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漢陽(漢陽)  拼音:hàn yáng
地名。位于湖北省長江左岸,漢水的右岸。東與武昌隔江相望,北與漢口市隔漢水相望,地勢扼要。因接近古代云夢大澤遺跡,空氣潮濕,故早晚多霧。此地輕、重工業(yè)發(fā)達,名勝古跡如諸葛城、魯肅墓等亦多。和武昌、漢口并稱為「武漢三鎮(zhèn)」。
《國語辭典》:兩淮(兩淮)  拼音:liǎng huái
地理上對中國淮南與淮北的合稱,即河南省淮河以南及淮河以北地區(qū)。
《國語辭典》:下路  拼音:xià lù
1.前面的路?!俄n非子。十過》:「韓使人之楚,楚王因發(fā)車騎,陳之下路?!埂赌鲜?。卷一九。謝靈運傳》:「后秦郡府將宋齊受使至涂口,行達桃墟村,見有七人下路聚語?!?br />2.長江下游一帶?!缎咽篮阊浴>砣?。蔡瑞虹忍辱報仇》:「這番在下路脫了糧食,裝回頭貨回家,正趁著順風行走,忽地被一陣大風,直打向到岸邊去?!?br />3.往前走?!段饔斡洝返诙换兀骸感姓邎?zhí)了帖兒,轉(zhuǎn)身下路?!?/div>
《國語辭典》:上路  拼音:shàng lù
1.動身出發(fā)?!端疂G傳》第五回:「提了禪杖,作別了客店主人并鐵匠,行程上路?!埂队魇烂餮?。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如今這二月天氣,不寒不暖,不上路更待何時?」
2.死亡?!缎咽篮阊浴>矶?。張廷秀逃生救父》:「老厭物是直性的人,聽得了恁樣話,自然逼他上路。去了這個禍根,還有甚人來分得我家的東西!」
3.大路?!稘h書。卷五一。枚乘傳》:「游曲臺,臨上路,不如朝夕之池?!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8262' target='_blank'>王勃 〈滕王閣序〉:「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
4.領(lǐng)會、了解。如:「這人真笨!解釋了半天他還不上路!」
《國語辭典》:鏡湖(鏡湖)  拼音:jìng hú
湖泊名:(1)位于安徽省蕪湖縣西北方。也稱為「陶塘」。(2)位于浙江省紹興縣南方,宋熙寧以后漸廢為田。也稱為「鑒湖」。
《國語辭典》:荊門(荊門)  拼音:jīng mén
1.用木柴做成的門。南朝梁。陶弘景〈尋山志〉:「荊門晝掩,蓬戶夜開。」
2.山名。(1)位于湖北省宜都縣西北,與虎牙山相對。形勢險要,自古為重要關(guān)塞。(2)位于湖北省荊門縣南。
3.縣名。位于湖北省境中部,介于漳水、漢水之間,荊山山脈東南。
《國語辭典》:漢江(漢江)  拼音:hàn jiāng
河川名:(1)是長江最長的支流。參見「漢水」條。(2)位于韓國中部,源出于江原道五臺山,西北流經(jīng)首爾,會昭陽江入黃海。冬季會結(jié)冰,車馬均可行走于上。具有灌溉與航行的功能。
《國語辭典》:江表  拼音:jiāng biǎo
長江以南的地方。因為從中原南望,其地居長江之外,故稱為「江表」。
《國語辭典》:江南  拼音:jiāng nán
1.長江以南的地區(qū),近代則指今江蘇南部和浙江一帶。土地肥沃,利于農(nóng)工業(yè)及水利發(fā)展,為中國大陸精華區(qū)之一。
2.唐置江南道,為唐太宗貞觀十道之一,包括今之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省與江蘇、安徽兩省長江以南地,及湖北、四川東南部、貴州東北部。
3.宋置江南路,為宋太宗至道十五路之一,包括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蘇二省長江以南地。
《國語辭典》:龜山(龜山)  拼音:guī shān
1.山名:(1)在山東省泗水縣東。昔時孔子望山而作琴曲龜山操。(2)在湖北省漢陽縣東北。即大別山,為江漢要塞。(3)在福建省將樂縣東北。宋朝楊時歸休于此,學者稱稱為「龜山先生」。(4)在安徽省盱眙縣。有上、下二山,上龜山在縣東南,下龜山在縣東北。
