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駢字類編》:賞之(賞之)
左傳:善則賞之,過則匡之。韓非子:賞之譽之不勸,罰之毀之不畏。四者加焉,不變則除之。
分類:賞之
《漢語大詞典》:重賞之下,必有死夫(重賞之下,必有死夫)
見“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
《國語辭典》: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拼音:zhòng shǎng zhī xià,bì yǒu yǒng fū
(諺語)用重金懸賞,一定會有為了優(yōu)厚的獎金而自告奮勇的人。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賞罰若明,其計必成?!埂斗馍裱萘x》第八七回:「陛下可出榜招賢,大懸賞格,自有高名之士應求而至。古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漢語大詞典》:不賞之功(不賞之功)
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焙笠浴安毁p之功”極言功大。晉書·劉牢之傳:“自開闢以來,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以見容於闇世者而誰?”南史·沈約傳:“便為獨平一國,不賞之功也?!?span id="yvpkdsg" class="book">《新唐書·蕭瑀傳》:“帝嘗曰:‘ 武德 季,太上皇有廢立議,顧朕挾不賞之功,於昆弟弗見容, 瑀 於爾時不可以利怵死懼,社稷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