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51
詞典
7
分類詞匯
43
佛典
1
共51,分4頁顯示
上一頁
1
2
1
2
3
4
4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水懺
炳靈公
寶陀巖
隨聲是非
下場門
妙善公主
馬奴法典
風(fēng)動幡動
教外別傳
四十二章經(jīng)
以賽亞
猴年馬月
虎頭燕頷
纏達(dá)
阿其那
《國語辭典》:
水懺(水懺)
拼音:
shuǐ chàn
1.佛教典籍。全稱為「慈悲水懺法」,相傳為唐知玄撰,三卷。據(jù)說唐朝悟達(dá)國師知玄左股曾經(jīng)長了一粒瘡,非常痛苦,求醫(yī)無效,后得到一位異僧引水洗瘡,知道是前世果報,為消除罪業(yè),所以編慈悲水懺法,以為修行的法本。
2.依慈悲水懺法而舉行的懺悔修行。是至今在中國最流行的懺法之一。也稱為「慈悲水懺」、「慈悲水懺法」。
分類:
佛教
經(jīng)文
慈悲
據(jù)說
說是
《漢語大詞典》:
炳靈公(炳靈公)
傳說中 泰山神 的第三子。一說是管領(lǐng)三山的神。 宋 高承
《
事物紀(jì)原·靈宇廟貌·炳靈公
》
:“
《宋朝會要》
曰:廟在 兗州 泰山 下,即 泰山神 三郎也。 后唐 詔封威雄將軍, 大中祥符 七年十月十五日,詔封威雄將軍為 炳靈公 ?!?元
無名氏
《小張屠》
第二折:“見神靈在空中坐,鬼使是天丁六合, 炳靈公 府君神人惡。”
《封神演義》
第九九回:“爾 黃天化 以青年盡忠報國……特敕封爾為管領(lǐng)三山正神 炳靈公 之職。”
分類:
泰山
山神
三子
說是
管領(lǐng)
《漢語大詞典》:
寶陀巖(寶陀巖)
即 補陀落迦山 。佛書說是 觀音菩薩 的住處。 宋 重顯
《春日懷古》
詩之四:“門外春將半,幽禽語共新。 寶陀巖 上客,應(yīng)笑未歸人?!?/div>
分類:
佛書
說是
觀音菩薩
住處
《漢語大詞典》:
隨聲是非(隨聲是非)
別人說是,自己也說是;別人說不是,自己也說不是。謂毫無主見,一味盲從。 漢
劉歆
《移書讓太常博士》
:“猶欲保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亡從善服義之公心?;驊鸭矈?,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div>
分類:
說是
自己
《國語辭典》:
下場門(下場門)
拼音:
xià cháng mén
舊式劇場方形舞臺左端的門。因角色多由此退場,故稱為「下場門」。
分類:
舞臺
觀眾
說是
出入
入口
《國語辭典》:
妙善公主
拼音:
miào shàn gōng zhǔ
民間傳說是興林國的三公主,觀世音菩薩的前身。根據(jù)這個神話,制造觀世音菩薩的誕辰、成道日。
分類:
民間
說是
三公
公主
觀世音
菩薩
前身
《國語辭典》:
馬奴法典(馬奴法典)
拼音:
mǎ nú fǎ diǎn
據(jù)說是人類始祖馬奴得到神的啟示,用有韻的梵文寫成的婆羅門教法規(guī)。為十九世紀(jì)以前,民法、刑法、司法判斷的準(zhǔn)則。
分類:
據(jù)說
說是
是人
始祖
啟示
《國語辭典》:
風(fēng)動幡動(風(fēng)動幡動)
拼音:
fēng dòng fān dòng
六祖慧能在法性寺時,風(fēng)吹幡動。一僧說是風(fēng)動,一僧說是幡動,兩人爭論不休,慧能說:「不是風(fēng)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意謂外境的變化,是自心投射的結(jié)果。見《六祖壇經(jīng)。行由品第一》。后比喻限于外在現(xiàn)象不同意見的爭辯。如:「這種各執(zhí)己見的辯論,正像風(fēng)動幡動的爭辯一樣,誰也沒把握住問題真正的重點?!?/div>
分類:
六祖
慧能
法性
風(fēng)吹
說是
風(fēng)動
《國語辭典》:
教外別傳(教外別傳)
拼音:
jiào wài bié chuán