2.鄉(xiāng)鎮(zhèn)名。即桃園縣龜山鄉(xiāng)。
《國語辭典》:江右  拼音:jiāng yòu
1.古代指長江下游以西的地區(qū)。
2.今稱江西省為「江右」。
《國語辭典》:下江  拼音:xià jiāng
1.順江而下?!冻o。屈原。九章。哀郢》:「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br />2.長江下游地區(qū)。包括江蘇、安徽、浙江等省。
3.專指江蘇。因江蘇省位于長江的下游,故稱為「下江」。
《漢語大詞典》:江外
江 南。從中原人看來,地在 長江 之外,故稱。《三國志·魏志·王基傳》:“率合蠻夷以攻其內(nèi),精卒勁兵以討其外,則 夏口 以上必拔,而 江 外之郡不守?!?span id="yfneher" class="book">《魏書·董巒傳》:“ 巒 ,字 仲舒 , 營陽 人。 真君 末,隨父南叛。雖長自 江 外,言語風氣猶同華夏。”南史·陳紀下·后主:“﹝ 隋文帝 ﹞乃送璽書,暴 后主 二十惡。又散寫詔書,書三十萬紙,徧喻 江 外?!?清 顧炎武 《真州》詩:“擊楫來 江 外,揚帆上舊京。”
《國語辭典》:黃牛(黃牛)  拼音:huáng niú
1.動物名。哺乳綱偶蹄目。因其毛多呈黃色,故稱為「黃?!?。
2.一種專門在車站或戲院等處壟斷票據(jù),再以高價售出而從中獲利的人。如:「警方大力掃蕩黃牛,以維護消費者的權(quán)利?!?br />3.替人賄賂關(guān)說而牟取利益的人。如:「司法黃?!?。
4.爽約,說話不算話。如:「這回原諒你,下次再黃牛的話,我就不理你了!」
《漢語大詞典》:江陰(江陰)
江的南邊。古以水的南面為陰。亦指 長江 南岸地區(qū)。 南朝 宋 鮑照 《日落望江贈荀丞》詩:“日落嶺云歸,延頸望 江 陰。” 南朝 梁 江淹 《蓮華賦》:“於是生乎陂澤,出乎江陰,見綵霞之夕照,覿朝云之晝臨?!?span id="xzh0yas" class="book">《北齊書·文宣帝紀》:“ 江 陰告禍,民無適歸?!?/div>
《漢語大詞典》:峽口(峽口)
(1).指 西陵峽 口,為 長江 出 蜀 的險隘。 晉 陸機 《辨亡論下》:“彼若棄長技以就所屈,即 荊 楊 而爭舟楫之用,是天贊我也。將謹守峽口,以待禽耳。”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江水二《直都記》:“自 黃牛灘 東入 西陵 界,至峽口百許里,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唐 杜甫 《峽口》詩之一:“峽口 大江 開,西南控百蠻?!?br />(2).泛稱峽谷之口。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八:“北即 蒼山 ,至此南盡。中穿一峽,西去甚逼,而峽口稍曠?!?清 阮元 《由龍洞巖下西過三龍?zhí)丁?/a>詩:“ 三龍?zhí)?峽口,如防復如堂?!?楊朔 《黃河之水天上來》:“在這個極險的山峽中間, 河 水從三條峽口奔騰而出,真象千軍萬馬似的?!?/div>
《漢語大詞典》:九派
(1). 長江 在 湖北 、 江西 一帶,分為很多支流,因以九派稱這一帶的 長江 。 漢 劉向 說苑·君道:“ 禹 鑿 江 以通於九派,灑五湖而定 東海 。” 晉 郭璞 《江賦》:“源二分於 崌 崍 ,流九派乎 潯陽 。” 唐 孟浩然 《自潯陽泛舟經(jīng)明海作》詩:“大 江 分九派,淼漫成水鄉(xiāng)。” 明 徐禎卿 《彭蠡》詩:“地涌三辰動, 江 連九派深?!?br />(2). 潯陽 的別稱。即今 江西 九江 。北齊書·文宣帝紀:“詔 梁王 蕭莊 為 梁 主,進居 九派 ?!?span id="m1uho2v" class="book">《南史·梁武帝紀》:“畜兵 九派 ,用擬勤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