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50
詞典
7
分類詞匯
38
佛典
5
共50,分4頁顯示
上一頁
1
1
2
3
4
3
4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生處
九有
多生
因果
九地
人身
輪轉
六道
我相
五道
生趣
業(yè)風
苦趣
中陰
諸趣
《漢語大詞典》:
生處(生處)
(1).生長的地方。 唐
李咸用
《苔》
詩:“幾年風雨跡,疊在石孱顏。生處景長靜,看來情儘閒。” 金 元好問
《野谷道中懷昭禪師》
詩:“説向阿師應被笑,人生生處果難忘?!?元
曹之謙
《送李郭二子還鄉(xiāng)》
詩:“喪亂身為客,淹流淚滿衣。亦知生處樂,未卜有年歸?!?br />(2).指聚集之處。 唐
杜牧
《山行》
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br />(3).佛教謂轉世輪回之處。
《
魏書·釋老志
》
:“善惡生處凡有六道焉?!?br />(4).指轉生之處。 元 覺岸
《
釋氏稽古略
》
卷二:“﹝ 道安法師 ﹞正月晦日命門徒具浴。忽有異僧出入隙中。 安 以生處問之,僧指西北,云即開,見樓閣如幻出,曰:‘彼兜率天也?!?br />(5).產(chǎn)地。 清
翟灝
《
通俗編·貨財
》
:“生處不如聚處?!?/div>
分類:
生處
佛教
產(chǎn)地
生長
聚集
轉生
轉世
輪回
《國語辭典》:
九有
拼音:
jiǔ yǒu
1.九州。借指全中國?!对娊?jīng)。商頌。玄鳥》:「方命厥后,奄有九有。」《文選。陸機。吊魏武帝文》:「濟元功于九有,固舉世之所推?!?br />2.佛教指輪回眾生所處的九種境界。唐。
王勃
〈
釋迦佛賦
〉:「恩沾九有,行洽三無。」
分類:
佛教語
九州
眾生
輪回
三界
《國語辭典》:
九州
拼音:
jiǔ zhōu
1.中國古代分天下為九個行政區(qū),稱為「九州」。歷來說法不一,有《禹貢》九州、《爾雅》九州、《周禮》九州等分別。一般乃指《周禮》九州,為揚、荊、豫、青、兗、雍、幽、冀、并。后用作中國的代稱。宋。
陸游
示兒
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br />2.島名。日本四島中最南的一島。因封建時代全境分為九個州而得名。以熱帶植物和煤礦藏聞名。島上有世界最大的活火山口阿蘇山。行政上分為福岡、鹿兒島、熊本、宮崎、長崎、大分、佐賀七個縣;著名城市有北九州、福岡及長崎。
分類:
九州
中國
一州
《國語辭典》:
多生
拼音:
duō shēng
1.佛教指眾生受輪回之苦,生死相續(xù),稱為「多生」。唐。
白居易
味道
詩:「此日盡知前境妄,多生曾被外塵侵?!顾?。洪邁《夷堅丁志。卷一八。饒廷直》:「多生曾結香火緣,邂逅相逢竟相語?!?br />2.生,語助詞。多生通常指多數(shù)、大概。宋。
張元干
瑞鷓鴣。雛鶯初囀斗尖新
詞:「總解滿斟偏勸客,多生俱是綺羅人?!?/div>
分類:
多生
佛教
眾生
善惡
輪回
《國語辭典》:
因果
拼音:
yīn guǒ
1.原因和結果。指事情演化的前后關連。如:「知道事情的始末因果,就容易下判斷了?!?br />2.佛教基本理論之一,謂因和果。佛教認為一切的生命形態(tài)和生活遭遇,都是過去意志行為的果,而過去意志行為則是造成果的因。因和果之間是相對的關系?!栋⑴_磨俱舍論》卷六:「果有為離系,無為無因果?!埂赌鲜?。卷五七。范云傳》:「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貴貧賤?」
3.緣由?!都t樓夢》第六五回:「又還有一段因果,我們家的規(guī)矩,凡爺們大了,未娶親之先,都先放兩個人伏侍的?!?/div>
分類:
因果
佛教語
佛教
原因
結果
因緣
相互
果報
輪回
《國語辭典》:
因果報應(因果報應)
拼音:
yīn guǒ bào yìng
佛教的基本理論之一。佛教謂生死輪回的一切現(xiàn)象,都是有因果關系。一切有意志的行為,不論善惡或中性,都必導致未來世的樂、苦或中性的生活經(jīng)驗和生命形態(tài)。換言之,一切眾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生命形態(tài)都是過去意志行為的結果。這種因果關系,在未解脫之前,永不休止。
分類:
因果報應
佛教語
佛教
依據(jù)
不起
不失
理論
《國語辭典》:
九地
拼音:
jiǔ dì
1.根據(jù)地質、地形,可將土地分為沙泥、澤池、沚崖、下田、中田、上田、下山、中山、上山等九種。見漢。揚雄《太玄經(jīng)。卷八。太玄數(shù)》。
2.大地、遍地。《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重玄匪奧,九地匪沉?!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5448' target='_blank'>張元干 〈
賀新郎。夢繞神州路
