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樂士(樂士)
喜愛賢士。 宋 陳巖肖 庚溪詩話卷下:“ 唐明皇 初好賢樂士,殊有帝王之志,遂致 開元 之治。”
《漢語大詞典》:鸞集(鸞集)
鸞鳥棲集。比喻賢士相聚。 南朝 齊 王融 《凈行頌·緣境無礙》:“恍象惚物終不名,龍舉鸞集竟誰辯?!?/div>
《漢語大詞典》:釣國(釣國)
(1).求用于國君。 唐 駱賓王 《釣磯應(yīng)詰文》:“且夫垂竿而為事者, 太公 之遺術(shù)也。形坐 磻溪 之石,兆應(yīng) 滋水 之璜。夫如是者,將以釣川耶?將以釣國耶?” 唐 羅隱 《題〈磻溪垂釣圖〉》詩:“ 呂望 當年展廟謨,直鉤釣國更誰如?!眳⒁姟?釣川 ”。
(2).謂網(wǎng)羅賢士以輔弼治國。 唐 獨孤授 《燕昭王筑黃金臺賦》:“屈於一人以釣士,則開霸而圖王;侈於一臺以釣國,則兼大而稱強。”
《漢語大詞典》:釣川(釣川)
釣于河上。比喻以利祿吸引人才。太平御覽卷八三四引六韜:“ 呂尚 坐芧以漁, 文王 勞而問焉。 呂尚 曰:‘魚求於餌,乃牽其緡;人食於祿,乃服於君。故以餌取魚,魚可殺;以祿取人,人可竭。以小釣釣川,而擒其魚;中釣釣國,而擒其萬國諸侯。’”后用為典故。 唐 駱賓王 《釣磯應(yīng)詰文》:“形坐 磻溪 之石,兆應(yīng) 滋水 之璜。夫如是者,將以釣川耶?將以釣國耶?” 唐 司空圖 《上考功》:“方啟釣川之兆,俄纏罷市之悲。”
《漢語大詞典》:賢舊(賢舊)
賢士舊臣。晉書·禿發(fā)利鹿孤載記:“陛下宥臣於俘虜之中,顯同賢舊,每希攀龍附鳳,立尺寸之功?!?/div>
分類:賢士舊臣
《漢語大詞典》:旌弓
亦作“旍弓”。 征聘賢士的旌旗和弓。語本《孟子·萬章下》:“﹝招﹞大夫以旌?!?span id="zjbrqc9" class="book">《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引逸:“翹翹車乘,招我以弓?!?晉 劉琨 《答盧湛》詩:“旍弓騂騂,輿馬翹翹?!?span id="bmdrget" class="book">《魏書·高允傳》:“臣東野凡生,本無宦意,屬休延之會,應(yīng)旌弓之舉,釋褐鳳池,仍參麟閣,尸素官榮,妨賢已久?!?/div>
《漢語大詞典》:阮巷
(1).指賢士所居之窮巷。 唐 黃滔 《祭司勛孫郎中文》:“旋振羽於 丘 門,獲陪塵於 阮 巷?!眳⒁姟?阮家貧 ”。
(2).猶 阮舍 。 唐 權(quán)德輿 《送二十叔赴任馀杭尉》詩:“ 梅仙 歸劇縣, 阮 巷奏離琴?!眳⒁姟?阮舍 ”。
分類:賢士所居
《漢語大詞典》:阮家貧(阮家貧)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阮仲容 ( 阮咸 )、步兵,居道南,諸 阮 居道北,北 阮 富,南 阮 貧。七月七日,北 阮 盛曬衣,皆紗羅錦綺。 仲容 以竿掛大布犢鼻褌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后因以“阮家貧”為家境貧寒之典。 唐 司空曙 《閑園即事寄陳公》詩:“近水方同 梅市 隱,曝衣多笑 阮 家貧?!?/div>
分類:家境貧寒
《漢語大詞典》:阮舍
晉書·阮咸傳:“﹝ 咸 ﹞與叔父 籍 為竹林之游…… 咸 與 籍 居道南,諸 阮 居道北,北 阮 富而南 阮 貧?!焙笠蛞浴叭钌帷庇髦甘逯吨?。 唐 杜甫 《宴忠州使君侄宅》:“自須游 阮 舍,不是怕湖灘?!?仇兆鰲 注:“舍,一作巷。 阮 舍,比姪居。”
分類:叔侄
《漢語大詞典》:無駿(無駿)
喻無才。駿,良馬。 戰(zhàn)國 時 燕昭王 欲招納賢士以振興國家, 郭隗 對他說:從前有人以五百金購買已死千里馬之首,不期年而千里馬三至,大王如欲招納賢士,不妨“先從 隗 始”。 昭王 為筑 黃金臺 而師之,于是天下賢士紛紛至 燕 。事見《戰(zhàn)國策·燕策一》。后用為自謙無才之典。 唐 宋璟 《奉和御制賜詩應(yīng)制》:“ 郭隗 慚無駿, 馮諼 愧有魚。”
《漢語大詞典》:掛榻
(1).謂禮待賢士。 南朝 陳 徐陵 《在北齊與宗室書》:“邦君佇德,寧無掛榻之思;州將欽風,應(yīng)有題車之命?!眳⒁姟?下榻 ”。
(2).指寺院中暫住的過往僧人。《西游記》第九三回:“寺中聽説到了東土 大唐 取經(jīng)僧人,寺中若大若小,不問長住、掛榻、長老、行童,一一都來參見。”
《國語辭典》:下榻  拼音:xià tà
