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構 → 搆構”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定存  拼音:dìng cún
存戶在存入款項時,預定提取期限,金融機構對存戶簽發(fā)定期存單,到期可憑單領取存款的一種存款方式。如:「一般來說,定存的利率比活期存款來得高?!挂卜Q為「定期存款」。
《國語辭典》:投放  拼音:tóu fàng
投入、放進。如:「送報先生將報紙投放至信箱中。」
《漢語大詞典》:貸放(貸放)
金融機構把錢借給客戶。《新華文摘》1990年第11期:“回籠的貨幣再貸放出去,可能造成積壓轉庫?!?/div>
《國語辭典》:提款  拼音:tí kuǎn
一種將儲存于金融機構的款項,領回取用的程序。如:「又沒錢用了,還不趕快到銀行提款!」
《國語辭典》:放款  拼音:fàng kuǎn
銀行按票面價格買進票據(jù),分期或到期收取利息之資金貸與方式。
《漢語大詞典》:專業(yè)銀行
以經(jīng)營某種信用業(yè)務為主的金融機構。有按服務對象設立的,如農業(yè)銀行、對外貿易銀行、儲蓄銀行等;有按貸款用途或方式設立的,如投資銀行、貼現(xiàn)銀行、外匯銀行、不動產抵押銀行等。我國的專業(yè)銀行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yè)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
《國語辭典》:名目利率  拼音:míng mù lì lǜ
金融機構掛牌所標示的利率或債券的票面利率,此利率需減去通貨膨脹因素的損失,才是實質利率。
《國語辭典》:商業(yè)銀行(商業(yè)銀行)  拼音:shāng yè yín háng
收受活期及定期存款,承做短中長期放款的金融機構。
《國語辭典》:掛失止付(掛失止付)  拼音:guà shī zhǐ fù
遺失金融機構的票據(jù)、金融卡等時,向原機關登記遺失,要求暫停支付的行為。
《國語辭典》:合作金庫(合作金庫)  拼音:hé zuò jīn kù
合作金庫指一種特定金融機構,其由眾多合作事業(yè)團體(如合作社、農漁會、一般工商業(yè))共同組織,提供參與組織存放款信貸服務,也讓其介入金融事務并相互監(jiān)督;現(xiàn)在也提供與銀行類似的服務,開放給大眾存款與信貸。
《國語辭典》:金融檢查權(金融檢查權)  拼音:jīn róng jiǎn chá quán
金融主管機關監(jiān)督管理金融機構,使之健全經(jīng)營的權力。在國內設立銀行、信托投資公司、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機構,每年均須接受金融檢查。主管機關透過金融檢查,可瞭解其業(yè)務有無違規(guī),財務是否健全,以導正金融機構經(jīng)營的偏差。
《國語辭典》:亞洲開發(fā)銀行(亞洲開發(fā)銀行)  拼音:yà zhōu kāi fā yín háng
西元一九六六年成立的國際性發(fā)展金融機構。其宗旨為透過國際間的經(jīng)濟合作及技術援助,促進區(qū)域內開發(fā)中的會員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目前總部設于菲律賓首府馬尼拉,現(xiàn)已超過六十個會員國。簡稱為「亞銀」。
《國語辭典》:貼現(xiàn)窗口(貼現(xiàn)窗口)  拼音:tiē xiàn chuāng kǒu
當金融機構出現(xiàn)資金短絀時,可以向中央銀行申請各項融通的一種機制,融通方式包括重貼現(xiàn)、短期融通及擔保放款之再融通。
《國語辭典》:土地信托(土地信托)  拼音:tǔ dì xìn tuō
一方的土地所有權,以契約方式委托金融機構,形成特定關系,藉以達成某種經(jīng)濟效益的法律行為。如:「土地信托可使信托人保有原來的土地所有權,又可享有信托利得?!?/div>
《國語辭典》:投資放款(投資放款)  拼音:tóu zī fàng kuǎn
金融機構將資金借給企業(yè),用以擴充設備或改善經(jīng)營之放款。為期限較長之放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