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知化
謂通曉事物變化之理。易·繫辭下:“窮神知化,德之盛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史記·秦始皇本紀》:“當此時也,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 秦 俗多忌諱之禁,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為戮沒矣?!?宋 張載 《正蒙·乾稱》:“知化則善述其事,窮神則善繼其志。” 黃侃 《〈新方言〉后序二》:“雖日不暇給,慮有遺賸,創(chuàng)始之業(yè),規(guī)摹已閎,所謂知化窮冥,無得而稱者也?!?/div>
《漢語大詞典》:博文
(1).論語·雍也:“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后以“博文”指通曉古代文獻。 漢 趙岐 《孟子題辭》:“諸經通議,得引孟子以明事,謂之博文?!?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他如博文者,即約禮之功?!?清 惲敬 《讀孟子二》:“ 孔子 之教,曰博文、曰約禮、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br />(2).謂冗長的言辭。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徑省其辭,則不知而屈之;汎濫博文,則多而久之?!?司馬貞 索隱:“謂人主志在簡要,而説者務於浮辭汎濫,博涉文華。” 張守節(jié) 正義:“博文,廣言句也。”
《漢語大詞典》:通貫(通貫)
(1).通曉,貫通。 宋 陸游 《楊夫人墓志銘》:“二子未從外塾,而於幼學之事,各已通貫精習?!?span id="a9z85ia" class="book">《醒世恒言·馬當神風送滕王閣》:“﹝ 王勃 ﹞幼有大才,通貫九經,詩書滿腹?!?span id="4dk3baj" class="book">《新華月報》1954年第7期:“但通貫古今的俄語史,至今還缺乏權威性的著作,因為條件還不成熟?!?br />(2).溝通,連接。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有禮星石,獅子石,好事者傳玩之”原注:“獅子石,高三四尺,孔竅千萬,遞相通貫,如獅子,首、尾、眼、鼻皆全?!?/div>
《國語辭典》:開豁(開豁)  拼音:kāi huò
1.開通明朗。宋。范成大 早發(fā)周平驛過清烈祠下詩:「登嶺既開豁,入林更清涼?!?br />2.領悟通曉。宋。韓維次韻和平甫同介甫當世過飲見招〉詩:「疑懷滯義一開豁,有如暗室來明釭。」
3.心胸開朗豪爽。《晉書。卷八一回。劉遐傳》:「性果毅,便弓馬,開豁勇壯?!埂段倪x。夏侯湛。東方朔畫贊》:「夫其明濟開豁,包含弘大。」
4.寬恕他人的錯失。《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府判若賜周全開豁,非唯小娟感激,盼奴泉下也得蒙恩了?!埂妒幙苤尽返谝痪呕兀骸告㈡⒄孀愿咭姡〉軈s再想不到,如今他已不敢強了,姊姊開豁了他罷?!?/div>
《漢語大詞典》:通今
通曉當今的知識。 宋 周必大 《敷文閣學士李仁甫挽詞》:“鳴珮 甘泉 不乏人,誰能博古復通今?!?清 彭玉麟 《廣學校》:“夫所貴於儒者,貴其博古耳,通今耳?!?鄭觀應 《題何沃生胡翼南新政書》詩:“泥古不通今, 亞洲 成瓦裂?!?/div>
《國語辭典》:智術(智術)  拼音:zhì shù
智慧謀略?!度龂萘x》第三八回:「備不量力,欲伸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迄無所就。」
《漢語大詞典》:通微
通曉、洞察細微的事物。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九徵:“色平而畼者,謂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宋 蘇軾 《杜處士傳》:“吾能通微,預知子高良,故謾矜子,以短而欲亂子言?!?明 張居正 《贈畢石庵宰朝邑敘》:“夫志成于懼,而荒于怠,懼則思,思則通微?!?/div>
《漢語大詞典》:兼明
謂在主業(yè)之外,附帶通曉他業(yè)。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算術亦是六藝要事,自古儒士論天道,定律歷者,均學通之。然可以兼明,不可以專業(yè)。”
《漢語大詞典》:達禮(達禮)
(1).通行的禮儀。禮記·檀弓下:“葬于北方北首, 三代 之達禮也。”《韓詩外傳》卷四:“《韶》用干戚,非至樂也; 舜 兼二女,非達禮也?!?唐 皮日休 《讀〈韓詩外傳〉》:“如以 舜 兼二女,非達禮也,則 堯 之世,其禮未定,不當責也又宜矣?!?宋 宋祁 《郭稹不應為嫁母持服議》:“故三年之喪,雖天下達禮,至於情文相稱,必降殺從宜?!?姚華 《曲海一勺·明詩》:“《風》、《雅》、《頌》謂之達樂,燕、享、祀謂之達禮。”
