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52,分24頁顯示  上一頁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護短
玷缺
百非
念咎
分過
微瑕
尤悔
纖瑕
十過
輕過
小故
頗失
修改
舊惡
眚災
《國語辭典》:護短(護短)  拼音:hù duǎn
春秋時孔子有一天要出門,突然下起雨來,學生們建議去向子夏借傘,孔子說子夏非??粗刎斘铮恢鄙探?。與人相交,要宣揚別人優(yōu)點,避開別人的缺點。典出《孔子家語。致思》。后用以指故意避開別人的短處或缺點?!段倪x。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仲尼不假蓋于子夏,護其短也?!挂嘁隇椴活櫴欠牵皇且晃短蛔o自己人?!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六:「你父母之情,未免護短?!?/div>
《漢語大詞典》:玷缺
亦作“ 玷闕 ”。
(1).白玉上的斑點、缺損。也指玉上出現(xiàn)斑點、缺損。 唐 程長文 《書情上使君》詩:“但看洗雪出圓扉,始信白珪無玷缺?!?宋 戴埴 鼠璞·魏相許伯:“士大夫出處如渾金白玉,不可玷闕?!?br />(2).比喻缺點,過失。漢書·韋玄成傳:“ 玄成 復作詩,自著復玷缺之囏難,因以戒示子孫。” 唐 皮日休 《三羞》詩之一:“王臣方謇謇,佐我無玷缺?!?宋 蘇軾 《萬石君羅文傳》:“吾與兒輩處,每慮有玷缺之患?!?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若行有玷缺而才不能供國事者,則無論男女皆不得為公民?!?/div>
《漢語大詞典》:百非
種種過失。《孔子家語·六本》:“夫子見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
分類:種種過失
《漢語大詞典》:念咎
反省過失。后漢書·郎顗傳:“伏惟陛下躬日昊之聽,溫三省之勤,思過念咎,務消祇悔?!?宋 朱熹 《書先吏部韋齋記銘并劉范二公帖后》:“使永永奉承,不至失墜,庶幾得以少伸省愆念咎之萬一?!?/div>
《漢語大詞典》:分過(分過)
分擔過失、過錯。新五代史·宦者傳·張承業(yè):“ 莊宗 性至孝,聞太后召,甚懼,乃酌兩巵謝 承業(yè) 曰:‘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愿公飲此,為吾分過?!?宋 洪邁 容齋隨筆·王衛(wèi)尉:“ 衛(wèi)尉 曰:‘ 秦 以不聞其過亡天下, 李斯 之分過,又何足法哉!’” 清 盧文弨 《〈履齋示兒編〉跋》:“若更以我所校益之,懼將為之分過。”
《漢語大詞典》:微瑕
細小的瑕疵。亦喻小缺點,小過失。 南朝 梁 蕭統(tǒng) 《〈陶淵明集〉序》:“白璧微瑕者,惟在《閒情》一賦。” 唐 柴宿 《瑜不掩瑕》詩:“朗玉微瑕在,分明異璞瑜。”《宋史·葉清臣傳》:“宰相所惡,則捃以微瑕,公行擊搏?!?清 羅正偉 《清廷頒布十九信條特赦黨人》:“放言高論,不無微瑕?!?/div>
《國語辭典》:尤悔  拼音:yóu huǐ
怨恨、懊悔。《漢書。卷一○○。敘傳下》:「疑殆匪闕,違眾迕世,淺為尤悔,深作敦害?!?/div>
分類:過失悔恨
《漢語大詞典》:纖瑕(纖瑕)
微小的瑕疵。比喻事物的小毛病或人的小過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若乃尊賢隱諱,固 尼父 之圣旨,蓋纖瑕不能玷瑾瑜也?!?北齊 劉晝 新論·妄瑕:“是以 荊 岫之玉,必含纖瑕;驪龍之珠,亦有微纇?!?唐 韓愈 《月蝕》詩:“并光全耀歸我月,盲眼鏡浄無纖瑕。” 清 趙翼 《送劉石庵相公還朝》詩:“他年青史傳,粹然無纖瑕?!?/div>
