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23
詞典
4
分類詞匯
19
共19,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分類詞匯
拓本
金文
鋪首
庸器
銅禁
考古圖
鐘鼎文
銅匠
銅音
郘鐘
水銀古
銅戶
拓片
傳世古
土古
《國語辭典》:
拓本(搨本)
拼音:
tà běn
將紙或絹覆于原跡之上,向光照明,先雙鉤字邊,再逐筆填墨而成的副本。至宋、元后與拓本混為一談,而沒有分別。
分類:
拓本
書畫
碑刻
真跡
銅器
影摹
摹本
和上
文字
圖象
紙本
《國語辭典》:
金文
拼音:
jīn wén
1.商周秦漢時代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銘文形式及字體隨著時代變易而有不同風貌。一般說來,商器上的文字不多,直至商末始有較長銘文出現,字體則與甲骨文相似。西周的銘文字體漸勻稱齊整,字數增加,多記載賞賜、戰(zhàn)爭、契約、交換、贈送、賠償等情形。戰(zhàn)國末年,銘文字體漸和小篆相近,字數大減,多只鑄刻督造者、鑄工和器名等,秦漢金文形式亦秉習此風,長篇鉅制已難見到。也稱為「鐘鼎文」。
2.以金泥所封的文字,即詔書。唐。
唐彥謙
賀李昌時禁苑新命
詩:「玉簡金文直上清,禁垣丹地閉嚴扃?!?/div>
分類:
金文
甜瓜
佛經
銅器
經卷
詔告
文字
貴重
重文
帝王
《國語辭典》:
鋪首(鋪首)
拼音:
pū shǒu
附著門上,用以銜環(huán)的銅盤?!稘h書。卷一一。哀帝紀》:「孝元廟殿門銅龜蛇鋪首鳴?!埂段倪x。傅毅。舞賦》:「黼帳袪而結組兮,鋪首炳以焜煌。」
分類:
鋪首
門上
銜環(huán)
銅器
耳環(huán)
獸頭
《國語辭典》:
庸器
拼音:
yōng qì
銘記功業(yè)的器物。如鐘、鼎、彝等。南朝梁。劉協《文心雕龍。誄碑》:「而庸器漸缺,故后代用碑,以石代金,同乎不朽。」
分類:
銅器
鼎彝
《漢語大詞典》:
銅禁(銅禁)
禁止銷毀銅錢以鑄銅器,并收繳銅器。 金
元好問
《
中州集·蔡太常珪
》
:“ 正隆 三年銅禁行,官得 三代 以來鼎鐘彝器,無慮千數?!?span id="x1ph5ux" class="book">《
續(xù)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二十八年
》:“前后銅禁,行之不嚴,殆成虛文?!?/div>
分類:
禁止
銷毀
銅錢
鑄銅
銅器
收繳
《國語辭典》:
考古圖(考古圖)
拼音:
kǎo gǔ tú
書名。宋呂大臨撰,十卷。著錄各種銅器、銘文二百馀件,均附繪圖,并加以訓釋考證,頗為精審。
分類:
書名
十卷
著錄
銅器
銘文
二百
《國語辭典》:
鐘鼎文(鐘鼎文)
拼音:
zhōng dǐng wén
殷周至漢代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參見「金文」條。
分類:
金文
銅器
文字
小篆
《國語辭典》:
銅匠(銅匠)
拼音:
tóng jiàng
制造或修理銅器的工匠。
分類:
制造
修理
銅器
工人
《漢語大詞典》:
銅音(銅音)
銅器的響聲。形容洪亮的聲音。 梁斌
《紅旗譜》
二九:“﹝ 朱老忠 ﹞說起話來,語音很響亮,帶著銅音?!?/div>
分類:
銅器
響聲
洪亮
聲音
《國語辭典》:
郘鐘(郘鐘)
拼音:
lǚ zhōng
周代的銅器,清同治初年自山西省榮河縣后土祠旁的河岸中出土。
分類:
銅器
同治
山西
河縣
后土
河岸
中出
出土
《漢語大詞典》:
水銀古(水銀古)
古墓中殉葬的銅器,為灌入棺內的水銀浸漬,內外皆呈銀白色者,稱為“水銀古”。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四》
:“古人棺內多灌水銀,遂有水銀古者。然亦視其款製如何耳,未必古者盡佳也。”
分類:
殉葬
銅器
《漢語大詞典》:
銅戶(銅戶)
制造銅器的家庭作坊。
《
宋史·食貨志下二
》
:“ 麻潭 鵝羊山 ,銅戶數百餘家,錢之不壞於器物者無幾?!?/div>
分類:
制造
銅器
家庭
作坊
《國語辭典》:
拓片
拼音:
tà piàn
將碑刻、金石文物等上面的字畫、圖案拓印下來,成為單頁的紙片,稱為「拓片」。如:「甲骨拓片」。
分類:
碑刻
銅器
文物
拓印
文字
圖畫
紙片
《漢語大詞典》:
傳世古(傳世古)
指未曾埋入地下而流傳人間的古銅器。 宋
趙希鵠
《洞天清祿集·古鐘鼎彝器辨》
:“傳世古則不曾入水土,惟流傳人間,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者,其斑凸起,如上等辰砂,入釜以沸湯煮之良久,斑愈見。偽者以漆調朱為之,易辨也。”
分類:
未曾
入地
地下
流傳
傳人
人間
古銅
銅器
《漢語大詞典》:
土古
出土的古銅器。 宋
趙希鵠
《
洞天清錄·古鐘鼎彝器辨
》
:“三等古銅并無腥氣,惟土古新出土尚帶土氣,久則否。若偽作者,熱摩手心以擦之,銅腥觸鼻可畏。”
分類:
出土
古銅
銅器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