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識遠(yuǎn)(識遠(yuǎn))
識見遠(yuǎn)大。語本 漢 王逸 《〈楚辭章句〉敘》:“故智彌盛者其言博,才益多者其識遠(yuǎn)。” 宋 惠洪 《贈蔡儒效》詩:“懷高識遠(yuǎn)不可屈,功成回首破甑墮。”
《國語辭典》:達(dá)識(達(dá)識)  拼音:dá shì
通曉事理,具有見識。如:「他是一位達(dá)識之士。」
分類:才干識見
《國語辭典》:意度  拼音:yì dù
見識氣度。漢。郭憲《洞冥記》卷二:「郭瓊,東郡人也,形貌丑劣而意度過人?!?/div>
《國語辭典》:意度  拼音:yì duò
心中揣測?!俄n非子。解老》:「前識者無緣而忘意度也。」
《國語辭典》:夏蟲(夏蟲)  拼音:xià chóng
1.夏天的蟲。唐。元稹 表夏詩一○首之七:「莫厭夏蟲多,蜩螗定相擾?!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5014' target='_blank'>呂本中 〈記夜〉詩:「夏蟲盛百族,此物尤猖狂?!?br />2.比喻見識受局限的人。語出《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晉。孫綽游天臺山賦〉:「哂夏蟲之疑冰,整輕翮而思矯。」宋。楊萬里荔枝歌〉:「粵犬吠雪非差事,粵人語冰夏蟲似?!?/div>
《漢語大詞典》:夏蟲語冰(夏蟲語冰)
喻人囿于見聞,知識短淺。語本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清 王韜 《六合將混為一》:“不審倚伏之機,不明順逆之故,是猶醯鷄處甕,別有一天,夏蟲語冰,莫知其候也?!?span id="uckxuwu" class="book">《文選·孫綽〈游天臺山賦〉》:“哂夏蟲之疑冰,整輕翮而思矯?!?李善 注:“言淺近小智,同乎夏蟲,今既哂之,故整翮思矯也?!?張銑 注:“夏蟲不知冬有寒冰,亦猶小智不識高道,故笑之?!?宋 梅堯臣 《中伏日永叔遺冰》:“巨塊置我前,凝結(jié)造化移。畏冷不敢食,有類夏蟲疑?!?/div>
《漢語大詞典》:私智
個人的智慧。常與公法相對,指偏私的識見。管子·禁藏:“故國多私勇者其兵弱,吏多私智者其法亂。” 尹知章 注:“私智則營己而背公,故多亂?!?span id="qe66fnk" class="book">《史記·項羽本紀(jì)》:“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漢書·地理志下:“ 昭王 曾孫 政 并六國,稱皇帝,負(fù)力怙威,燔書阬儒,自任私智?!?明 李東陽 《明故封承德郡戶部主事陳先生墓志銘》:“造物者固有定數(shù),人顧私智毆之,奚益哉?”
《國語辭典》:神識(神識)  拼音:shén shì
主導(dǎo)著有情眾生輪回的心識。
《漢語大詞典》:識量(識量)
識見與度量。晉書·阮咸傳:“ 太原 郭奕 高爽有識量,知名於時?!?span id="2gsa6sp" class="book">《新唐書·河間王孝恭傳》:“ 河間元王 孝恭 ,少沉敏,有識量?!?黃裳 《雙行精舍書跋》:“當(dāng)時 山東省 的‘當(dāng)軸’是 韓復(fù)榘 ,哪里能要求他有懂得 宋 版書價值的‘識量’?!?/div>
分類:識見度量
《漢語大詞典》:深鑒(深鑒)
(1).高明的識見。北齊書·段榮傳:“ 孝言 ( 段孝言 )既無深鑒,又待物不平,抽擢之徒,非賄則舊?!?br />(2).細(xì)加體察。陳書·后主紀(jì):“朕將虛己聽受,擇善而行,庶深鑒物情,匡我王度?!?/div>
《國語辭典》:靈鑒(靈鑒)  拼音:líng jiàn
1.上天的照覽。三國魏。曹植 離友詩:「靈鑒無私?!埂段簳>砥叨?。列傳。陽尼》:「儼端坐于弊筵兮,始拂龜而整策。冀靈鑒之祐余兮,愿告余以忠益?!?br />2.英明的觀察、鑒識。《晉書。卷三三。列傳。石苞》:「幸賴陛下天聽四達(dá),靈鑒昭遠(yuǎn),存先父勛德之重,察臣等勉勵之志?!固啤@畹略!吹鹦颉担骸溉舨粣劬灾?,則是上負(fù)靈鑒?!?/div>
《漢語大詞典》:淺識(淺識)