《漢語大詞典》:十過(十過)
(1).指將領的十種過失。六韜·龍韜:“ 武王 問 太公 曰:‘論將之道奈何?’ 太公 曰:‘將有五材十過?!?武王 曰:‘敢問其目?!唬骸^十過者;有勇而輕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潔而不愛人者,有智而心緩者,有剛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
(2).指國君的十種過失。韓非子·十過:“十過:一曰,行小忠,則大忠之賊也;二曰,顧小利,則大利之殘也;三曰,行僻自用,無禮諸侯,則亡身之至也;四曰,不務聽治而好五音,則窮身之事也;五曰,貪愎喜利,則滅國殺身之本也;六曰,耽於女樂,不顧國政,則亡國之禍也;七曰,離內遠游而忽於諫士,則危身之道也;八曰,過而不聽於忠臣,而獨行其意,則滅高名為人笑之始也;九曰,內不量力,外恃諸侯,則削國之患也;十曰,國小無禮,不用諫臣,則絶世之勢也。”
《漢語大詞典》:輕過(輕過)
(1).輕恕其罪過。國語·齊語:“ 桓公 問曰:‘夫軍令則寄諸內政矣。 齊國 寡甲兵,為之若何?’ 管子 對曰:‘輕過而移諸甲兵?!?韋昭 注:“移之甲兵,謂輕其過,使以甲兵贖其罪也?!?br />(2).容易發(fā)生過失。管子·山權數:“君不高仁,則問不相被。君不高慈孝,則民簡其親而輕過?!?馬非百 新詮:“不提倡慈孝,則人民不肯重視其親而易於發(fā)生過失?!?/div>
《國語辭典》:小故  拼音:xiǎo gù
1.小原因、小緣故。漢。賈誼《新書。卷四。鑄錢》:「凡治不得,應天地星辰有動,非小故也。」《三國志。卷五一。吳書。宗室傳。孫靜》:「嘗以小故與甘寧忿爭?!埂端问?。卷三九六。列傳。程松》:「時松知錢塘縣,諂事曦以結侂冑。侂冑以小故出愛姬,松聞,以百千市之,至則盛供帳,舍諸中堂,夫婦奉之謹。」
2.小過失、小過錯。《舊唐書。卷一七一。列傳。裴潾》:「禮敬宰輔,待以終始,內能大斷,外寬小故?!埂端问?。卷三一四。列傳。范仲淹》:「太后受遺先帝,調護陛下者十馀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其德?!?br />3.《墨經》中的邏輯術語,即必要條件之一。同「大故」相對。《墨子。經說上》:「小故,有之不必然,無之必不然?!?/div>
《漢語大詞典》:頗失(頗失)
偏差過失。 宋 秦觀 《鮮于子駿行狀》:“ 唐太宗 臨御,每遇宰相平章事,必命諫官俱入,小有頗失,隨即箴規(guī),故 貞觀 之治企及 三代 ?!?/div>
分類:偏差過失
《國語辭典》:修改  拼音:xiū gǎi
1.改正錯誤、缺點。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埂端鍟>矶?。高祖紀下》:「律令格式,或有不便于事者,宜依前敕修改,務當政要?!?br />2.修整改建。《南史。卷七。梁武帝本紀下》:「特多禁忌,墻壁崩倒,屋宇傾頹,年月不便,終不修改。」
《國語辭典》:舊惡(舊惡)  拼音:jiù è
1.舊時的仇恨?!墩撜Z。公冶長》:「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2.已往的過失。《新唐書。卷一二三。趙彥昭傳》:「其得宰相,巫力也。于是殿中侍御史郭震劾暴舊惡?!?/div>
《國語辭典》:眚災(眚災)  拼音:shěng zāi
因過失而造成災害。《書經。舜典》:「眚災肆赦,怙終賊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