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02
詞典
1
分類詞匯
98
佛典
1
其它
2
共98,分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1
2
3
4
5
6
7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跪石
燕隗
七起
乞火人
旌蒲
釣士
旌幣
鸞伏
松風(fēng)耳
鶴簡
琴釣
宿賢
黎彥
椒蘭室
筑臺募士
《漢語大詞典》:
跪石
春秋 賢士 鮑龍 未遇時,跪石而吟。后以“跪石”指賢士未受知遇之時。 漢
劉向
《
說苑·尊賢
》
:“ 寧戚 擊牛角而商歌, 桓公 聞而舉之; 鮑龍 跪石而登嵼, 孔子 為之下車?!?宋
蘇軾
《磻溪石》
詩:“安知 渭 上叟,跪石留雙骭?!?明
楊慎
《〈唐絕增奇〉序》
:“逃虛町廬聊以自娛,跪石之吟下車誰與?!?/div>
分類:
賢士
未遇
遇時
《漢語大詞典》:
燕隗
指 戰(zhàn)國 時 燕 人 郭隗 。 燕昭王 欲得賢士,以報 齊 仇。 隗 曰:“王必欲致士,先從 隗 始。況賢於 隗 者,豈遠(yuǎn)千里哉!”于是 昭王 筑宮而師事之。 樂毅 、 鄒衍 、 劇辛 等爭趨 燕 , 燕 賴以強(qiáng)。見
《史記·燕召公世家》
。后用為君主禮遇賢士之典。 唐
張說
《赴集賢院學(xué)士上賜宴應(yīng)制得輝字》
詩:“位將賢士設(shè),書共學(xué)徒歸。首命深 燕隗 ,通經(jīng)淺 漢 韋 。”
分類:
燕昭王
欲得
得賢
賢士
《漢語大詞典》:
七起
相傳 禹 一飯七起以迎賢士。
《
藝文類聚
》
卷十一引
《
鬻子
》
:“﹝ 禹 ﹞一饋而七起,曰:‘吾不恐四海之士留於道路也,恐其留吾門也?!且运暮V拷灾??!?北齊
劉晝
《
新論·誡盈
》
:“ 夏禹 一饋而七起, 周公 一沐而三握髮,食不遑飽,沐不及晞?!焙笥靡苑Q禮賢下士。 唐
王勃
《〈乾元殿頌〉序》
:“懷降尊於 襄 野,泰階忘七起之勞。念負(fù)重於 焦 原,中席託 三危 之險。”
分類:
賢士
禮賢下士
《漢語大詞典》:
乞火人
指推薦賢士的人。 唐
杜牧
《寄崔鈞》
詩:“白慚埽門士,誰為乞火人?”參見“ 乞火 ”。
分類:
推薦
薦賢
賢士
人
《國語辭典》:
乞火
拼音:
qǐ huǒ
1.借取火種?!痘茨献?。覽冥》:「是故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34522' target='_blank'>陸游
晚泊
詩:「鄰舫有時來乞火,叢祠無處不祈風(fēng)?!?br />2.漢代蒯通以里婦為洗刷鄰婦偷肉的冤屈,往鄰家借火驅(qū)逐為肉相爭的狗群的故事,向曹相國推薦梁石君、東郭先生。見《漢書。卷四五。蒯通傳》。后以喻向人說情或推薦。唐。
杜牧
酬張祜處士見寄長句四韻
:「薦衡昔日知文舉,乞火無人作蒯通。」
分類:
求取
取火
火種
說情
推薦
《漢語大詞典》:
旌蒲
古時征聘賢士所用的旌帛和蒲車。
《
后漢書·逸民傳序
》
:“旌帛蒲車之所徵賁,相望於巖中矣?!?南朝 梁元帝
《薦鮑幾表》
:“旌蒲出 魯 ,賁帛歸 齊 ?!?/div>
分類:
征聘
聘賢
賢士
帛和
《漢語大詞典》:
釣士(釣士)
網(wǎng)羅賢士。 唐
獨孤授
《燕昭王筑黃金臺賦》
:“屈於一人以釣士,則開霸而圖王;侈於一臺以釣國,則兼大而稱強(qiáng)。”參見“ 釣川 ”。
分類:
網(wǎng)羅
賢士
《漢語大詞典》:
釣川(釣川)
釣于河上。比喻以利祿吸引人才。
《
太平御覽