(2).具備。禮記·樂記:“孰亨而祀,非達禮也?!?鄭玄 注:“達,具也?!?br />(3).通曉禮義。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 賀生 達禮之宗, 蔡公 儒林之亞?!?李善 注:“《晉中興書》曰:‘ 賀循 ,字 彥先 ,博覽羣書,尤明三。’”
(4).懂得禮節(jié)、禮貌。 明 馮夢龍 《萬事足·見子生嗔》:“我與你一向相敬如賓,以為你知書達禮之人也。” 明 馮夢龍 《人獸關·俞公訓女》:“達禮知書,秉 伯姬 之雅操;填詞染翰,追 班氏 之才華?!?/div>
《漢語大詞典》:五鹿
(1). 春秋 時地名。(1) 衛(wèi) 地。在今 河南省 濮陽縣 南。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晉 公子 重耳 ﹞過 衛(wèi) , 衛(wèi)文公 不禮焉。出於 五鹿 ,乞食於野人?!?杜預 注:“ 五鹿 , 衛(wèi) 地。”(2) 晉 地。即 五鹿墟 ,又名 沙鹿 。在今 河北省 大名縣 東。相傳 穆天子 東征曾舍于此。左傳·哀公元年:“夏四月, 齊侯 、 衛(wèi)侯 救 邯鄲 ,圍 五鹿 ?!?杜預 注:“ 五鹿 , 晉 邑?!?br />(2).指 西漢 五鹿充宗 。(1)漢書·朱云傳載, 充宗 通曉 梁立 。嘗憑借權勢與諸儒辯,諸儒不敢與爭,惟 朱云 多次將他駁倒。故時語曰:“ 五鹿 岳岳, 朱云 折其角?!焙蠼柚改苎陨妻q的人。 清 王濤 《贈唐魏公》詩:“雄辯驚四筵,高談折 五鹿 ?!?2)漢書·佞倖傳·石顯:“ 顯 與中書僕射 牢梁 、少府 五鹿充宗 結為黨友,諸附倚者皆得寵位。民歌之曰:‘ 牢 邪 石 邪, 五鹿 客邪!印何纍纍,綬若若邪!’言其兼官據(jù)勢也。”后借指擅權倚勢的人。
(3).復姓。
《漢語大詞典》:審音(審音)
(1).辨別音調。禮記·樂記:“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清 吳偉業(yè) 《八風詩·南風》:“ 師曠 審音吹不競, 鐘儀 懷土操誰傳。”
(2).通曉詩的音韻。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二:“六朝以來,黃鐘瓦缶,審音者自能辨之。”
(3).審定字的讀音。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下·賓白》:“古人造字審音,使居平仄之介。”
(4).謂識別清議之聲、輿論之聲。 金松岑 《心聲》:“斯音也。號召眾籟之喑噎,披豁群竅之聾瞶……有善審音者,入吾國,遘我士,可以悚然而退,不得曰國無人國無人矣?!?/div>
《漢語大詞典》:先通
古代傳說中一種先知先覺、通曉諸事的巨人。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大荒中有人,長一丈,腹圍九尺……此人為天下圣人也,一名‘先通’。”
《漢語大詞典》:了達(了達)
(1).佛家語。徹悟;通曉。《壇經·宣詔品》:“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唐 顧況 《從江西道中寄齊相公》詩:“能依二諦法,了達三輪空。” 元 李壽卿《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麼不能了逹?釘嘴鐵舌,銅頭鐵額,火眼金睛,都來問禪?!?梁啟超 《湖南時務學堂學約》:“度數(shù)年之力, 中國 要籍一切大義,皆可了達?!?br />(2).超脫。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后集·陶靖節(jié)》:“ 淵明 自作挽辭, 秦太虛 亦效之。余謂 淵明 之辭了達, 太虛 之辭哀怨?!?br />(3).“了身達命”之略語。謂了悟人生,通達事理。 元 無名氏 《猿聽經》第二折:“俺這師父是個了達的祖師,在此山內修行了數(shù)十餘年也?!?/div>
《漢語大詞典》:通練(通練)
(1).謂閱歷多而通曉人情世故。晉書·殷浩傳:“足下沉識淹長,思綜通練,起而明之,足以經濟?!?宋 葉適 《上寧宗皇帝札子二》:“令有通練敏達之士,授以意指俾之講求,許其自行,無使貽害?!?明 袁宗道 《巡撫福建右副都御史傅野司公墓志銘》:“年纔二十有一耳,而涉世通練?!?br />(2).通曉熟悉。 宋 蘇軾 《書張蕓叟詩》:“ 張舜民 蕓叟 , 邠 人也。通練西事?!?/div>
《國語辭典》:闿懌(闓懌)  拼音:kǎi yì
和樂欣悅?!稘h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下》:「首惡郁沒,闇昧昭晰,昆蟲闿懌,回首面向?!挂沧鳌竸P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