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88 【介紹】: 清安徽廬江人,字琴軒。道光二十九年舉人。咸豐間投軍。募勇成立鼎字營,從李鴻章鎮(zhèn)壓太平軍及東西捻軍。官至廣西巡撫。中法戰(zhàn)爭間,督軍越南諒山,不戰(zhàn)而退,失鎮(zhèn)南關(guān),革職。
人物簡介
潘鼎新,字琴軒,廬江人,道光己酉舉人,同治中以平粵平捻功歷授江蘇常鎮(zhèn)通海道,官至湘撫桂撫。

人物簡介

二十世紀詩詞文獻匯編
喬樹楠(1849—1917),字茂軒,又字損庵,四川成都人。同治癸酉拔貢,授小京官,分發(fā)刑部,精研刑律,折獄明允。歷官刑部主事,累遷郎中,擢御史,宣統(tǒng)末,遷學(xué)部左丞。戊戌變法,劉光弟罹難,喬不避罪譴,趨臨哭斂,時論高之。入民國后,絕意時事,恒寄居北京法源寺。生平著述散佚,今僅輯得遺詩四首。
晚晴簃詩匯·卷一六六
喬樹楠,字茂萱,一字損庵,華陽人。同治癸酉拔貢,歷官學(xué)部左丞。

人物簡介

全臺詩
吳德功(1850~1924),字汝能,號立軒。世居彰化,受業(yè)于從叔吳子超及柯承暉、陳肇興、蔡醒甫諸先生,同治十三年(1874)中秀才。光緒十七年(1891)臺灣省設(shè)通志局,受聘主修《彰化縣志》。光緒二十年(1894)原已完成彰化縣采訪冊,因乙未割臺,遂佚失。日軍入臺北城之初,吳德功曾應(yīng)臺中知府孫傳袞之邀,計議防范事宜,并籌設(shè)「聯(lián)甲局」,募練勇、捕盜賊,對彰化社會秩序的維持,貢獻頗大。日本領(lǐng)臺后,執(zhí)政者曾多方敦請吳氏出仕,委以職務(wù)。在諸多因素的考量下,吳氏接受日人的邀聘。明治三十年(1897)擔任參事、明治三十一年(1898)擔任臺中師范學(xué)校教職、明治三十三年(1900)應(yīng)臺灣總督之邀參加「揚文會」,明治三十五年(1902)獲頒紳章?!杜_灣士紳錄》評之曰:「忠誠悃篤,急公好義,邑中大小事件,人無不就謀,謀而莫不通」。畢生重視社會福利,彰化育嬰堂、忠義祠、節(jié)孝祠之籌建,皆由吳氏主其事?! ∩街校骸?a target='_blank'>戴施兩案紀略》、《讓臺記》、《瑞桃齋詩話》、《瑞桃齋詩稿》、《瑞桃齋文稿》等。其中,后三部與文學(xué)相關(guān)。讀其詩,將有助于晚清至日治中期臺灣中部士紳在政權(quán)轉(zhuǎn)移后的心路歷程及現(xiàn)實處境之了解。以下以大正十年(1921)吳德功捐給臺灣總督府圖書館的《瑞桃齋詩稿》手鈔本為底本,進行編校。(施懿琳撰)
楊耀林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楊耀林,字敬軒,直隸清苑縣魏村鎮(zhèn)人,光緒庚辰進士。光緒六年(1880年)庚辰科進士,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簽,分發(fā)各省以知縣即用。曾任山東濰縣知縣,升濟寧州知州。升至煙臺候補道,因曲士文起事平定而被牽連革職。有一兄楊耀宗。
黃軒齡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黃軒齡,福建省福州府閩縣人,同進士出身。光緒六年(1880年),參加庚辰科殿試,登進士三甲第90名。同年五月,著分部學(xué)習(x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91 【介紹】: 清廣東普寧人,字照軒。初隨父治鄉(xiāng)團,嗣投官軍,以功補把總。咸豐、同治間與太平軍戰(zhàn),累擢南韶連鎮(zhèn)總兵。調(diào)署潮州。光緒間,官終水師提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蘇儀徵人,字六舟,號聽軒。同治元年進士,授修撰,轉(zhuǎn)科道,以敢言稱。光緒間歷任甘肅按察使、湖南布政使、安徽巡撫,旋改順天府尹,官至內(nèi)閣學(xué)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52—1912 【介紹】: 清滿洲正紅旗人,他塔拉氏,字伯愚,號公穎,一字廓軒,晚號迂安。瑾妃、珍妃之兄。光緒六年進士。累遷禮部侍郎。甲午戰(zhàn)爭時,上書萬言畫戰(zhàn)守策。戊戌時劾后黨孫毓汶等把持軍機,謫烏里雅蘇臺參贊大臣。宣統(tǒng)初官至伊犁將軍。武昌起義后,伊犁新軍迫其舉義,不從,被槍殺。謚文貞。
維基
志銳(1852年—1911年),字伯愚,一字公穎,齋號廓軒,署名窮塞主人,他他拉氏,滿洲鑲紅旗人(亦記為正紅旗人),陜甘總督裕泰之孫。進士出身,官至伊犁將軍,辛亥革命時被革命黨人殺死。光緒二年(1876年),鄉(xiāng)試中舉(時隸鑲紅旗滿洲舒昌佐領(lǐng)下)。光緒六年(1881年),登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九年(1883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升侍讀。光緒十五年(1891年),任詹事府詹事。光緒二十年,升任禮部右侍郎、會試朝考閱卷大臣、烏里雅蘇臺參贊大臣。光緒二十五年,任伊犁領(lǐng)隊大臣。光緒三十二年,任寧夏副都統(tǒng)。宣統(tǒng)二年(1910年),任杭州將軍。次年,改伊犁將軍,加尚書銜。到任不久,即發(fā)生辛亥革命,伊犁協(xié)統(tǒng)楊纘緒率軍起義。結(jié)果志銳被槍殺。事聞,追贈太子少保,謚文貞。著有《廓軒竹枝詞》(宣統(tǒng)二年印本)。

