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驚悟(驚悟)
(1).猶驚醒。睡夢中受驚而醒過來。 晉 潘岳 《寡婦賦》:“夢良人兮來游,若閶闔兮洞開;但驚悟兮無聞,超惝怳兮慟懷?!?宋 王鞏 隨手雜錄:“有富人治壽材,夢偉丈夫冠冕而來曰:‘且輟賢宅?!蝗梭@悟?!?br />(2).比喻從沉迷中受到震動(dòng)而覺悟。 唐 裴铏 《傳奇·孫恪》:“ 恪 方驚悟,遂陳娶納之因?!?/div>
《漢語大詞典》:靈覺(靈覺)
(1).謂神靈對事物變化的察覺。 漢 揚(yáng)雄 《太玄·迎》:“精微往來,妖先靈覺?!?范望 注:“靈,神也。神之所感,妙物為言,雖之妖祥,神所先覺?!?司馬光 集注:“人失其道,妖靈先覺?!?br />(2).佛教語。謂眾生本具的靈明覺悟之性。 南朝 梁簡文帝 《七勵(lì)》:“慈照無礙,化湛靈覺,散漓弘淳,拯澆敦樸。” 唐 王勃 《釋迦佛賦》:“是知靈覺無盡,神理莫聞。”《景德傳燈錄·道吾和尚一缽歌》:“亦無藥,亦無病,正是真如靈覺性。”
(3).謂人對事物領(lǐng)悟理解的智能。 清 魏源 《默觚上·學(xué)篇五》:“夫豈離人人靈覺之本明而別有光明也哉?” 梁啟超 《國民十大元?dú)庹摗?/span>:“若夫以有靈覺之人類,以有血性之男子,而其實(shí)乃不免為畜犬游妓之所為。舉國如是,猶謂之有人焉,不可得也?!?br />(4).指人對事物的領(lǐng)悟和理解。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試稽自有文字以至今日,凡詩宗詞客,能宣彼妙音,傳其靈覺,以美善吾人之性情,崇大吾人之思理者,果幾何人?”
《國語辭典》:警覺(警覺)  拼音:jǐng jué
1.敏捷覺悟。宋。真德秀 跋楊和父印施普門品:「一念清靜,烈焰成池;一念警覺,船到彼岸?!挂沧鳌妇颉?。
2.對于危險(xiǎn)或情況變化的敏銳感覺。如:「提高警覺」。
《漢語大詞典》:清悟
清醒,覺悟;明慧。晉書·向秀傳:“清悟有遠(yuǎn)識(shí),少為 山濤 所知。” 北魏 楊炫之 洛陽伽藍(lán)記·法云寺:“ 彧 博通典籍,辨慧清悟,風(fēng)儀詳審,容止可觀?!?span id="1ar2tws" class="book">《南史·王弘傳》:“ 弘 少好學(xué),以清悟知名?!?清 吳偉業(yè) 《游石公歸是夜驟雨明晨微霽同諸君天王寺看牡丹》詩:“太息因歸來,鐘聲發(fā)清悟?!?/div>
《漢語大詞典》:啟悟
亦作“啟寤”。 寤,通“ 悟 ”。啟發(fā)使覺悟。《后漢書·宦者傳·曹節(jié)》:“近者神祇啟悟陛下?!?span id="u2ovojz" class="book">《晉書·陸喜傳》:“始聞高論,終年啟寤矣?!?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此事遍於經(jīng)史,吾亦不能鄭重,聊舉近世切要,以啟寤汝耳?!?盧文弨 補(bǔ)注:“啟,開也;寤,覺也,與悟通?!?宋 沈揆 《〈顏氏家訓(xùn)〉跋》:“辯析援證,咸有根據(jù),自當(dāng)啟悟來世?!?許地山 《東野先生》二:“一般人既習(xí)非成是,最好的是能使他們因理啟悟,去非歸是。”
《漢語大詞典》:省覺(省覺)
(1).覺悟,明白。《壇經(jīng)·懺悔品》:“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
(2).覺察;發(fā)覺。 明 陶宗儀 輟耕錄·陰府辯詞:“側(cè)室 刁氏 有娠,妻怒之,箠撻苦楚,晝夜不息,數(shù)次自經(jīng)與溺,以省覺不得死?!?br />(3).蘇醒,睡醒。《水滸傳》第四五回:“若怕五更睡著了,不知省覺,卻那里尋得一個(gè)報(bào)曉的頭陀,買他來后門頭,大敲木魚,高聲叫佛,便好出去?!?span id="hmbwlcv" class="book">《醒世恒言·佛印師四調(diào)琴娘》:“和尚鼻息如雷,那里搖得覺……自初更搖起,只要守和尚省覺,直守到五更,也不省?!?/div>
