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誦弦(誦絃)
亦作“ 誦弦 ”。
1.誦讀詩歌。語本禮記·文王世子:“春誦夏弦,大師詔之。瞽宗秋學(xué)禮,執(zhí)禮者詔之。冬讀書,典書者詔之。禮在瞽宗,書在上庠?!?鄭玄 注:“誦,謂歌樂也;弦,謂以絲播詩。” 孔穎達(dá) 疏:“‘誦謂歌樂’者,謂口誦歌樂之篇章,不以琴瑟歌也;云‘絃謂以絲播詩’者,謂以琴瑟播彼詩之音節(jié),詩音則樂章也?!?宋 范成大 《范村午坐》詩:“老便幾杖供,慵廢誦弦課。”
2.指禮樂教化。 清 陳夢雷 《癸亥春日即事》詩之二:“陪金佳氣自蔥芊,比戶銷兵講誦絃?!?/div>
《國語辭典》:上口  拼音:shàng kǒu
誦讀文章時熟練而流暢。《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六回:「那幾句讀了一天不得上口,急得要哭出來了?!?/div>
《國語辭典》:誦詠(誦詠)  拼音:sòng yǒng
諷誦吟詠。《南史。卷二六。袁湛傳》:「每商較古今,兼以誦詠,聽者忘疲?!?/div>
《漢語大詞典》:洛誦(洛誦)
反復(fù)誦讀。洛,通“ 絡(luò) ”。連絡(luò)。莊子·大宗師:“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 成玄英 疏:“臨本謂之副墨,背文謂之洛誦。初既依文生解,所以執(zhí)持披讀;次則漸悟其理,是故羅洛誦之。” 宋 樓鑰 《久不作詩喜仲兄遷鄰居因成長句》:“兒曹亦可樂,洛誦聲洋洋?!?清 李調(diào)元 《卍齋瑣錄·己錄》:“今人書札多用‘洛誦’字。本莊子‘洛誦之子,聞之瞻明?!?、絡(luò)通。 呂 注:‘謂綿絡(luò)貫穿而誦之。’又春秋説·題辭云:‘洛之為言繹也,言水繹繹有光輝也,故字又從水,作洛亦通?!?/div>
《國語辭典》:吟誦(吟誦)  拼音:yín sòng
吟詠歌誦。如:「吟誦詩詞」?!端鍟?。卷五七。薛道衡傳》:「江東雅好篇什,陳主尤愛雕蟲,道衡每有所作,南人無不吟誦焉?!固?。李白游泰山〉詩六首之四:「吟誦有所得,眾神衛(wèi)我形?!?/div>
《漢語大詞典》:誦數(shù)(誦數(shù))
(1).反復(fù)誦讀。荀子·勸學(xué):“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shù)以貫之,思索以通之?!?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取士上:“今日之時文,有非誦數(shù)時文所得者乎?”
(2).引申為記誦、背誦。 宋 王圭 《議貢舉庠序奏狀》:“又諸科徒專誦數(shù)之學(xué),無補(bǔ)于時?!?span id="oozrjbx"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一》:“而四方執(zhí)經(jīng)藝者專于誦數(shù),趨鄉(xiāng)舉者狃于文辭,與古所謂‘三物賓興,九年大成’,亦已盭矣?!?span id="afwql1d"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哲宗紹圣元年》:“黜罷諸科誦數(shù)之學(xué),訓(xùn)練諸將慵惰之兵?!?/div>
《漢語大詞典》:雒誦(雒誦)
反復(fù)誦讀。雒,通“ 絡(luò) ”。 清 戴名世 《〈方百川稿〉序》:“得盡讀兩人之文,往往循環(huán)雒誦,不忍釋去?!?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援鶉堂筆記》:“迴翔雒誦,不能舍去?!?魯迅 《三閑集·怎么寫》:“那不能直吞下去的模樣,就和雒誦教訓(xùn)文學(xué)的時候相同?!眳⒁姟?洛誦 ”。
《漢語大詞典》:洛誦(洛誦)
