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52,分24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遂過
貳過
禁足
坐累
口過
過愆
引過
弼違
省過
王傅
三失
貶謫
構(gòu)成
任過
繩糾
《漢語大詞典》:遂過(遂過)
順成過失;掩飾過失。呂氏春秋·審應(yīng):“ 公子食我 之辯,適足以飾非遂過?!?高誘 注:“飾好其非,遂成其過。” 漢 賈誼 《過秦論下》:“ 秦王 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唐 柳宗元 《桐葉封弟辯》:“若戲而必行之,是 周公 教王遂過也。”
《漢語大詞典》:貳過(貳過)
重犯同一過失。《論語·雍也》:“有 顏回 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 邢昺 疏:“不貳過者,有不善,未嘗復(fù)行?!?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虛靈機以如愚,不貳過而諂黷者,賢人也?!?唐 王維 《京兆尹張公德政碑》:“或白日手刃,或黃塵袖鎚,政寬則以身先諸偷,操急則以事中長吏。貳過不已,萬計自脫,公命吏縛之,立死鈴下?!?清 陸隴其 三魚堂日記:“偶思不貳過之境界,其難處有二:一則因循怠忽牽制,過往復(fù)生;一則雖有心改過,而見識未到,如因噎廢食,矯枉過正,亦是貳過?!?/div>
《國語辭典》:禁足  拼音:jìn zú
禁止外出。宋。釋贊寧《宋高僧傳。卷八。唐鄆州安國院巨方傳》:「禁足十年,木食澗飲?!?/div>
《漢語大詞典》:坐累
因過失而受牽連;受牽連。新唐書·吳兢傳:“﹝ 吳兢 ﹞累遷 洪州 刺史,坐累下除 舒州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 元豐 初,始為 河北 轉(zhuǎn)運使,未幾,坐累謫官累年,遇赦幸復(fù)知 處州 。” 明 葉盛 水東日記·李無易家舊物:“國初,坐累徙 云南 ,發(fā) 龍江 ?!?/div>
分類:過失牽連
《國語辭典》:口過(口過)  拼音:kǒu guò
1.言語上的過失?!缎⒔?jīng)。卿大夫章》:「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埂独蠚堄斡浂帯返诎嘶兀骸缚谶^痛癢的事,為什么要定這樣重的罪呢?」
2.爭吵。清。李漁《比目魚》第一七出:「小婦人的女兒投水是實,原為母子之間有幾句口過,所以自尋短計?!?br />3.從口中發(fā)出的難聞氣味。唐。孟棨《本事詩。怨憤》:「則天見其詩,謂崔融曰:『吾非不知之問有才調(diào),但以其有口過?!簧w以之問患齒疾,口常臭故也?!挂沧鳌缚跉狻?、「口臭」。
《漢語大詞典》:過愆(過愆)
亦作“ 過諐 ”。 過失;錯誤。 宋 葉適 《辯兵部郎官朱元晦狀》:“以為善為玷闕,以好學(xué)為過愆,相為鉤距,使不能進(jìn),從旁窺伺,使不獲安?!?span id="zrorokc" class="book">《明史·許相卿傳》:“未幾,以給事中 李學(xué)曾 、 章僑 、主事 林應(yīng)驄 皆言事奪俸,復(fù)上疏諫。指帝氣驕志怠,甘蹈過諐?!?span id="uhpb6xu" class="book">《清史稿·后妃傳·高宗那拉氏皇后》:“其后自獲過愆,朕優(yōu)容如故?!?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語其功德,則民不能忘,數(shù)其過愆,恐淋漓之未盡?!?/div>
分類:過失錯誤
《漢語大詞典》:引過(引過)
承認(rèn)過失。 晉 葛洪 抱樸子·臣節(jié):“歸勛引過,讓以先下?!?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宜痛自引過罪己,以感人心?!?span id="ecucem0" class="book">《天雨花》第九回:“口中不住來引過,望兄解釋莫存心?!?/div>
《國語辭典》:弼違(弼違)  拼音:bì wéi
糾正過失?!稌x書。卷三。武帝紀(jì)》:「然保氏特以諫諍為職,今之侍中、常侍實處此位。擇其能正色弼違匡救不逮者,以兼此選。」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諧隱》:「隱語之用,被于紀(jì)傳,大者興治濟身,其次弼違曉惑?!?/div>
《漢語大詞典》:省過(省過)
反省過失。警世通言·崔衙內(nèi)白鷂招妖:“ 玄宗 駕即時起,使六宮大使 高力士 高珪 送 太真 歸第,使其省過?!?/div>
《漢語大詞典》:王傅
(1).官名。王府屬官。 漢 時有之,掌贊導(dǎo),匡過失。 唐 為從三品, 宋 有其官,而未嘗除。 明 置左右傅各一人,從二品。資治通鑒·唐文宗開成四年:“臣屢求退,茍得王傅,臣之幸也?!?胡三省 注:“王傅,散地,自宰執(zhí)以下貶官者居之?!?br />(2).指太傅。 宋 蘇軾 《次韻錢舍人病起》:“殿門明日逢王傅,櫑具爭先看不疑?!?宋 劉子翚 《汴京紀(jì)事》詩之七:“夜月池臺王傅宅,春風(fēng)楊柳太師橋?!?/div>
《漢語大詞典》:三失
(1).謂過失多。《書·五子之歌》:“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 孔 傳:“三失,過輩一也?!?br />(2).古以遠(yuǎn)游喪親、臣節(jié)不遂、厚交離絕為三失。 漢 劉向 說苑·敬慎:“吾少好學(xué)問,周遍天下,還后吾親喪,一失也。事君奢驕,諫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后絶,三失也?!?/div>
《國語辭典》:貶謫(貶謫)  拼音:biǎn zhé
古代官吏因獲罪而遭降低官職,并調(diào)派到遠(yuǎn)離京城的地方就任。《舊唐書。卷一八七。忠義列傳下。趙曄》:「(趙)曄早擅高名,在宦途五十年,累經(jīng)貶謫,蹇躓備至?!埂督鹗贰>砥吡?。太宗諸子列傳。宗本》:「古者大臣有罪,貶謫數(shù)千里外,往來疲于奔走,有死道路者?!?/div>
《國語辭典》:構(gòu)成(構(gòu)成)  拼音:gòu chéng
造成、組成。如:「小橋、流水、人家,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
《漢語大詞典》:任過(任過)
承擔(dān)過失。 清 李漁 《意中緣·設(shè)計》:“做便去做,只有三樁事包不穩(wěn),須要預(yù)先説過。做成了,我也不敢居功。做不成,我也不肯任過的?!?/div>
《漢語大詞典》:繩糾(繩糾)
糾正過失。魏書·高恭之傳:“ 道穆 繩糾,悉毀去之,并發(fā)其贓貨,具以表聞?!?宋 司馬光 《言高居簡札子》:“臣職在繩糾,不敢不言?!?明 高明 《琵琶記·丹陛陳情》:“是用擢居議論之司,以求繩糾之益?!?明 陶宗儀 輟耕錄·宣文閣:“於是宰輔有所奏請,宥密有所圖回,爭臣有所繩糾,侍從有所獻(xiàn)替,以次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