《漢語大詞典》:悟門(悟門)
(1).佛教語。覺悟的門徑。與側(cè)重實(shí)踐的“行門”相對。 唐 杜荀鶴 《贈(zèng)臨上人》詩:“不計(jì)禪兼律,終須入悟門。”
(2).指悟入之門。 魏慶之 詩人玉屑卷十五引《詩眼》:“識(shí)文章者,當(dāng)如禪家有悟門?!?/div>
《漢語大詞典》:昏人
未覺悟的人;不明事理的人。 龔爾位 《己酉九日麓山待鈍庵》詩:“昏人累塵想,服食不長生。” 魯迅 《集外集拾遺·〈解放了的堂·吉訶德〉后記》:“倘使他非常孱弱,總是反而被打,那就只是一個(gè)可笑的瘋子或昏人了,人們警戒之心全失,于是倒愛看起來。”
分類:覺悟事理
《漢語大詞典》:道品
(1).佛教用語。意謂達(dá)到佛教覺悟,趨向涅槃的途徑。 晉 道恒 《釋駁論》:“銓罪非律令之流,畼以般若;辯惑非 老 莊 之謂,道品無漏?!?span id="wc8jat2" class="book">《百喻經(jīng)·寶篋鏡喻》:“禪定道品,無漏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唐 李嶠 《洛州昭覺寺釋迦牟尼佛金銅瑞像碑》:“皇帝以六龍乘時(shí),三獸演法,窺道品於掌握,接圣期於旦暮,彈壓海際,彌綸沙境,赤縣為休祥之宅,蒼生沐仁壽之賜?!?br />(2).道德品質(zhì)。 明 屠隆 《綵毫記·為國薦賢》:“朕聞 隴 西有一布衣 李白 ,道品清高,天才宏放?!?/div>
《國語辭典》:猛醒  拼音:měng xǐng
突然省悟。宋。無名氏〈失調(diào)名。天上佳期詞〉:「歸來猛醒,爭如我,活底孩兒?!挂沧鳌该褪 埂?/div>
《國語辭典》:諷諭詩(諷諭詩)  拼音:fèng yù shī
用來諷刺當(dāng)時(shí)政治或社會(huì),以曉諭當(dāng)政者或社會(huì)大眾覺悟的詩歌。如唐白居易即善作此類詩。
《漢語大詞典》:善覺(善覺)
容易覺悟;徹悟。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彼達(dá)人之善覺,乃逃祿而歸耕。” 南朝 梁 劉孝綽 《答云法師書》:“皇上自茲善覺,降跡 閻浮 ?!?/div>
《漢語大詞典》:小覺(小覺)
(1).謂小有覺悟。文子·上德:“夫道者內(nèi)視而自反,故人不小覺,不大迷;不小慧,不大愚?!?清 魏源 《默觚上·學(xué)篇五》:“大覺如日,明覺如月,獨(dú)覺如星,偏覺如燎炬,小覺如燈燭?!?br />(2).稍微覺得。 晉 王導(dǎo) 《與人書》:“溼蒸事何如?頗小覺損不?”
《國語辭典》:二障  拼音:èr zhàng
佛教上指二種障礙:(1)指妨礙滅除煩惱的煩惱障和妨礙覺悟的所知障。(2)指妨礙滅除煩惱的煩惱障和妨礙修行者得滅盡定的解脫障。(3)指妨礙正確了解真理的理障和妨礙滅除生死輪回的事障?!洞蠓綇V圓覺經(jīng)》:「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xù)諸生死?!?/div>
《漢語大詞典》:晚寤
晚年覺悟。寤,通“ 悟 ”。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 曾子 七十乃學(xué),名聞天下; 荀卿 五十,始來游學(xué),猶為碩儒; 公孫弘 ……皆終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div>
分類:晚年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