漢朝南昌太守陳蕃,不喜賓客,惟敬重徐稚,特設(shè)一榻,徐來則放下接待,去則懸起。見《后漢書。卷五三。徐稚傳》。指禮賢下士,留客歇宿。后指投宿、住宿?!度龂萘x》第四回:「使君寬懷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清??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诎顺觯骸肝叶瞬换卦ⅲ拖麻酱碎g了。」
《漢語大詞典》:鶴版(鶴版)
亦作“ 鶴板 ”。 征聘賢士的詔書。 唐 王勃 《上絳州上官司馬書》:“鸞扃停逸,頻虛不次之階;鶴板徵賢,累發(fā)非常之詔?!?唐 皎然 《同顏使君真卿峴山送李法曹》詩:“云書捧日去,鶴版下天來。” 唐 顧云 《題致仕武賓客嵩山舊隱詩序》:“遙飛鶴版,親授蒲軒?!眳⒁姟?鶴頭板 ”。
《漢語大詞典》:鶴頭板(鶴頭板)
即鶴版。隋書·百官志上:“若勑可,則付選,更色別,量貴賤,內(nèi)外分之,隨才補用。以黃紙録名,八座通署,奏可,即出付典名。而典以名帖鶴頭板。整威儀,送往得官之家?!眳⒁姟?鶴版 ”。
《漢語大詞典》:旌命
(1).表彰征召。后漢書·陳諶傳:“每宰府辟召,常同時旌命。”晉書·山濤傳:“ 濤 甄拔隱屈,搜訪賢才,旌命三十餘人,皆顯名當時?!?宋 曾鞏 《徐干〈中論〉目錄序》:“ 魏太祖 特旌命之,辭疾不就。”
(2).招聘賢士的命令;表彰的命令。 晉 陸機 《辯亡論上》:“束帛旅於丘園,旌命交於涂巷?!?清 唐孫華 《張母陳太孺人貞節(jié)》詩:“旌命下九閶,恩綸賁黃壚?!?/div>
《漢語大詞典》:隨夷(隨夷)
古代賢士 卞隨 和 伯夷 的并稱。漢書·賈誼傳:“謂 隨 夷 溷兮,謂 跖 蹻 廉?!?顏師古 注引 應(yīng)劭 曰:“ 隨 , 卞隨 , 湯 時廉士, 湯 以天下讓而不受。 夷 , 伯夷 也,不食 周 粟,餓于 首陽 之下?!?/div>
分類:賢士伯夷
《漢語大詞典》:支父
亦稱“ 支甫 ”。亦稱“ 支伯 ”。 古代賢士,全稱為 子州支父 ?;蛘f姓 子 名 州 ,字 支父 。莊子·讓王:“ 堯 以天下讓 許由 , 許由 不受。又讓於 子州支父 , 子州支父 曰:‘以我為天子,猶之可也。雖然,我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舜 讓天下於 子州支伯 。 子州支伯 曰:‘予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陸德明 釋文引 李頤 曰:“ 支父 ,字也,即 支伯 也?!?span id="vumjz29" class="book">《漢書·古今人表》分人物為九等,列 子州支父 為第二等“上中仁人”。后漢書·周磐傳:“昔 方回 、 支父 嗇神養(yǎng)和,不以榮利滑其生術(shù)?!?三國 魏 阮籍 《為鄭沖勸晉王箋》:“大 魏 之德,光于 唐 虞 ,明公盛勛,超于 桓 文 。然后臨滄洲而謝 支伯 ,登 箕山 以揖 許由 ,豈不盛乎!”《三國志·魏志·文帝紀》“以肅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獻帝傳》:“昔 堯 讓天下於 許由 、 子州支甫 , 舜 亦讓于 善卷 、 石戶之農(nóng) 、 北人舞擇 ,或退而耕 潁 之陽,或辭以幽憂之疾?!?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陳書·高祖紀下》:“朕東西退讓,拜手陳辭,避 舜子 於 箕山 之陽,求 支伯 於滄洲之野。”
分類:賢士全稱
《漢語大詞典》:旌帛
古時禮聘賢士所送的束帛。后漢書·逸民傳序:“旌帛蒲車之所徵賁,相望於巖中矣。”魏書·李靈傳論:“ 李 以儒俊之風,當旌帛之舉?!?/div>
《漢語大詞典》:郭隗金
文選·鮑照〈放歌行〉:“豈伊白璧賜,將起 黃金臺 ?!?李善 注:“《上谷郡圖經(jīng)》曰:‘ 黃金臺 , 易水 東南十八里。 燕昭王 置千金於臺上,以延天下之士。’”后因以“郭隗金”為以重金禮聘賢士之典。 唐 吳仁璧 《投謝錢武肅》詩:“東門上相好知音,數(shù)盡臺前 郭隗 金?!?/div>
《國語辭典》:秦穆公  拼音:qín mù gōng
春秋時代秦國國君。嬴姓,名任好。勤求賢士,得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等賢臣,助晉文公歸晉。周襄王時伐西戎,開地千里,襄王命為西方諸侯之伯,遂霸西戎。在位三十九年。謚穆。春秋五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