才好?!?/div>
《國語辭典》:隨和(隨和)  拼音:suí hè
隨聲附和?!稘h書。卷六七。梅福傳》:「求黨與,索隨和。」
《高級漢語詞典》:不隨和  拼音:bù suí hé
有點固執(zhí),不大合群
分類:不隨和
《國語辭典》:融和  拼音:róng hé
融洽和諧。唐。李商隱為裴懿無私祭薛郎中袞文〉:「靈臺委鑒,虛室融和。」
《漢語大詞典》:調均(調均)
(1).隨和;和諧。呂氏春秋·贊能:“耦世接俗,説義調均,以適主心,子不若我也。” 陳奇猷 校釋:“‘説義調均’是不堅持己之主張而隨和於人?!?span id="ubslewq" class="book">《淮南子·覽冥訓》:“昔者 王良 、 造父 之御也,上車攝轡,馬為整齊而斂諧,投足調均,勞逸若一?!?br />(2).均勻;勻稱。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乃使 離子 督墨, 匠石 奮斤, 夔 襄 薦法, 般 倕 聘神,鎪會裛厠,朗密調均。” 北魏 賈思協 齊民要術·笨麴并酒:“黍攤冷,以麴麥於甕中和之,挼令調均?!?span id="qpg1wlg" class="book">《東周列國志》第八五回:“若擇婦嫁之,常保年豐歲稔,雨水調均。不然神怒,致水波泛溢,漂溺人家?!?清 包世臣 《與楊季子論文書》:“比如有人焉,五官端正,四體調均,徧視數千萬人,而莫有能同之者,得不謂之真異人乎哉!”
《漢語大詞典》:流和
隨和。《醒世姻緣傳》第八回:“原不該流和心性,輕易依他?!?/div>
分類:流和隨和
《國語辭典》:卮言  拼音:zhī yán
無頭無尾、支離破碎的言辭?!肚f子。天下》:「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购笠嘧鳛閷ψ约鹤髌返闹t詞。
《漢語大詞典》:容可
(1).謂態(tài)度隨和,不固執(zhí)己見。新唐書·庾敬休傳:“ 敬休 夷澹,多容可,不飲酒食肉,不邇聲色?!?br />(2).猶豈可;怎能。后漢書·楊秉傳:“昔 懿公 刑 邴歜 之父,奪 閻職 之妻,而使二人參乘,卒有竹中之難,春秋書之,以為至戒。蓋 鄭詹 來而亂國,四佞放而眾服。以此觀之,容可近乎?”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九月,進軍渡 渭 ”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或疑于時九月,水未應凍。臣 松之 按魏書:‘公軍八月至 潼關 ,閏月北渡 河 。則其年閏八月也,至此容可大寒邪!’”新唐書·楊漢公傳:“ 漢公 既以墨敗,陛下容可舉劇部私貪人?”
(3).猶尚可。舊唐書·竇建德傳:“往在泊中共為小盜,容可恣意殺人,今欲安百姓以定天下,何得害忠良乎?”
《國語辭典》:繞指柔(繞指柔)  拼音:rào zhǐ róu
1.經過陶镕而變得柔軟。用來比喻受挫折后意志柔弱。《文選。劉琨。重贈盧諶詩》:「何意百鍊剛,化為繞指柔?」也作「繞指柔腸」。
2.形容柔軟的事物。唐。高適 詠馬鞭詩:「珠重重,星連連,繞指柔,純金堅?!挂沧鳌咐@指柔腸」。
3.形容柔順的個性。也作「繞指柔腸」。
《國語辭典》:隤然  拼音:tuí rán
柔順的樣子?!兑捉洝O缔o下》:「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
《國語辭典》:柔軟(柔軟)  拼音:róu ruǎn
1.軟而不堅硬。《隋書。卷七七。隱逸傳。徐則傳》:「身體柔軟,顏色不變,經方所謂尸解地仙者哉?!?br />2.柔和、安詳。唐。朱灣同清江師月夜聽堅正二上人為懷州轉法華經歌〉:「前心后心皆此心,梵音妙音柔軟音?!?br />3.和順不剛硬?!端疂G傳》第二四回:「柔軟是立身之本,剛強是惹禍之胎?!?/div>
《國語辭典》:順和(順和)  拼音:shùn hé
平順和氣。如:「他為人謙恭,平易順和,絲毫無學者的驕氣?!?/div>
《漢語大詞典》:通可
謂豁達隨和。新唐書·常袞傳:“ 元載 死,拜門下侍郎……與 楊綰 同執(zhí)政。 綰 長厚通可,而 袞 苛細,以清儉自賢?!?/div>
分類:豁達隨和
《漢語大詞典》:連犿(連犿)
宛轉貌;隨和貌。莊子·天下:“其書雖瓌瑋,而連犿無傷也?!?陸德明 釋文:“連犿,本亦作抃…… 李 云:‘皆宛轉貌?!辉疲骸鄰拿??!^與物相從不違,故無傷也。”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子一引作“連抃”。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塾議第十七》:“又詩者,諷刺詼怪,連犿雜揉,旁寄高吟,未可為典正?!?梁啟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二節(jié):“徒見其詞藻之紛綸雜遝,其文句之連犿俶詭?!?/div>
分類:宛轉隨和
《漢語大詞典》:隨迎(隨迎)
跟隨和往迎。語本老子:“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span id="iofxqkb" class="book">《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多言不得其性相,隨迎不見其終始。” 李善 注:“法離有無,豈名言之所得;法無形象,豈隨迎之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