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5詞典 3分類詞匯 12
《國語辭典》:刀頭(刀頭)  拼音:dāo tóu
1.刀或刀柄的頂端。唐。杜甫后出塞〉詩:「千金買馬鞭,百金裝刀頭。」
2.還。刀頭有環(huán),環(huán)、還同音,所以做為「還」的隱語。唐。趙嘏 洞庭寄所思詩:「書中自報刀頭約,天上三看破鏡飛。」
《國語辭典》:大刀頭(大刀頭)  拼音:dà dāo tóu
還。刀頭常有環(huán),環(huán)音諧「還」,故以大刀頭暗指還。漢。無名氏〈稿砧今何在〉詩:「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div>
《國語辭典》:歸宗(歸宗)  拼音:guī zōng
1.嗣子還其本族本宗。如:「認祖歸宗」。《新唐書。卷八一。三宗諸子列傳。許王素節(jié)》:「因詔外繼嗣王者皆歸宗。」《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九九回:「只要你果然官做大了,可以呈請歸宗的?!?br />2.古稱父雖死女兒歸省或夫死婦歸,或婦人離婚后回娘家?!秲x禮。喪服》:「婦人雖在外,必有歸宗?!埂镀缏窡簟返诎宋寤兀骸改也灰伊?,說明白送我個老女歸宗,不過只爭一張休書?!?br />3.歸依于一宗。如:「萬法歸宗」。
《國語辭典》:返棹  拼音:fǎn zhào
把船開回來。泛指返回。如:「此去經(jīng)年,不知何時返棹。」
《國語辭典》:歸元(歸元)  拼音:guī yuán
元,首也。歸元用以比喻被殺了頭。唐。陳鴻《長恨傳》:「明年,大兇歸元,大駕還都?!挂沧鳌笟w寂」。
《國語辭典》:還本(還本)  拼音:huán běn
償還資本、本金。
《漢語大詞典》:還真(還真)
(1).還歸本真。 唐 孟郊 《隱士》詩:“本末一相返,漂浮不還真。” 明 何景明 《呂公祠》詩:“馬上十年元是夢,世間何處可還真?”
(2).指死亡。 明 唐順之 《聞石屋彭君置生棺有感為賦》之一:“試料還真后,誰為倚戶人。”
《漢語大詞典》:反道
(1).違反正道。《書·大禹謨》:“蠢茲 有苗 ,昏迷不恭,侮慢自賢,反道敗德?!?span id="ptiyslf" class="book">《國語·周語下》:“必有三殃:違天,一也;反道,二也;誑人,三也。” 宋 蘇軾 《秘閣試論·劉愷丁鴻孰賢論》:“ 安 、 順 、 桓 、 靈 之世,士皆反道矯情,以盜一時之名,蓋其弊始於 西漢 之世?!?br />(2).還歸正道。管子·君臣下:“是故道術(shù)德行出於賢人,其從義理,兆形於民心,則民反道矣?!?尹知章 注:“道術(shù)既出,故莫不從義而順理,理之極,則無奸僻之事,始見於人心,則人無不道矣?!?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昭帝紀》:“ 燕王 迷惑失道,前與 齊王 子 劉澤 等為逆,抑而不揚,望王反道自新。” 顏師古 注:“所為邪僻,違失正道,欲其旋反而歸正,故云反道?!?br />(3).古代帝王舉行祭天禮,事先修整道路,把新土翻到面上,稱為反道。禮記·郊特牲:“氾埽反道,鄉(xiāng)為田燭。” 陳澔 集說:“反道,剗道路之土反之,令新者在上也?!?/div>
《漢語大詞典》:還職(還職)
(1).猶復職。后漢書·陳忠傳:“ 元初 三年有詔,大臣得行三年喪,服闕還職。”新唐書·劉審禮傳:“有詔 審禮 徇忠以沒,非有罪,宜各還職?!?span id="nofqhcv" class="book">《宋史·王安禮傳》:“ 紹圣 初,還職,知 永興軍 ?!?明 余繼登 《典故紀聞》卷十一:“其餘不滿貫當流徒杖者,如舊贖罪還職?!?br />(2).還歸而就職。北史·來護兒傳:“十八年,詔追入朝,賜以宮女、寶刀、駿馬、錦綵等物,仍留長子 楷 為千牛備身,使 護兒 還職。”
《漢語大詞典》:還策(還策)
(1).策杖而歸。南史·隱逸傳上·褚伯玉:“君當思遂其高步,成其羽化。望其還策之日,暫紆清塵,亦愿助為譬説。”
(2).指還歸時需帶的手杖等行裝。 唐 王維 《贈裴十迪》詩:“請君理還策,敢告將農(nóng)時?!?/div>
《漢語大詞典》:還宗(還宗)
出嗣異姓或別支的養(yǎng)子還歸本宗、恢復原姓。資治通鑒·后梁太祖開平四年:“冒 馮 姓者皆還宗?!?胡三省 注:“冒 馮 姓者,皆 行襲 之養(yǎng)子也,使之歸宗,所以消散其黨?!?span id="wumxohy" class="book">《老殘游記續(xù)集遺稿》第六回:“不怕等二老歸天后再還宗,或者兼祧兩姓俱可?!?/div>
《漢語大詞典》:還鄉(xiāng)晝錦(還鄉(xiāng)晝錦)
漢書·項籍傳:“ 羽 見 秦 宮室皆已燒殘,又懷思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錦夜行?!?顏師古 注:“言無人見之,不榮顯矣。”后以“還鄉(xiāng)晝錦”謂富貴還歸故鄉(xiāng),猶如衣錦晝行,以示榮顯。 清 汪繹 《項羽》詩:“英雄豈學書生筭,也作還鄉(xiāng)晝錦看?!?/div>
《漢語大詞典》:還覬(還覬)
謂企圖還歸。 元 元明善 《稿城董氏家傳》:“丞相以 宋 主還覬,有詔,留事一委公?!?/div>
分類:企圖還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