(1).識見膚淺。 漢 徐干 中論·核辯:“不論是非之性,不識曲直之理,期於不窮,務(wù)於必勝,以故淺識而好奇者,見其如此也?!?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92297' target='_blank'>《北史·陽固傳》:“ 梁丘 寡智, 王鮒 淺識。” 鄒魯 《中國同盟會》:“淺識之徒,或熱血過甚,憂國過深,亦有因利乘便,圖變掌權(quán)者。”
(2).粗略地認(rèn)識。 徐遲 《哥德巴赫猜想·向著二十一世紀(jì)》:“外國客人可以訪問我國的一些城市,看看市容、名勝和古跡,訪問廠礦公社,可以賞心悅目,淺識 中華 ?!?/div>
《漢語大詞典》:隘陋
(1).狹窄簡陋。后漢書·張衡傳:“偪區(qū)中之隘陋兮,將北度而宣游?!?span id="tm5nfdp" class="book">《周書·宇文神舉傳》:“時顯和所居宅隘陋,乃撤殿省,賜為寢室?!?宋 蘇轍 《上皇帝書》:“使其賢者老死,鬱鬱而無所施;不賢者居處隘陋,戚戚而無以為樂:甚非計之得也?!?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錦瑟:“某家有悍婦,且屋宇隘陋,勢不能容委曲以共其生?!?br />(2).謂識見狹隘卑陋。 康有為 《大同書》壬部:“若 摩西 、 摩訶末 者,以立國為事,自私其鄉(xiāng)國,率人以食人,其為隘陋殘忍,不待擯斥。”
《國語辭典》:識趣(識趣)  拼音:shì qù
知趣。《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你平日那一班同歡同賞、知音識趣的朋友,怎沒一個來偢睬你一偢睬?」
《漢語大詞典》:近識(近識)
(1).相識接近的人。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序:“﹝ 陶淵明 ﹞卒於 尋陽縣 之某里,近識悲悼,遠(yuǎn)士傷情?!?br />(2).識見淺陋。 唐 張九齡 《請御注經(jīng)內(nèi)外傳授狀》:“臣等近識,暗於大道?!?/div>
《漢語大詞典》:英哲
亦作“ 英喆 ”。
(1).才能和識見卓越的人。 三國 魏 阮籍 《清思賦》:“內(nèi)英哲與長年兮,笞離倫與膺賈。” 晉 左思 《魏都賦》:“英喆雄豪,佐命帝室。”舊唐書·魏元忠傳:“知己難逢,英哲罕遇?!?明 張居正 《答山東撫院李漸菴言吏治河漕》:“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所望海內(nèi)英哲,共助不逮?!?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惟超人出,世乃太平。茍不能然,則在英哲。”
(2).賢明;才能和識見卓越。宋書·廬陵王義真?zhèn)?/a>》:“故 廬陵王 含章履正,英哲自然。” 清 曾國藩 《〈國朝先正事略〉序》:“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 漢 之 武帝 , 唐 之 文皇 ?!?/div>
《漢語大詞典》:識達(dá)(識達(dá))
(1).有識見,能洞達(dá)事理。三國志·魏志·鄧哀王沖傳:“ 沖 仁愛識達(dá),皆此類也。凡應(yīng)罪戮,而為 沖 微所辨理,賴以濟(jì)宥者,前后數(shù)十?!?span id="prectgz" class="book">《晉書·李雄載記》:“每周旋鄉(xiāng)里,識達(dá)之士皆器重之?!?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上:“ 杜如晦 聰明識達(dá),王佐才也?!?br />(2).識鑒并洞達(dá)。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治家:“如有聰明才智,識達(dá)古今,正當(dāng)輔佐君子,助其不足?!?明 李時勉 《〈東里續(xù)集〉序》:“先生博學(xué)而育智,端敏而寬厚,識達(dá)事體,不矜己傲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