佛教里的禪宗。禪宗的傳承據(jù)說是釋迦牟尼佛在一次法會上,拈花微笑,坐中無人能解,只有摩訶迦葉能契悟佛意,因而得到佛陀的付法,啟開禪宗以心傳心的法門。因為此法門不經(jīng)由經(jīng)典教授,所以稱為「教外別傳」。宋。鄭昂〈景德傳燈錄跋〉:「如此世愚人謂:『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便疑《楞伽經(jīng)》宋已有之,非達(dá)磨攜至,豈不悖哉?」
分類:
佛教
禪宗
傳承
據(jù)說
說是
釋迦牟尼
法會
會上
《國語辭典》:
四十二章經(jīng)(四十二章經(jīng))
拼音:
sì shí èr zhāng jīng
佛教典籍。傳說是東漢明帝迦葉摩騰、竺法蘭合譯。凡四十二章,故稱為「四十二章經(jīng)」。簡要平實,為中國最早的漢譯佛經(jīng),惟因不見于印度佛典,或以為此經(jīng)為偽作。
分類:
佛教
佛教典籍
教典
典籍
說是
迦葉
《國語辭典》:
以賽亞(以賽亞)
拼音:
yǐ sài yǎ
Isaiah
人名。生卒年不詳。古代以色列先知。據(jù)說是圣經(jīng)舊約中以賽亞書的作者。
分類:
人名
先知
據(jù)說
說是
圣經(jīng)
舊約
作者
《漢語大詞典》:
猴年馬月
不知哪年哪月,也可以說是任何時候。例如:哼!猴年馬月都聽不見他開一句玩笑,今天情緒可不錯!——
陳登科
等《破壁記》
分類:
不知
也可
說是
何時
時候
《國語辭典》:
虎頭燕頷(虎頭燕頷)
拼音:
hǔ tóu yàn hàn
形容相貌威猛,一副富貴之相。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九出:「七尺昂藏,虎頭燕頷如畫,莽男兒走遍天涯。」也作「燕頷虎頸」。
分類:
相貌
威武
相者
說是
《國語辭典》:
燕頷虎頭(燕頷虎頭)
拼音:
yàn hàn hǔ tóu
形容人容貌生得威儀、有富貴之相。唐。
陳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陳公墓志銘
:「公河目???,燕頷虎頭,性英雄而志尚元默?!埂痘ㄔ潞邸返谒亩兀骸缚偙囝h虎頭,后來功名鼎盛,如何會死?」也作「燕頷虎頸」。
分類:
武將
相貌
威武
勇士
《國語辭典》:
纏達(dá)(纏達(dá))
拼音:
chán dá
宋代唱賺曲中曲調(diào)的配制法。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jì)勝。瓦舍眾伎》:「唱賺在京師日,有纏令、纏達(dá):有引子、尾聲為『纏令』;引子后只以兩腔互迎,循環(huán)間用者,為『纏達(dá)』。」也稱為「纏踏」。
分類:
民間
說唱
藝術(shù)
說是
歌舞
相兼
《國語辭典》:
纏令(纏令)
拼音:
chán lìng
唱賺曲中有引子尾聲的為「纏令」。金、元時被廣泛運用。如董西廂中有醉落魄纏令、點降唇纏令等。
分類:
民間
說唱
藝術(shù)
《漢語大詞典》:
阿其那
滿語音譯。舊說是狗的意思。 魯迅
《準(zhǔn)風(fēng)月談·“抄靶子”》
:“ 雍正皇帝 要除掉他的弟兄,就先行御賜改稱為‘阿其那’和‘塞思黑’。”參見“ 塞思黑 ”。
分類:
滿語
語音
音譯
說是
意思
《漢語大詞典》:
塞思黑
滿語音譯。舊說是豬的意思。但按
《五體清文鑒》
及
《清文總匯》
,與“塞思黑”音近的滿語詞意為討人厭或可厭之人。舊說不可信。
《
清史稿·世宗紀(jì)
》
:“﹝ 雍正 四年五月﹞乙巳,改 胤禟 名 塞思黑 ,拘於 保定 ……﹝八月﹞丁亥, 李紱 奏 塞思黑 卒於 保定 ?!?魯迅
《準(zhǔn)風(fēng)月談·抄靶子》
:“ 雍正 皇帝要除掉他的弟兄,就先行御賜改稱為‘ 阿其那 ’與‘ 塞思黑 ’,我不懂 滿洲 話,譯不明白,大約是‘豬’和‘狗’罷。”參閱 富麗
《“阿其那”、“塞思黑”新解》
(
《文史》
第十輯)。
分類:
滿語
語音
音譯
說是
意思
語詞
詞意
可厭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