人物簡介

簡介
李熙(1852年—1919年),即朝鮮高宗,朝鮮王朝第26代國王、大韓帝國開國皇帝(1864年—1907年在位)。初名載晃,字明夫,乳名命福;即位后改名為“熙”(正寫為“?”),字圣臨,號珠淵、誠軒。是朝鮮仁祖李倧的九世孫、興宣大院君李是應(yīng)的嫡次子。
維基
李熙,福建省福州府侯官縣人,同進士出身。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參加光緒戊戌科殿試,登進士三甲116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簽分發(fā)各省,以知縣即用。

人物簡介

維基
樊恭煦(1843年—20世紀—?),字介軒,浙江省杭州府仁和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朝官員、進士出身。同治元年,鄉(xiāng)試中舉。同治十年,登進士,改庶吉士。同治十三年,授翰林院編修,后任國史館纂修。光緒二年,任丙子科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光緒五年,任陜西學(xué)政。光緒九年,任右春坊右贊善。次年,任左春坊左贊善。光緒十年,任右春坊右中允、左春坊左中允、日講起居注官。光緒十二年,任文淵閣校理。光緒十三年,任翰林院侍講學(xué)士、會典館總纂。光緒十四年,任廣東學(xué)政。光緒三十四年,任江蘇提學(xué)使。宣統(tǒng)元年,任蘇州布政使。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六九
許惠,字慧軒,桐城人。諸生。有《擇雅堂集》。
人物簡介
許惠,字慧軒,桐城人,同治貢生,光緒癸未署無為州訓(xùn)導(dǎo),著《澤雅堂初二集》。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八○
陳瀚,字裕楣,號子峻,一號德軒,湘鄉(xiāng)人。貢生。有《劍閒齋遺集》。
劍閑齋遺集·序
嗚呼,此吾友湘鄉(xiāng)陳君子峻之遺詩也。始與子峻游處時,志盛氣銳、方討百家、習(xí)國故,杰然,欲有為于世,頗不數(shù)數(shù)。究心文辭聲韻間,遨翔江海,迄無所遇,盛年徂謝,凡知子峻者莫不重惜之,今不共子峻談宴二十余年矣。賢子爾錫出示茲編,務(wù)澤于古、而才氣足以緯之,雖摩蕩萬象、或未竭其能而盡其變。要自卓犖典重,遠出于流俗,亦有以傳其生平者。天儻假子峻以年,使躬閱今日奇變,慷慨郁積必且益有所為。然而心腑魂魄、不攖亙古非常之痛酷,以完其神明,且獲后之人不復(fù)列為志亂詩史之一,吾子峻又未為不幸也。癸丑七月義寧陳三立題記。
哲克登額 朝代:清末至民國

人物簡介

維基
哲克登額(1855年5月19日—1940年),字子貞,號明軒,成都駐防鑲藍旗蒙古人。哈喇德特生趙爾氏,漢姓趙,故又名趙明軒,哲明軒。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進士,曾官四川省古宋縣知縣。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七六
王繼香,字子獻,一字止軒,會稽人。光緒己丑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河南候補知府。有《止軒詩集》。
維基
王繼香,字子獻,號止軒,一號醉顛,又號醉盦,浙江會稽縣(今浙江省紹興市)人,進士出身。王英瀾子。同治四年(1865年),鄉(xiāng)試中舉;光緒十五年,登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六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光緒二十四年,分省補用知府。工書法。

人物簡介

維基
賴鶴年(1856年—?),字耘芝,號壽軒,廣西桂平人,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