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柱干(柱幹)
比喻能擔(dān)大任的重臣。《漢書·李尋傳》:“陛下秉四海之眾,曾亡柱干之固守聞於四境,殆開之不廣,取之不明,勸之不篤。”
分類:大任重臣
《漢語大詞典》:鉉司(鉉司)
指重臣。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驃騎讓太尉增封第三表》:“以鉉司崇貴,袞位淵嚴(yán)。”
分類:重臣
《漢語大詞典》:鉉辟(鉉辟)
指重臣。 南朝 梁 江淹 《謝開府辟召表》:“臺召鉉辟,斯文亟曖?!?/div>
分類:重臣
《國語辭典》:三朝元老  拼音:sān cháo yuán lǎo
1.歷事三個朝代或三位君主的重臣。宋。趙師俠水調(diào)歌頭。臺星明翼軫〉詞:「共仰三朝元老,要識一時英杰?!埂队魇烂餮?。卷二二。木綿庵鄭虎臣報冤》:「天子念他是三朝元老,不忍加刑?!?br />2.比喻單位里資深望重的人。如:「她是我們公司的三朝元老,被歷任總經(jīng)理倚為左右手。」
分類:重臣帝王
《國語辭典》:具瞻  拼音:jù zhān
語本《詩經(jīng)。小雅。節(jié)南山》:「赫赫師尹,民具爾瞻?!篂槊癖娝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高柔傳》:「今公輔之臣,皆國之棟梁,民所具瞻?!埂段倪x。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道冠民宗,具瞻惟允?!?/div>
《漢語大詞典》:宰臣
(1).為帝王主管膳食的官吏。韓非子·內(nèi)儲說下:“ 文公 之時,宰臣上炙而髮繞之, 文公 召宰人而譙之曰:‘女欲寡人之哽耶?奚為以髮繞炙?’”
(2).帝王的重臣;宰相。宋書·徐羨之傳:“ 羨之 起自布衣,又無術(shù)學(xué),直以志力局度,一旦居廊廟,朝野推服,咸謂有宰臣之望?!?唐 李德裕 次柳氏舊聞·元宗二則:“ 玄宗 初即位,禮貌大臣,賓禮故老……其他宰臣,優(yōu)寵莫及?!?明 張居正 《乞鑒別忠邪以定國是疏》:“又謂舊歲星變考察,其所懲抑者,半為不附宰臣之人,此又大誣也?!?/div>
《漢語大詞典》:屏翰
保衛(wèi)。《續(xù)資治通鑒·宋徽宗崇寧四年》:“四輔屏翰京師,兵力不可偏重。”明史·靖江王守謙傳:“以 洪都 重鎮(zhèn),屏翰西南?!?/div>
分類:保衛(wèi)
《漢語大詞典》:兩府(兩府)
指行使宰輔權(quán)的兩個重臣及其所在的機構(gòu)。如 漢 代的丞相和御史, 宋 代的中書省和樞密院等。漢書·翟方進傳:“故事,司隸校尉在司直下,初除,謁兩府。” 顏師古 注:“丞相及御史也?!?唐 韓愈 《送張侍郎》詩:“司徒東鎮(zhèn)馳書謁,丞相西來走馬迎,兩府元臣今轉(zhuǎn)密,一方逋寇不難平?!?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蓋樞密使 唐 制以內(nèi)臣為之,故常與內(nèi)諸司使、副為伍。自 后唐 莊宗 用 郭崇韜 ,與宰相分秉朝政,文事出中書,武事出樞密,自此之后,其權(quán)漸盛,至今朝遂號為兩府。事權(quán)進用,祿賜禮遇,與宰相均。”《續(xù)通志·貳臣傳一》:“蓋自 唐 迄 明 之初,身都兩府而不能扶危定傾,廟鼎已移,臺鉉再辱,則有 李琪 ?!?/div>
《漢語大詞典》:藩翰
(1).《詩·大雅·板》:“價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 毛 傳:“藩,屏也;翰,干也?!焙笠蛞浴胺病庇骱葱l(wèi)王室的重臣。《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宗子藩翰,心存國家,念在弭亂?!?宋 蘇舜欽 《祭滕子京文》:“改麾于 吳 ,忽此兇變。人亡師保,國失藩翰?!?span id="lsjqr94" class="book">《清史稿·世祖紀(jì)二》:“宗室諸子貝勒等,皆太祖、太宗子孫,為國藩翰,理宜優(yōu)遇?!?br />(2).喻指藩國。晉書·張方傳:“ 晉氏 之禍難,實始藩翰。”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安邊:“且 光武 居 河南 單于於內(nèi)郡,以為 漢 藩翰,終于一代,不有叛逆?!?span id="gypwm2k" class="book">《水滸傳》第八九回:“於戲!敬事大國,祗畏天地,此藩翰之職也?!?br />(3).指布政使。 清 吳敏樹 《湖北按察使貴陽唐子方先生哀辭》:“公往以名舉人,為縣令 湖北 。以才能發(fā)聞,洊陟藩翰?!?br />(4).猶藩籬。比喻界域。 唐 元稹 《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序》:“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詞氣豪邁而風(fēng)調(diào)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則 李 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奧乎?” 宋 秦觀 《魏景傳》:“如 同叟 者雖不足以窺 老 莊 之藩翰,亦 葛稚川 之流乎?” 清 薛雪 一瓢詩話三二:“ 溫飛卿 、 段柯古 諸君,雖與﹝ 李玉溪 ﹞并名,不能歷其藩翰。”
《漢語大詞典》:臺臣(臺臣)
指宰輔重臣。 唐 玄宗 《集賢書院成送張說上集賢學(xué)士賜宴得珍字詩》:“集賢招袞職,論道命臺臣。”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是以臺臣庶官文武之列抗疏於內(nèi),方伯藩守億兆之眾同詞於外?!?br />(1).古時御史臺的官員。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洪君疇》:“今臺臣爭之不勝,則諸閹所畏者誰歟!”元史·張起巖傳:“臺臣按劾百官,論列朝政,職使然也。” 明 李東陽 《送張修撰養(yǎng)正擢僉都御史北巡》詩:“共道臺臣出中祕,不比御史尚書郎?!?br />(2).泛指臺閣大臣。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詳文贅說》:“在大部臺臣,豈非為軍國籌至當(dāng)計深遠哉!”
