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奸偽(姦僞)
亦作“姧偽”。亦作“奸偽”。亦作“姧為”。
1.詭詐虛假。管子·君臣上:“是故主畫之,相守之;相畫之,官守之;官畫之,民役之。則又有符節(jié)、印璽、典法、筴籍以相揆也。此明公道而滅姦偽之術(shù)也。”韓非子·六反:“姦偽無益之民六,而世譽(yù)之如彼;耕戰(zhàn)有益之民六,而世毀之如此。” 漢 桓寬 鹽鐵論·錯(cuò)弊:“禁御之法立而姧偽息,姧偽息則民不期於妄得而各務(wù)其職,不反本何為?” 漢 王充 論衡·答佞:“考鄉(xiāng)里之跡,證朝廷之行,察共親之節(jié),明事君之操,外內(nèi)不相稱,名實(shí)不相副,際會(huì)發(fā)見,姧為覺露也?!眾?,一本作“奸偽”。《水滸傳》第二四回:“且説那婦人做出許多姦偽張致,那 武大 武松 弟兄兩個(gè)吃了幾杯, 武松 拜辭哥哥?!?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九:“今百姓十九在官,十一在家,身無完衣,腹無飽食,貧困日甚,奸偽日滋?!?br />2.指詭詐虛假的人或事。 漢 賈誼 《過秦論》中:“然后姦偽竝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姦,一本作“ 姧 ”。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姦偽榮顯,則英杰潛逝?!?span id="hzt2jdx" class="book">《后漢書·皇甫規(guī)傳》:“后遭姦偽,威分近習(xí),畜貨聚馬,戲謔是聞?!?清 唐甄 潛書·達(dá)政:“除強(qiáng)暴奸偽,不為民害,為中善政一?!?/div>
《漢語大詞典》:奸為(姦爲(wèi))
亦作“姧為”。 見“ 姦偽 ”。
《國語辭典》:虛幻(虛幻)  拼音:xū huàn
空幻不真實(shí)。宋。蘇軾 書金光明經(jīng)后:「觀諸世閒,雖甚可愛,而虛幻無實(shí),終非我有。」
《國語辭典》:虛數(shù)(虛數(shù))  拼音:xū shù
1.不實(shí)的數(shù)目?!督鹗贰>硪弧鹁?。陳規(guī)傳》:「御壯健足以無敵于天下,何取細(xì)弱以增虛數(shù)?!?br />2.數(shù)學(xué)上指負(fù)數(shù)的平方根。如-1開根號(hào)。凡-1開根號(hào)的實(shí)數(shù)倍稱為「純虛數(shù)」。有時(shí),凡非實(shí)數(shù)的復(fù)數(shù)也稱為「虛數(shù)」。
《漢語大詞典》:二言
(1).猶異言;不同看法。 漢 王褒 《僮約》:“奴從百役使,不得有二言。”藝文類聚卷二二引 三國 魏 曹操 《令》:“雖兒小時(shí)見愛,而長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br />(2).兩個(gè)字。宋書·樂志一:“ 魏氏 哥詩,或二言,或三言,或四言,或五言,與古詩不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唯《祈父》肇禋,以二言為句?!?br />(3).指虛假之言。舊唐書·隱逸傳·衛(wèi)大經(jīng):“ 衛(wèi)大經(jīng) 者,篤學(xué)善,口無二言?!?/div>
分類:虛假看法
《漢語大詞典》:虛稱(虛稱)
(1).不顧事實(shí)地加以贊頌。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夫世衰道微,偽臣虛稱者,殆也;世平道明,臣子不宣者,鄙也。鄙殆之累,傷乎王道?!?br />(2).虛假的名聲;空名。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名實(shí):“竊名者,厚貌深?yuàn)Γ筛∪A之虛稱,非所以得名也?!?明 李東陽 《江都縣學(xué)科貢題名記》:“夫名有貴賤,有賢不肖;貴與賤為虛稱,賢與不肖為定論?!?br />(3).空職稱,虛頭銜。 宋 曾鞏 《罷館職加官制》:“儒館之設(shè),有位號(hào)而無分職,使學(xué)士大夫?qū)⒑我孕鋵?shí)歟?是用命爾進(jìn)階一等而罷其虛稱?!?/div>
《漢語大詞典》:實(shí)成(實(shí)成)
(1).誠實(shí),不虛假。 元 喬吉 《新水令·閨麗》曲:“若是真么,回與我句實(shí)成的話?!?br />(2).成熟。 李大釗 《唯物史觀在現(xiàn)代史學(xué)上的價(jià)值》:“青年男女,在這種教訓(xùn)之下,全麻痹了他們的意志,萬不能發(fā)育實(shí)成。”
(3).猶沉穩(wěn),安穩(wěn)。 大群 《小礦工》:“﹝我﹞把頭放在它毛茸茸脊梁骨上,軟乎乎就睡起來了。不過也睡不實(shí)成,車顛簸得厲害,每到一站得醒一次?!?/div>
《漢語大詞典》:虛飾(虛飾)
(1).虛假不實(shí);浮夸、粉飾。后漢書·殤帝紀(jì):“閒者郡國或有水災(zāi),妨害秋稼。朝廷惟咎,憂惶悼懼。而郡國欲獲豐穰虛飾之譽(yù),遂覆蔽災(zāi)害?!?span id="v9qmezx" class="book">《北齊書·后主幼主紀(jì)論》:“玄象告變,傳位元子,名號(hào)雖殊,政猶己出,跡有虛飾,事非憲典,聰明臨下,何易可誣?!?span id="agw2qqh" class="book">《東周列國志》第一○三回:“汝乃造謗,污衊乘輿,為此滅門之事,尚自巧言虛飾,搖惑軍心。拿住之時(shí),碎尸萬段!”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bǔ)編·新的世故》:“這過誤,在內(nèi)是因?yàn)樘擄棧谕馐且驗(yàn)樘栏交蚶昧讼闰?qū)?!?br />(2).猶浮文,浮華。周書·文帝紀(jì)下:“﹝ 太祖 ﹞性好樸素,不尚虛飾,恒以反風(fēng)俗、復(fù)古始為心。”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章:“盡管國事如焚,諸事從簡,但是今日畢竟是正旦受朝,所以皇家的虛飾派頭仍然同往年一樣?!?br />(3).過分褒獎(jiǎng)。飾,獎(jiǎng)飾。 南朝 梁 任昉 《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虛飾寵章,委成御侮,臣知不愜,物誰謂宜?”
