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20詞典 1分類詞匯 119
《漢語大詞典》:畯儒
鄉(xiāng)野中的讀書人。《剪燈馀話·泰山御史傳》:“﹝ 宋珪 ﹞世農(nóng)家,至其父始讀書為畯儒。”
《國語辭典》:迂夫子  拼音:yū fū zǐ
稱迂闊而不通世情的讀書人。
《國語辭典》:文弱書生(文弱書生)  拼音:wén ruò shū shēng
溫文柔弱的讀書人。
《漢語大詞典》:頭巾戒(頭巾戒)
指讀書人的迂腐觀點。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寄生:“吾姪亦殊不惡,何守頭巾戒,殺吾嬌女!” 何垠 注:“猶今言迂腐氣也。”
《漢語大詞典》:燕頷儒生(燕頷儒生)
有封侯之相的讀書人。亦用以稱美志在建立軍功的士人。 唐 錢起 《送傅管記赴蜀軍》詩:“ 終童 之死誰繼出?燕頷儒生今俊逸。”亦作“ 燕頷書生 ”。 明 唐順之 《寄周中丞備御關(guān)口》:“燕頷書生人共羨,一朝投筆去平戎?!眳⒁姟?燕頷 ”。
《漢語大詞典》:燕頷(燕頷)
(1).形容相貌威武。頷,下巴。 唐 王宏 《從軍行》:“兒生三日掌上珠,燕頷猿肱穠李膚?!?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三:“ 童貫 彪形燕頷,亦略有髭,瞻視炯炯,不類宦人?!?span id="0ka1fct" class="book">《群音類選·蟠桃記·誕孫相慶》:“看蘭孫,虎頭燕頷,知不是等閑人。”
(2). 東漢 名將 班超 自幼即有立功異域之志。相士說他“燕頷虎頸”,有封“萬里侯”之相。后奉命出使 西域 三十一年,陸續(xù)平定各地貴族的變亂,官至 西域 都護,封 定遠侯 。見后漢書·班超傳。后以“燕頷”為封侯之相。 南朝 陳 徐陵 《出自薊北門行》:“生平燕頷相,會自得封侯?!?唐 岑參 《送張都尉東歸》詩:“封侯應不遠,燕頷豈徒然?!?清 趙翼 《贈相士彭鐵嘴》詩:“幸免鼠目求官訊,本無燕頷封侯狀?!?br />(3).指武將;勇士。 明 徐渭 《次夕降摶雪徑滿鵝鴨卵燒竹照之八十韻》:“燕頷不醒頽錦帳,蛾眉邀醉疊金椑?!?清 孫致彌 《詠史次王玠右先生韻》:“燕頷何年馳鐵馬,羊頭此日總金貂?!?清 陳維嵩 《賀新涼·和竹逸江村遇伎之作》詞:“風前小進休仍卻,從古是、蛾眉燕頷,此身奚託?”
《國語辭典》:宿學舊儒(宿學舊儒)  拼音:sù xué jiù rú
老成飽學的讀書人。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二。西昆體》:「老杜詩既為也所重,宿學舊儒猶不肯深與之。」
《國語辭典》:宏儒碩學(宏儒碩學)  拼音:hóng rú shuò xué
學問淵博的讀書人。如:「他學識淵博,博通古今,堪稱宏儒碩學。」明。金幼孜〈送????嘉&f2fe4_.gif;閩中序〉:「予友太子少傅、工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公,以宏儒碩學歷事太宗、仁宗,逮今上皇帝,蓋三十年于茲矣?!?/div>
《國語辭典》:寒酸措大  拼音:hán suān cuò dà
措大,舊時對寒士的蔑稱。寒酸措大指貧寒的讀書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我想恁般一個寒酸措大,如何便得做狀元。」
《國語辭典》:逢掖之士  拼音:féng yè zhī shì
穿著寬袍大袖衣服的人。指讀書人或官吏富豪。唐?;矢γ丁锻踔拧罚骸肛M有逢掖之士,而服從役之衣耶?」
《國語辭典》:方巾闊服(方巾闊服)  拼音:fāng jīn kuò fú
頭帶方巾,身穿闊服。多為讀書人的裝束?!度龂萘x》第七五回:「平視其人:方巾闊服,臂挽青囊。自言姓名:『乃沛國譙郡人,姓華,名佗,字元化?!弧埂?a target='_blank'>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季葦蕭迎了出去,見那人方巾闊服,古貌古心?!?/div>
《國語辭典》: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顏如玉)  拼音:shū zhōng zì yǒu yán rú yù
古代勸勉讀書人,只要把書讀好,自然能娶得美嬌娘?!?a target='_blank'>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古語道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欢裆趺词菚??就是我們的文章選本了。」也作「書中有女顏如玉」。
《國語辭典》: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千鐘粟)  拼音:shū zhōng zì yǒu qiān zhōng sù
古代勸勉讀書人,只要把書讀好,功名富貴自然到來?!?a target='_blank'>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古語道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而今甚么是書?就是我們的文章選本了。」
《國語辭典》: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拼音:xiù cái bù chū mén,néng zhī tiān xià shì
(諺語)比喻讀書人書讀得很多,知識廣博,即使足不出戶,也能遍知天下事。如:「現(xiàn)代人拜資訊發(fā)達之賜,坐守家中也可得知各種訊息。真可謂『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弧埂兑佰牌匮浴返谝欢兀骸感悴挪怀鲩T,能知天下事。頗怪素臣志在除奸,而身歷杭城,絕不向閹孽靳仁一加訪察,以為智者千慮之一失?!?/div>
《國語辭典》: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拼音:sì tǐ bù qín,wǔ gǔ bù fēn
四肢不勞動,分不清五谷。語出《論語。微子》:「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后用以形容讀書人脫離實際生活,缺乏實用的生活知能。《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你只看『道千乘之國,使民以時』的那個『時』字,可是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人,說的出來的?」
《國語辭典》:百無一用是書生(百無一用是書生)  拼音:bǎi wú yī yòng shì shū shēng
(諺語)讀書人一無所長,毫無才能可言。本為抒發(fā)內(nèi)心抑郁不平之氣,后來泛指自謙自嘲或文人志大才疏的意思。清。黃景仁〈雜感〉詩:「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