〉詞:「底事昆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br />3.地之最深處?!秾O子。形》:「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埂读凝S志異。卷一○。龍飛相公》:「但深在九地,安望重睹天日乎!」
分類:
用兵
佛教語
陰陽家
地
九泉
根據(jù)地
遍地
隱秘
九種
歷數(shù)
種地
深處
眾生
大地
地下
難測
地勢
地形
輪回
三界
土地
欲界
《國語辭典》:
九天
拼音:
jiǔ tiān
1.天的中央及八方。《楚辭。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脩之故也?!?br />2.天之極高處?!秾O子。形》:「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固?。
李白
望廬山瀑布水
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也作「九霄」、「九重」。
3.比喻宮禁。唐。
王維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詩:「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8500' target='_blank'>王涯
宮詞
三○首之七:「為看九天公主貴,外邊爭學內家裝。」
分類:
九天
神名
帝王
天
宮禁
中央
高處
八方
《國語辭典》:
人身
拼音:
rén shēn
1.人的身體。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三。詞曲部。賓白》:「就人身論之,則如肢體之于血脈。」
2.當事人本身。南朝梁。沈約〈南郊恩詔〉:「人身及家口質系,悉散還私家?!?br />3.人品才識?!赌鲜贰>砹?。陳伯之傳》:「臨川內史王觀,僧虔之孫,人身不惡,可召為長史,以代元沖。」
4.佛教用語。指在輪回中轉世投生為人。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但當兼脩戒行,留心誦讀,以為來世津梁,人身難得勿虛過也?!?/div>
分類:
人身
佛教語
個人
當事人
人品
身體
才學
生命
本身
輪回
行動
回中
中轉
轉世
名譽
投生
《漢語大詞典》:
輪轉(輪轉)
(1).佛教語。輪回。 南朝 梁
沈約
《〈內典〉序》
:“妙法輪轉,甘露啟霏?!?明
袁宏道
《與龔惟長先生書》
:“以此知甥尤不可不急學道也。不然,牛馬豬狗,輪轉安有極耶?”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見》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則萬物皆輪轉矣?!?br />(2).翻轉;掉轉。 晉
干寶
《
搜神記
》
卷十四:“一二日間,恒延頸外望。伺戶小開,便輪轉自躍,入於深淵。”
《三國演義》
第四五回:“兩邊四下一齊輪轉櫓棹,望 江 面上如飛而去?!?/div>
分類:
輪轉
佛教語
翻轉
掉轉
輪回
《國語辭典》:
六道
拼音:
liù dào
佛教認為眾生由于過去世所作的業(yè),造成每個生命不同的存在狀態(tài)。存在的狀態(tài)可分成六類,即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稱為「六道」,眾生未解脫前,始終在其中輾轉生死?!镀鹗澜?jīng)》卷九:「一切眾生于人間生,悉皆成就無覺無觀,快樂證知身壞即生光音天處,一切六道皆悉斷絕,此即名為『世間轉盡』?!埂段饔斡洝返诎嘶兀骸肝驎r超十地三乘,凝滯了四生六道?!挂卜Q為「六趣」。
分類:
六道
佛教語
眾生
輪回
去處
前后
后二
天道
二孔
人道
餓鬼
鬼道
地獄
《漢語大詞典》:
我相
佛教語。我、人等四相之一。指把輪回六道的自體當做真實存在的觀點。佛教認為是煩惱之源。
《金剛經(jīng)·大乘正宗分》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宋
范成大
《藻侄比課五言詩因吟病中十二首示之》
之六:“捫蝨天機動,驅蚊我相生?!?明
徐渭
《翠鄉(xiāng)夢》
第二出:“止因俺師弟 玉通 ,我相未除,慾根尚掛,致使那 柳宣教 用 紅蓮 掇賺。”
《老殘游記續(xù)集遺稿》
第五回:“
《金剛經(jīng)》
云:‘無人相,無我相?!篱g萬事皆壞在有人相、我相?!?/div>
分類:
佛教語
人等
四相
輪回
六道
當做
真實
存在
觀點
《國語辭典》:
五道
拼音:
wǔ dào
1.五路,五個方面。《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萬里剋期,五道并入。」唐。
王昌齡
塞上曲
:「五道分兵去,孤軍百戰(zhàn)場?!?br />2.佛教用語。稱天、人、地獄、畜生、餓鬼為「五道」。南朝宋。
鮑照
〈
佛影頌
〉:「六塵煩苦,五道綿劇。」
