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3詞典 4分類詞匯 109
《國語辭典》:計時(計時)  拼音:jì shí
計算時間,按照時間計算。如:「一般的停車場,大多是計時收費的?!埂缎咽酪鼍墏鳌返诎税嘶兀骸疙f美按日供柴,計時送米?!?/div>
《國語辭典》:計時工資(計時工資)  拼音:jì shí gōng zī
1.按照勞動時間來給付工資的方式,相對于論件計酬的計件工資。
2.工資常見的給付方式是依薪資等級將工作報酬按照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xiàn)金或?qū)嵨锏确绞浇o付。其中,以工作時數(shù)給付者為計時工資。
《國語辭典》:停車計時收費器(停車計時收費器)  拼音:tíng chē jì shí shōu fèi qì
城市中設(shè)于路旁,供停車計時收費的儀器。
《國語辭典》:倒數(shù)計時(倒數(shù)計時)  拼音:dào shǔ jì shí
1.將時間從后面往前數(shù)。如:「即席演講限時三分鐘,現(xiàn)在開始倒數(shù)計時?!?br />2.比喻事情到達(dá)最后階段。如:「現(xiàn)在已是緊鑼密鼓,倒數(shù)計時的時候,趕快再加把勁,成功就在眼前了。」
《國語辭典》:玉漏  拼音:yù lòu
古時用幾個特制的壺盛滿水,下鑿小孔,使水下滴,用以計時的器具。唐。宗楚客 正月晦日侍宴浐水應(yīng)制賦得長字詩:「珠胎隨月減,玉漏與年長。」宋。楊萬里 病中夜坐詩:「玉漏聽來更二點,燭花剪了暈重開。」
《國語辭典》:更漏  拼音:gēng lòu
古代夜晚看漏刻而知時間。引申為時間的意思。唐。許渾 韶州驛樓宴罷詩:「主人不醉下樓去,月在南軒更漏長?!埂都t樓夢》第二八回:「展不開的眉頭,挨不明的更漏?!?/div>
《國語辭典》:一刻  拼音:yī kè
1.甚短的時間?!独蠚堄斡洝返谄呋兀骸改愀嬖V他等著罷,我略停一刻就回去了?!?br />2.十五分鐘為一刻。
《國語辭典》:銅壺(銅壺)  拼音:tóng hú
1.銅制的壺。
2.古代計時用的銅制刻漏器。唐。溫庭筠雞鳴埭曲〉詩:「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div>
《國語辭典》:刻漏  拼音:kè lòu
古代的計時器??虨榭潭葦?shù)的漏箭,漏為盛水的銅壺,用銅壺裝水,底穿一孔,中置漏箭,壺中水從壺底漏出,逐漸減少,箭上刻度漸次顯露,據(jù)此測知時刻。
《國語辭典》:剎那(剎那)  拼音:chà nà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為梵語K?a?a的音譯。表示極短的時間?!栋⑴_(dá)磨俱舍論》卷一二:「壯士一疾彈指頃,六十五剎那?!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二:「東海揚塵猶有日,白衣蒼狗剎那間?!?/div>
《國語辭典》:子時(子時)  拼音:zǐ shí
古代以十二地支計時。子時是指夜晚十一時到一時的時間。
《國語辭典》:宮漏(宮漏)  拼音:gōng lòu
銅壺滴漏,古代宮中計時的用具。唐。戴叔倫 春日早朝應(yīng)制詩:「月沉宮漏靜,雨濕禁花寒?!?/div>
《國語辭典》:更籌(更籌)  拼音:gēng chóu
1.古代,夜間計時的竹簽。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應(yīng)令〉詩:「燒香知夜漏,刻燭驗更籌?!埂缎绿茣?。卷四六。百官志一》:「凡奏事,遣官送之,晝題時刻,夜題更籌?!?br />2.指時間。宋。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客子久不到〉詞:「西樓著意吟賞,何必問更籌?!?/div>
《國語辭典》:午時(午時)  拼音:wǔ shí
舊稱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的時段為午時。后指中午十二時左右。唐。白居易〈晝寢〉詩:「不作午時眠,長日安可度?」《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三姑娘餓了八日,在今日午時去世了?!?/div>
《漢語大詞典》:清漏
(1).清晰的滴漏聲。古代以漏壺滴漏計時。 南朝 宋 鮑照 《望孤石》詩:“嘯歌清漏畢,徘徊朝景終?!?唐 王昌齡 《長信秋詞》之一:“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明 楊慎 《齋房春夕》詩:“隱隱聞清漏,迢迢出 建章 ?!?br />(2).借指時間。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惟只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漢語大詞典》:刻燭(刻燭)
(1).南史·王僧孺?zhèn)?/a>》:“ 竟陵王 子良 嘗夜集學(xué)士,刻燭為詩,四韻者則刻一寸,以此為率。 文琰 曰:‘頓燒一寸燭,而成四韻詩,何難之有?!焙笠蛞杂髟姴琶艚?。 唐 潘述 《水堂送諸文士戲贈潘丞聯(lián)句》:“詩教刻燭賦,酒任連盤酌?!?宋 秦觀 《同子瞻端午日游諸寺》詩:“愧無刻燭敏,續(xù)此金玉音?!?明 李東陽 《原博席上用擊鼓催花令戲成一首》:“未夸刻燭多才思,一遍須教八韻成?!?謝覺哉 《贈沉衡老》詩:“駕游尚可騰空去,聯(lián)句猶能刻燭工?!?br />(2).古人刻度數(shù)于燭,燒以計時。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應(yīng)令》:“燒香知夜漏,刻燭驗更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