《漢語大詞典》:藩宣
(1).比喻衛(wèi)國重臣。語本詩·大雅·崧高:“四國于蕃,四方于宣。” 馬瑞辰 通釋:“‘宣’,當(dāng)為‘垣’之叚借……‘四國于蕃,四方于宣’猶《板》之詩:‘價人維藩,大師維垣’也?!?唐 白居易 《杭州刺史謝上表》:“合當(dāng)鼎鑊之誅,尚忝藩宣之寄?!?宋 秦觀 《代謝敕書獎諭表》:“因緣肺腑之親,昧冒藩宣之寄。”續(xù)資治通鑒·元泰定帝泰定二年:“臣小國藩宣之寄,猶懼不任,乞付於子,況朝廷之上相哉!敢以死請。”
(2).用以指藩國、藩鎮(zhèn)。 唐 白居易 《崔群可秘書監(jiān)分司東都制》:“輔弼藩宣,不失其道?!?/div>
《國語辭典》:國老(國老)  拼音:guó lǎo
1.國家的元老。古代用以稱退休的公卿大夫。《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國老皆賀子文?!?br />2.中藥的甘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一二。草部。甘草》:「調(diào)和眾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埂队魇烂餮?。卷三三。張古老種瓜娶文女》:「好甘草!性平無毒,能隨諸藥之性,解金石草木之毒,市語叫做『國老』?!?/div>
《國語辭典》:仲父  拼音:zhòng fǔ
1.稱謂。古稱父親的大弟。
2.孔子??鬃用穑种倌?,故稱為「仲父」。
3.齊桓公對管仲的尊稱。《荀子。仲尼》:「倓然見管仲之能足以托國也……遂立以為仲父?!?br />4.秦始皇對呂不韋的尊稱?!妒酚洝>戆宋濉尾豁f傳》:「莊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為王,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br />5.晉人對王導(dǎo)的尊稱?!稌x書。卷六五。王導(dǎo)傳》:「時荊揚晏安,戶口殷實,導(dǎo)為政務(wù)在清靜,每勸克己勵節(jié)……朝野傾心,號為仲父。」
《漢語大詞典》:元侯
(1).諸侯之長。左傳·襄公四年:“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與聞?!?杜預(yù) 注:“元侯,牧伯。” 孔穎達 疏:“牧是州長,伯是二伯,雖命數(shù)不同,俱是諸侯之長也?!?span id="go1vdkc" class="book">《國語·魯語下》:“元侯作師,卿帥之,以承天子?!?韋昭 注:“元侯,大國之君?!?br />(2).指重臣大吏。 唐 羊士諤 《送張郎中赴鳳翔府幕》詩:“仙郎佐氏謀,廷議寵元侯?!?唐 杜牧 《中丞業(yè)深韜略志在功名》詩:“八部元侯非不貴,萬人師長豈無權(quán)。”
《漢語大詞典》:居守
(1).留置守護。左傳·成公十六年:“ 韓厥 將下軍, 郤至 佐新軍, 荀罃 居守。” 明 李東陽 《重修季子廟記》:“刑部尚書 白公 昂 嘗讀書其間,慨其敝陋,謂居守道徒曰:‘吾他日必修之?!?br />(2).特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時,重臣鎮(zhèn)守京都或行部。 漢 荀悅 《漢紀(jì)·景帝紀(jì)》:“ 晁錯 議,欲令上自將兵,身留居守?!?span id="krjpbso" class="book">《新唐書·輔公祏傳》:“六年, 伏盛 入朝,留 公祏 居守,復(fù)令 雄誕 握兵副之?!?明 沈德符 野獲編·禨祥·甘露瑞雪:“上南巡,﹝ 顧鼎臣 ﹞奉勅居守,尋歿於位?!?清 唐甄 潛書·誨子:“天子南征,大人居守,政事取決,如 伊尹 、 周公 之?dāng)z,此 慎 之所不如也?!?br />(3).官名。留守的別稱。 唐 韓愈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自居守 河南 尹以及百事之執(zhí)事,與吾輩二縣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諮而處焉?”按,此“居守”謂 東都 留守 鄭馀慶 。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王公直:“既發(fā)囊,唯有人左臂,若新支解焉。羣吏乃反接,送于居守?!?br />(4).猶守成。 明 李東陽 《張秋》詩:“創(chuàng)業(yè)固不易,居守乃其常?!?/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