3.五道將軍。參見「五道將軍」條?!队魇烂餮浴>硪晃?。史弘肇龍虎君臣會》:「轉頭逢五道,開眼見閻王?!?/div>
分類:
佛教
五路
五個
畜生
餓鬼
地獄
輪回
《國語辭典》:
六道
拼音:
liù dào
佛教認為眾生由于過去世所作的業(yè),造成每個生命不同的存在狀態(tài)。存在的狀態(tài)可分成六類,即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稱為「六道」,眾生未解脫前,始終在其中輾轉生死?!镀鹗澜?jīng)》卷九:「一切眾生于人間生,悉皆成就無覺無觀,快樂證知身壞即生光音天處,一切六道皆悉斷絕,此即名為『世間轉盡』?!埂段饔斡洝返诎嘶兀骸肝驎r超十地三乘,凝滯了四生六道?!挂卜Q為「六趣」。
分類:
六道
佛教語
眾生
輪回
去處
前后
后二
天道
二孔
人道
餓鬼
鬼道
地獄
《國語辭典》:
五道將軍(五道將軍)
拼音:
wǔ dào jiāng jūn
舊時迷信傳說五道將軍是東岳部下的神將,掌管世人的生死?!缎咽篮阊?。卷一四。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奴陽壽未絕。今被五道將軍收用?!挂沧鳌肝宓馈埂?/div>
分類:
迷信
中東
東岳
掌管
管人
生死
《國語辭典》:
生趣
拼音:
shēng qù
1.創(chuàng)造、產(chǎn)生趣味。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章表》:「觀其體贍而律調,辭清而志顯,應物掣巧,隨變生趣,執(zhí)轡有馀,故能緩急應節(jié)矣。」
2.生動有趣。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一二。各體詩》:「又戲張子野娶妾,專用張家事點綴縈拂,最有生趣。」
3.生活的情趣?!读凝S志異。卷二。珠兒》:「冷落庭幃,益少生趣?!?/div>
分類:
產(chǎn)生
佛教
生意
意趣
情趣
輪回
回轉
樂趣
轉生
《漢語大詞典》:
業(yè)風(業(yè)風)
(1).佛教語。謂善惡之業(yè)如風一般能使人飄轉而輪回三界。
《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隋張濤妻禮氏墓志》
:“但塵芳不寂,終謝業(yè)風?!?br />(2).指惡業(yè)所感之猛風;劫末大風災時及地獄等所吹之風。 唐
顧況
《歸陽蕭寺有丁行者》
詩:“業(yè)風吹其魂,猛火燒其煙?!?元
張雨
《四月十九日杭城災毀數(shù)萬家》
詩:“在山業(yè)風飄,在世劫火聚?!?span id="vtjzuhc" class="book">《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原來被業(yè)風一吹,依然如舊?!?/div>
分類:
佛教語
惡業(yè)
善惡
末大
風一
大風
風災
飄轉
地獄
輪回
吹之
三界
《漢語大詞典》:
苦趣
(1).佛教指地獄、餓鬼、畜生這三種“惡道”。均為輪回中的受苦之處。趣,同“ 趨 ”。 前蜀
杜光庭
《黃齊助黃箓齋并然燈詞》
:“盡超苦趣,永出冥津?!?宋
洪邁
《夷堅丙志·南岳判官》
:“﹝婢﹞謂 趙 曰:‘已蒙道力,得脫苦趣,猶當為異類,只在郡城某橋下。’” 明
屠隆
《曇花記·遍游地獄》
:“罪根既滅,福慧自生,豈止永免于苦趣,便可修證乎道果?!?br />(2).泛指苦處。 魯迅
《朝花夕拾·無常》
:“想到生的樂趣,生固然可以留戀;但想到生的苦趣,無常也不一定是惡客。”
分類:
佛教
苦處
地獄
餓鬼
畜生
為輪
輪回
回中
受苦
《漢語大詞典》:
中陰(中陰)
佛教語。謂輪回中死后生前的過渡狀態(tài)。其間雖離形軀,仍有五陰(色、受、想、行、識)。佛教徒認為中陰身如小兒,以七天為一期而生于本處。若在七日末了仍未得生緣,則更續(xù)中陰七天,最長的到第七期之終,必然往生于一處。后世俗演變?yōu)槠咂咦匪]的法事。
《
正法念處經(jīng)·畜生品一
》
:“此中陰有分,若本不行布施持戒,是人則生煖水之中,口常乾燥,如觸灰汁,以本業(yè)故?!?唐
玄奘
《
大唐西域記·梵衍那國
》
:“ 商諾迦 縛娑 者, 阿難 弟子也,在光身中,以設諾迦草衣,於解安居日,持施眾僧。承茲福力,於五百身中陰、生陰,恆服此衣,以最后身,從胎俱出?!?章炳麟
《獄中聞沈禹希見殺》
詩:“中陰當待我,南北幾新墳?!?/div>
分類:
中陰
佛教語
輪回
回中
后生
生前
過渡
狀態(tài)
《漢語大詞典》:
諸趣(諸趣)
佛教語。六道輪回的別稱。佛教的輪回說認為人死后神識進入輪回各道。由于自我善惡業(yè)力的不同,在六道中升降浮沉。
《楞伽經(jīng)》
卷四:“墮生死海諸趣曠野,如汲井輪?!?章太炎
《菌說》
:“六道升降,由于志念進退,其説亦近,而所化者乃其胤胄,非如佛家謂靈魂墮入諸趣也?!?/div>
分類:
佛教語
佛教
六道輪回
輪回
回說
為人
神識
進入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