反復(fù)誦讀。洛,通“ 絡(luò) ”。連絡(luò)。莊子·大宗師:“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成玄英 疏:“臨本謂之副墨,背文謂之洛誦。初既依文生解,所以執(zhí)持披讀;次則漸悟其理,是故羅洛誦之?!?宋 樓鑰 《久不作詩喜仲兄遷鄰居因成長句》:“兒曹亦可樂,洛誦聲洋洋。” 清 李調(diào)元 《卍齋瑣錄·己錄》:“今人書札多用‘洛誦’字。本莊子‘洛誦之子,聞之瞻明?!?、絡(luò)通。 呂 注:‘謂綿絡(luò)貫穿而誦之。’又春秋説·題辭云:‘洛之為言繹也,言水繹繹有光輝也,故字又從水,作洛亦通?!?/div>
《漢語大詞典》:展誦(展誦)
開卷誦讀。
分類:開卷誦讀
《國語辭典》:讀法(讀法)  拼音:dú fǎ
1.誦讀法令?!俄n非子。外儲說左上》:「王欲與官事,則何不試習(xí)讀法,昭王讀法十馀簡而睡臥矣?!?br />2.讀書的方法。如:「不同類別的書籍,自然就有不同的讀法?!?br />3.字音當(dāng)如何讀,也稱為「讀法」。
《漢語大詞典》:詠吟
(1).曼聲誦讀。多指誦讀詩詞,亦指作詩。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董如彪》:“ 筍 酷好詠吟,時過 如彪 夫婦相與談詩,或分箋拈韻,共相唱和?!?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攬其地風(fēng)物,以助詠吟?!?br />(2).引申為歌頌。 徐遲 《生命之樹常綠》:“倒不如贊揚(yáng)它,詠吟它,歌唱它,歡呼它呵!”
《漢語大詞典》:贊讀(贊讀)
(1).贊唱誦讀。 胡樸安 《中華全國風(fēng)俗志·安徽·六安之婚嫁風(fēng)俗》:“鬧洞房之時,有一種通行之吉語,一人贊讀,全體道好?!?br />(2).官名。 明 代東宮官屬。明史·職官志二:“又有文學(xué)、中舍、正字、侍正、洗馬、庶子及贊讀等官。”
《漢語大詞典》:習(xí)讀(習(xí)讀)
學(xué)習(xí)誦讀。語出《公羊傳·定公元年》:“ 定哀 多微辭,主人習(xí)其讀而問其傳,則未知己之有罪焉耳?!?何休 注:“讀謂經(jīng),傳謂訓(xùn)詁?!?span id="gka4nfw"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王肅傳》“ 弘農(nóng) 董遇 等亦歷注經(jīng)傳”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董遇 ﹞采稆負(fù)販,而常挾持經(jīng)書,投閒習(xí)讀?!?span id="ccrkcxm" class="book">《太平廣記》卷五三引 唐 谷神子 《博異志·楊真伯》:“中秋夜習(xí)讀次,可二更已來,忽有人扣學(xué)窗牖間, 真伯 滛於典籍不知也?!?/div>
《漢語大詞典》:追誦(追誦)
(1).猶追述。史記·秦始皇本紀(jì):“原念休烈,追誦本始?!?br />(2).指誦讀以往的文章。 宋 王安石 《次韻酬宋玘》之一:“青眼坐傾新歲酒,白頭追誦少年文。”
《漢語大詞典》:漂麥(漂麥)
漢 高鳳 妻曬麥于庭,令 鳳 護(hù)麥, 鳳 持書誦讀,時天暴雨,潦水漂麥, 鳳 竟不知。見后漢書·逸民傳·高鳳后以“漂麥”為專心讀書的典實(shí)。 清 趙翼 《漫興》詩:“尚躭書味忘漂麥,未長詩功想揠苗。”
分類:誦讀
《漢語大詞典》:百讀(百讀)
反復(fù)誦讀。 金 元好問 《曲阜紀(jì)行》詩之一:“我昔入小學(xué),首讀‘仲尼居’,百讀百不曉,但有唾成珠?!?朱自清 《論百讀不厭》:“‘百讀’只是‘重讀’、‘多讀’、‘屢讀’的意思,并不一定一遍接著一遍的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