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關防(關防)  拼音:guān fáng
1.關隘有兵駐守的地方?!度龂萘x》第一○回:「信賈詡有先見之明,重用其計,只理會緊守關防,由他搦戰(zhàn),并不出迎?!?br />2.刻有政府機關全銜的印信。
3.防止串通或泄露機密的措施?!妒c頭。卷七。感恩鬼三古傳題旨》:「宋朝關防尚寬,一個應舉秀才,與大座師兩相賓主,全無回避?!?br />4.關照設防?!段饔斡洝返谌幕兀骸赣袔讉€小妖拿盤拿盞,執(zhí)壺釃酒,不住的兩頭亂跑,關防的略松了些兒。」
《國語辭典》:不戒  拼音:bù jiè
1.不警備。漢。東方朔〈非有先生論〉:「遂往不戒,身沒被戮,宗廟崩弛,國家為墟?!埂缎绿茣?。卷三。高宗本紀》:「高宗溺愛衽席,不戒履霜之漸,而毒流天下,貽禍邦家?!?br />2.不禁止。晉。潘岳〈閞中詩〉:「微火不戒,延我寶庫?!埂段饔斡洝返谝欢兀骸溉糌澮鶚返湹挠奚积S不戒的和尚,毀經(jīng)謗佛的凡夫,難見我袈裟之面,這便是不好處?!?br />3.不忌。三國魏。李康〈運命論〉:「蓋知伍子胥之屬鏤于吳,而不戒費無忌之誅夷于楚也。」
《漢語大詞典》:撤警
撤去警備的軍隊。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十:“時監(jiān)軍 吳延詔 以為時平境安,當無事之際,虛費糧廩,亟令撤警。”
《漢語大詞典》:豫戒
(1).謂預先有所防備。管子·輕重乙:“至於山諸侯之國,則斂蔬藏菜,此之謂豫戒。”
(2).事先警備。韓非子·南面:“説在 商君 之內(nèi)外而鐵殳,重盾而豫戒也?!?br />(3).事先警告、告誡。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雜錄:“比復豫戒春闈,以論策定去取,經(jīng)賦定高下?!?/div>
《漢語大詞典》:塘汛
明 清 時駐軍警備的兩種大小不同的關卡。亦泛指關卡。清史稿·食貨志一:“各省民人無故擅入苗地,及苗人無故擅入民地,均照例治罪。若往來貿(mào)易,必取具行戶鄰右保結,報官給照,令塘汛驗放始往?!?span id="rum6jax" class="book">《天雨花》第十四回:“原來是塘汛上兵丁,因官船上亂烘烘哭聲震地,特來訪問船家,得知此事,故此走來查問?!眳㈤?span id="wownfs7" class="book">《六部成語·兵部·塘兵》。
《國語辭典》:巡防營(巡防營)  拼音:xún fáng yíng
舊時指防衛(wèi)各處治安的警備部隊。清代綠營被太平軍打敗后,湘、淮勇營崛起,清廷于是下詔改編綠營為巡防營,后勇營因?qū)ν庾鲬?zhàn)失敗,清廷遂改練新軍,勇營未被裁遣的,也奉詔改編為巡防營。
《國語辭典》:關卡(關卡)  拼音:guān kǎ
1.進入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時,設有檢查物品、證件或收稅的海關出入口或臨時檢查站。如:「通緝犯企圖闖越關卡,卻被警方當場逮捕。」《清史稿。卷一五三。邦交志一》:「第八條車腳運夫,繞越捷徑,以避關卡查驗,貨主不知情,分別罰辦之下,聲明海口通商及內(nèi)地不得援以為例。」
2.指事情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或關口。如:「他通過層層關卡,終于申請到出國進修的機會。」
3.股票術語。指股價上升或下降至某一價位時,由于供需關系轉(zhuǎn)變,導致股價不易漲破或跌破,這個敏感價位區(qū)稱為「關卡」。
《漢語大詞典》:百色起義
1929年12月11日,共產(chǎn)黨人鄧小平、雷經(jīng)天、張云逸、韋拔群等領導廣西警備第四大隊、教導總隊和右江農(nóng)民在廣西百色舉行武裝起義,成立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七軍,張云逸任軍長,鄧小平任前敵委員會書記兼政委,開辟了右江革命根據(jù)地。
《國語辭典》:卡子  拼音:qiǎ zi
1.夾取物品的器具。
2.婦女的發(fā)夾。
《漢語大詞典》:路卡
關卡。為收稅或警備在交通要道設立的檢查站、崗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