(4).猶虛構(gòu)。 汪辟疆 《唐人小說·〈玄怪錄〉敘錄》:“小説至 貞元 、 元和 之間,作者云起,情文交互,靡不備具本原,掩其虛飾?!?/div>
《漢語大詞典》:崇虛
崇尚虛假。 晉 陸機(jī) 《演連珠》:“臣聞積實(shí)雖微,必動(dòng)於物;崇虛雖廣,不能移心。”文選·顏延之〈應(yīng)詔宴曲水作詩〉:“崇虛非徵,積實(shí)莫尚?!?李善 注:“言崇尚虛假,諒非有徵,積累成實(shí),則莫能尚也?!?/div>
分類:崇尚虛假
《漢語大詞典》:虛謬(虛謬)
虛假荒謬。晉書·呂光載記:“ 郭黁 巫卜小數(shù),時(shí)或誤中,考之大理,率多虛謬?!?span id="o6izsrj" class="book">《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頃(傾)肝露膽每兢兢,不曾分寸行虛謬?!?span id="6pibuod" class="book">《元典章·刑部十四·偽造佛經(jīng)》:“僧人 袁普照 ,自號(hào) 無礙祖師 ,偽造論世秘密經(jīng)文,虛謬兇險(xiǎn),刊板印散,扇惑人心。”《天雨花》第二二回:“託孤二叔真虛謬,堂上全無半點(diǎn)恩?!?/div>
分類:虛假荒謬
《漢語大詞典》:虛拘
(1).以虛假的禮儀籠絡(luò)人。孟子·盡心上:“食而勿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恭敬者,幣之未將者也。恭敬而無實(shí),君子不可虛拘?!?br />(2).指虛假不實(shí)。 宋 洪巽 《旸谷漫錄》:“﹝廚娘﹞探囊取數(shù)幅紙以呈,曰:‘是昨在某官處所得支賜判單也?!匾曋淅空箷?huì)支賜或至千券數(shù)疋;嫁娶或至三二百千雙疋。無虛拘者?!?/div>
《漢語大詞典》:偽飾(僞飾)
虛假矯飾。周禮·地官·司市:“凡市偽飾之禁,在民者十有二,在商者十有二,在賈者十有二,在工者十有二?!?漢 王充 論衡·超奇:“﹝ 桓君山 ﹞又作新論,論世間事,辯照然否,虛妄之言,偽飾之辭,莫不證定?!?明 沈德符 野獲編·兵部·日本和親:“至於公主下降,則納幣賜敕,宴使定期,古來一有故事。軍中安能偽飾以欺外夷?” 魯迅 《華蓋集續(xù)編·我還不能“帶住”》:“ 中國 的青年不要高帽皮袍,裝腔作勢(shì)的導(dǎo)師;要并無偽飾,--倘沒有,也得少有偽飾的導(dǎo)師?!?/div>
《漢語大詞典》:奸訛(姦譌)
見“ 姦訛 ”。
《漢語大詞典》:偽妄
虛假,不真實(shí)。《詩·大雅·桑柔》“朋友已譖” 鄭玄 箋“譖不信也” 唐 孔穎達(dá) 疏:“讒僭,是偽妄之言,故為不信也。” 明 謝肇浙 《五雜俎·人部二》:“凡幻戲之術(shù),多係偽妄?!?/div>
《國語辭典》:虛榮(虛榮)  拼音:xū róng
不切實(shí)際的榮譽(yù)。今多用以比喻貪戀浮名及富貴。唐。柳宗元游石角過小嶺長屋村〉詩:「為農(nóng)信可樂,居寵真虛榮?!?/div>
《國語辭典》:欺騙(欺騙)  拼音:qī piàn
說假話哄騙人?!陡;萑珪?。卷三一。庶政部。禁造假銀》:「專造假銀,欺騙愚民?!挂沧鳌钙壑櫋?、「欺矇」、「欺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