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證 → 證證”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22,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人證
指供
證言
誘供
干證
法警
犯證
《國語辭典》:人證  拼音:rén zhèng
訴訟時由證人的陳述事實以為證據(jù),稱為「人證」?!独蠚堄斡洝返谝话嘶兀骸赴坠值溃骸核幸郧耙磺腥俗C,無庸取保,全行釋放?!弧?/div>
《漢語大詞典》:指供
審訊人員指定被告按主觀性審判意圖招供
證人指出案犯特征,提供有關證據(jù)。例如:指供是審判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國語辭典》:證言  拼音:zhèng yán
做證的言詞。如:「車禍目擊者的一席證言,讓酒駕肇事者無法遁逃。」
分類:證人
《漢語大詞典》:誘供(誘供)
誘使刑事被告人或證人按偵查、審判人員的主觀意圖或推斷進行供述。《人民日報》1980.7.21:“如果是指供、誘供,那同樣是逼供信的違法行為,必須嚴禁?!?/div>
《國語辭典》:干證  拼音:gān zhèng
與訴訟案有關系的證人?!队魇烂餮浴>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縣主問眾干證口詞,也有說打倒的,也有說推跌的」?!度辶滞馐贰返诙幕兀骸覆幌氡烩掷镟従訝咳⒘?,所以來告狀,就帶施牛的這個人做干證?!?/div>
分類:訟案證人
《國語辭典》:法警  拼音:fǎ jǐng
法院中擔任押送或戒護犯人、傳喚當事人、證人和維持法庭秩序等職務的警察。
《漢語大詞典》:犯證(犯證)
亦作“ 犯証 ”。
(1).干證。指訴訟雙方的有關證人。《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官府看見訴語希奇,弔取前日一干原被犯證里鄰問他,他們眾口如一説。”
(2).指犯人與干證。 清 黃六鴻 《?;萑珪ば堂ぴ~訟》:“后刻某縣正堂為某事仰本告某,持票著同約地即拘,后開犯証,赴縣聽審?!?/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