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鐵 → 鋨鐵”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巡道
(1). 清 代官名。 唐 代遣使分道出巡,稱分巡某某道。 明 代各省按察司除按察使外,還有按察副使、按察僉事等官員,負責巡察州、府、縣的政治、司法等方面的事情,稱分巡道、兵巡道等。 清 廢副使、僉事等官,簡稱巡道。清史稿·職官志三:“尋改置布政使左、右參議,是為守道;按察使副使、僉事,是為巡道?!?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撫記上》:“ 天津 巡道 陸建瀛 言,洋人所求,前三事大,后三事小。”《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四回:“所以制臺打算委巡道代理藩司,以便中丞好交卸赴新任去?!?br />(2).指巡查鐵路軌道,以保障安全運行。從事該項工作的鐵路工人稱巡道工。 張承信 《閃光的道釘》詩:“巡道工,肩挎小包手持鎬,千里鐵道去巡邏?!?/div>
《國語辭典》:涵洞  拼音:hán dòng
道路與河道、天然排水溝或渠道相交會時,所預留的空間,以利通水的暗渠或暗管。也作「函洞」。
《國語辭典》:道班  拼音:dào bān
鐵路或公路保養(yǎng)路段的工人組織。每個班負責維修若干公里。
《國語辭典》:過班(過班)  拼音:guò bān
清朝官吏因為上司的保舉或捐了錢而升官?!豆賵霈F形記》第二回:「既然有路子,為什么不過班做知縣,到底是正印?!?/div>
《國語辭典》:路政  拼音:lù zhèng
有關道路管理的行政事務。如:「路政司」、「他受命主管路政?!?/div>
《國語辭典》:海線(海線)  拼音:hǎi xiàn
公路或鐵路沿著海岸的路線。
《國語辭典》:車場(車場)  拼音:chē cháng
供車輛停放、編組、分解、貯藏等的地方。
《國語辭典》:篷車(篷車)  拼音:péng chē
具有頂篷的車子。包括火車、汽車、馬車等。如:「篷車是美國西部開拓史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埂ⅰ高@輛篷車的載物量有多少?」也作「棚車」。
分類:鐵路貨車
《漢語大詞典》:南陽市
在河南省西南部、焦枝鐵路線上,濱臨白河。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48年設市。人口42.8萬(1995年)。絲綢工業(yè)發(fā)達,特產南陽綢、南陽玉。名勝古跡有臥龍崗武侯祠、醫(yī)圣祠(內有張仲景墓)、張衡墓。
《國語辭典》:路局  拼音:lù jú
管理鐵路或公路的機構。如:「歡迎各位旅客搭乘自強號特快車,我謹代表路局表示歡迎之意?!?/div>
《國語辭典》:路警  拼音:lù jǐng
鐵路警察的簡稱。參見「鐵路警察」條。
《國語辭典》:沈陽市(瀋陽市)  拼音:shěn yáng shì
城市名。位于遼河北岸,中長、北寧、安沈、沈海四大鐵路交會于此,交通發(fā)達。輕重工業(yè)均衡發(fā)展,兵工廠規(guī)模宏大,全國著名,為東北第一大都市,也是東北的政治、經濟和交通中心。
《國語辭典》:臺南市(臺南市)  拼音:tái nán shì
城市名。
《國語辭典》:筧橋(筧橋)  拼音:jiǎn qiáo
地名。位于浙江省杭縣東北,有滬杭甬鐵路經過。盛產絲繭、藥材等??箲?zhàn)期間,我空軍英雄曾在此創(chuàng)下輝煌戰(zhàn)果,因而馳名。
《國語辭典》:皇姑屯  拼音:huáng gū tún
地名。位于遼寧省沈陽西十里。初為京奉鐵路總站,稱為「沈陽站」,后路線延長至沈陽城西,改名「皇姑屯站」,也稱為「老站」,為交通要沖。
《國語辭典》:三水縣(三水縣)  拼音:sān shuǐ xiàn
縣名。位于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的頂點、三水鐵路的終點。因西、北、綏三江在此會流,故稱為「三水縣」。為廣東省的水運中心之一,農產以稻、甘薯、甘蔗及水果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