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協(xié)作(協(xié)作)  拼音:xié zuò
共同合作。如:「上下協(xié)作,萬事可成?!?/div>
《國語辭典》:一條龍(一條龍)  拼音:yī tiáo lóng
1.比喻一長列。如:「自由車隊排成了一條龍,橫越遠方山脈?!?br />2.比喻緊密聯(lián)系和配合生產程序或工作環(huán)節(jié)。如:「產銷一條龍?!?br />3.麻將、撲克牌等游戲中,稱同色牌中,依數字順序而排列的為「一條龍」。
《國語辭典》:伴奏  拼音:bàn zòu
以一種樂器或人聲為主,而以其他樂器配合。為英語accompainment的意譯。一般常用的伴奏樂器有鋼琴、吉他、魯特琴等。
《國語辭典》:伴唱  拼音:bàn chàng
1.在一旁歌唱,配合表演。如:「等一下我表演時,麻煩你們兩人伴唱,好嗎?」
2.專作合音用的。如:「伴唱帶」、「伴唱機」。
《漢語大詞典》:橙椒
橙皮與椒類配合制成的調味佐料。 宋 陸游 《臨別成都帳飲萬里橋贈譚德稱》詩:“喜看縷膾映盤箸,恨欠斫蟹加橙椒?!?/div>
《國語辭典》:抬帖  拼音:tái tiě
湊合、配合。宋。石孝友水調歌頭。高情邈云漢〉詞:「點檢詩囊酒碗,抬帖無裀歌扇,收盡兩眉愁。」也作「抬貼」。
《國語辭典》:抬貼(抬貼)  拼音:tái tiē
1.湊合、配合。元。曾瑞〈哨遍。合歡制套。耍孩兒。么〉:「最難甘遞互相抬貼,賣弄他風流醞藉,只能驅一握掌中風,幾曾將煩暑除絕?!挂沧鳌柑?。
2.照顧、體貼。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沒盤纏,在店舍,有誰人,廝抬貼。」也作「抬迭」。
《國語辭典》:乾稿  拼音:gān gǎo
沒有配合畫面,而播出的電視新聞。
《國語辭典》:響排(響排)  拼音:xiǎng pái
傳統(tǒng)戲劇在排戲的最后階段,配合樂器,加入音效所作的排練。響排時除了演員不化妝著戲服外,一切都與正式演出時無異。
《漢語大詞典》:勾配
構造配合。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灶庇間向左,是上樓去的扶梯,勾配很急。樓梯的邊上的中間已經踏成圓角,最下的一兩檔已經用木板補過?!?/div>
分類:構造配合
《國語辭典》:搭配  拼音:dā pèi
1.兩相配合。元。關漢卿《玉鏡臺》第二折:「年紀和溫嶠不多爭,和溫嶠一樣身形,據文學比溫嶠更聰明,溫嶠怎及他豪英,保親的堪信憑,搭配的兩下里相應。」
2.襯托?!度辶滞馐贰返谖逦寤兀骸府敵跷矣绣X的時候,身上穿的也體面,跟的小廝也齊整,和這些親戚本家在一塊,還搭配的上?!?br />3.雜色相配合。如:「模特兒身上穿著一襲金色的洋裝搭配上一串鮮紅的珊瑚項鍊,非常亮麗搶眼?!?br />4.夾雜配給。如:「配給十斤白米,搭配兩斤雜糧?!?/div>
《國語辭典》:詞牌(詞牌)  拼音:cí pái
詞調的名稱。如水調歌頭、菩薩蠻等。也稱為「詞牌子」。
《漢語大詞典》:詩牌(詩牌)
(1).用以題詩的木板。 宋 王安石 《董伯懿示裴晉公平淮右題名碑詩用其韻和酬》:“褒賢樂善自為美,當掛廟壁為詩牌?!?span id="o4i993b" class="book">《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上皇》:“酒保道:‘解元借筆硯,莫不是要題詩賦?卻不可污了粉壁。本店自有詩牌。若是污了粉壁,小人今日當直,便折了這一日日事錢?!?br />(2).指題上詩的木板。 清 厲鶚 《王蒻林司勛邀游惠山訪愚公谷》詩之一:“ 二泉亭 下看詩牌,轉入蕭森秀嶂街。”
(3).韻牌??淘婍嵣舷露铰暈榧埮剖?,每韻一葉,總三十葉,山游分韻,人取一葉,吟以用韻。見 明 屠隆 《考槃馀事·韻牌》。 清 秋瑾 《東風第一枝·雪珠》詞:“儘圍爐閑理詩牌,瘦了梅花人面。”
(4).文人游戲,各以牌分取雜字,綴成韻語,是牌亦曰詩牌。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七:“近士大夫競以詩牌集字,牽湊無理,或至刻之集中,尤可笑?!?/div>
《國語辭典》:配搭  拼音:pèi dā
配合搭襯。如:「這部電影,所有演員都配搭得很好?!?/div>
《國語辭典》:音效  拼音:yīn xiào
在廣播或影視節(jié)目中,配合節(jié)目內容呈現(xiàn)的音樂效果。可以現(xiàn)成的唱片或錄音帶播放,或由現(xiàn)場制作各種音響效果,以代替某種真實或象徵的聲音,烘托整體氣氛。也稱為「音響效果」。
《國語辭典》:文質彬彬(文質彬彬)  拼音:wén zhí bīn bīn
文采和實質均備,配合諧調。語出《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购笥靡孕稳萑伺e止文雅有禮。唐。王勃 三國論:「文帝富于春秋,光膺禪讓,臨朝恭儉,博覽墳籍,文質彬彬,庶幾君子者矣?!埂剁R花緣》第一五回:「唐敖看那尹玉生得文質彬彬,極其清秀?!挂沧鳌副虮蛭馁|」。
《漢語大詞典》:四擊頭(四擊頭)
戲曲鑼經。音響、節(jié)奏均強,由于大鑼在小鑼和鈸的配合下共擊四記而得名。也稱四記頭。用以配合劇中人的亮相等動作。 馬三立 等相聲《黃鶴樓》:“我一叫板,你打一個四擊頭:嗆嗆叭登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