》
卷八三四引
《
六韜
》
:“ 呂尚 坐芧以漁, 文王 勞而問焉。 呂尚 曰:‘魚求於餌,乃牽其緡;人食於祿,乃服於君。故以餌取魚,魚可殺;以祿取人,人可竭。以小釣釣川,而擒其魚;中釣釣國,而擒其萬國諸侯?!焙笥脼榈涔?。 唐
駱賓王
《釣磯應(yīng)詰文》
:“形坐 磻溪 之石,兆應(yīng) 滋水 之璜。夫如是者,將以釣川耶?將以釣國耶?” 唐
司空圖
《上考功》
:“方啟釣川之兆,俄纏罷市之悲?!?/div>
分類:
河上
利祿
吸引
引人
人才
《漢語大詞典》:
旌幣(旌幣)
亦作“旍幣”。 招求賢士時所饋贈的幣帛。
《
南齊書·高逸傳·明僧紹
》
:“ 太祖 為太傅,教辟 僧紹 及 顧歡 、 臧榮緒 以旍幣之禮,徵為記室參軍?!?span id="g2wobvj" class="book">《
南史·明僧紹傳
》:“﹝ 齊高帝 ﹞以旌幣之禮,徵為記室參軍,不至?!?/div>
分類:
求賢
賢士
饋贈
幣帛
《漢語大詞典》:
鸞伏(鸞伏)
比喻賢士隱居。 唐
柳識
《吊夷齊文》
:“初,先生鴻逸中州,鸞伏西山,顧薇蕨之離離,歌 唐 虞 之不還。”
分類:
賢士
隱居
《漢語大詞典》:
松風(fēng)耳(松風(fēng)耳)
謂賢士、隱者之耳。 清
陳洪綬
《偶成》
詩:“是非不入松風(fēng)耳,花落花開只讀書?!?/div>
分類:
賢士
隱者
《漢語大詞典》:
鶴簡(鶴簡)
征召賢士的詔書。 唐
方干
《贈黃處士》
詩:“若出薜蘿迎鶴簡,應(yīng)拋舴艋別漁磯?!眳⒁姟?鶴書 ”。
分類:
征召
賢士
詔書
《國語辭典》:
鶴書(鶴書)
拼音:
hè shū
一種美術(shù)字體。古時專用于徵召賢士的詔書書體,因形似鶴頭,所以稱為「鶴書」,漢時稱為「尺一簡」。后亦用以指詔書。南朝齊。
孔稚圭
北山移文
:「及其鳴騶入谷,鶴書赴隴,形馳魄散,志變神動?!固?。
劉長卿
酬秦系
詩:「鶴書猶未至,那出白云來?!?/div>
分類:
書體
書體名
書名
詔書
《漢語大詞典》:
琴釣(琴釣)
指 騶忌 鼓琴、 呂尚 垂釣事。泛指賢士隱居。 南朝 宋 謝莊
《讓吏部尚書表》
:“招才琴釣之上,取士歌牧之中?!?/div>
分類:
鼓琴
呂尚
垂釣
賢士
隱居
《漢語大詞典》:
宿賢(宿賢)
素有聲望的賢士。 宋
范仲淹
《賀胡侍郎致政狀》
:“ 舜 好清問,方體貌於宿賢;國有老成,尚彌縫於顯道?!?/div>
分類:
有聲
聲望
賢士
《漢語大詞典》:
黎彥
謂眾多的賢士才人。 晉
陸云
《登臺賦》
:“委普天之光宅兮,質(zhì)率土之黎彥?!?/div>
分類:
眾多
賢士
才人
《漢語大詞典》:
椒蘭室(椒蘭室)
喻賢士所居之處。
《文選·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徐干〉》
:“已免負(fù)薪苦,仍游椒蘭室?!?李善 注:“
《大戴禮》
曰:‘與君子游,苾乎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則與之化矣?!?/div>
分類:
賢士
所居
《漢語大詞典》:
筑臺募士(築臺募士)
燕昭王 厚禮招賢,筑宮師事 郭隗 ,而賢士歸之。事見
《
戰(zhàn)國策·燕策一
》
。后因以“筑臺募士”為招賢之典。 宋
范仲淹
《帝王好尚論》
:“ 湯 五聘 伊尹 , 文王 躬迎 呂望 , 周公 握髮吐哺以待白屋之士, 鄭武公 好賢而詩雅歌之, 燕昭王 筑臺募士而智者歸之。”
分類:
燕昭王
厚禮
招賢
筑宮
師事
賢士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