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勢至(勢至)
佛教語。 大勢至菩薩 的省稱,為“西方三圣”( 彌陀 、 觀音 、 勢至 )之一, 阿彌陀佛 的右脅侍。 唐 慧能 《壇經(jīng)·疑問品》:“慈悲即是 觀音 ,喜捨名為 勢至 ,能凈是 釋迦 ,平直是 彌勒 。” 宋 李綱 《雷陽與吳元中書》:“散佛之體,則 文殊 得其理, 普賢 得其行, 觀音 得其悲, 勢至 得其智;合之則佛也?!?/div>
《漢語大詞典》:應(yīng)現(xiàn)(應(yīng)現(xiàn))
佛教語。謂佛、菩薩應(yīng)眾生機(jī)緣而現(xiàn)身。《壇經(jīng)·付囑品》:“未知從上佛祖應(yīng)現(xiàn)以來,傳授幾代?”
《漢語大詞典》:應(yīng)身(應(yīng)身)
佛教語。指佛、菩薩為度化眾生,隨宜顯現(xiàn)各種形象不同的化身。 南朝 梁簡文帝 《與僧正教》:“蓋所以仰傳應(yīng)身,遠(yuǎn)注靈覺,羨龍瓶之始晨,迫鵠林之餘慕。”參閱合部金光明經(jīng)·三身分別品。
《漢語大詞典》:賢首(賢首)
(1).佛教菩薩名。《華嚴(yán)經(jīng)·如來名號品》:“上方過十佛剎微塵數(shù)世界,有世界名平等色,佛號觀察智,彼有菩薩名 賢首 ?!?br />(2). 唐 代高僧 法藏 , 西域 康居 人。為華嚴(yán)宗的創(chuàng)立者。通稱 賢首大師 。 唐 澄觀 《華嚴(yán)經(jīng)疏鈔懸談》卷二五:“神光入宇者,即 法藏 和尚,字 賢首 ,俗姓 康 氏, 康居國 人?!?清 錢謙益 《蕭伯玉墓志銘》:“通曉佛法,精研性相,《起信》則截流 賢首 ,《惟識》則穿穴 窺基 ?!?/div>
《國語辭典》:佛會(佛會)  拼音:fó huì
禮佛、說佛法的聚會。如:「我常常參加佛會,認(rèn)識了很多同好?!埂端鍟?。卷七四。酷吏列傳。王文同》:「求沙門相聚講論,及長老共為佛會者數(shù)百人,文同以為聚結(jié)惑眾,盡斬之?!?/div>
《漢語大詞典》:不壞身(不壞身)
佛教對諸佛菩薩無生無滅的法身之稱。《涅槃經(jīng)·壽命品》:“云何得長壽,金剛不壞身。” 岳珂 《桯史·解禪偈》引 宋 司馬光 《禪門六偈》:“言為百代師,行為天下法,久久不可掩,是名不壞身?!?/div>
《漢語大詞典》:九界
(1).佛教語。謂“十法界”中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九界相對佛界而言,均為迷界。《法華玄義·二上》:“己身他身,微妙寂絶,皆非權(quán)非實(shí),而能應(yīng)於九界之權(quán),一界之實(shí)。” 清 龔自珍 《最錄三千有門頌》:“佛具佛性,我知之;九界具佛性,我知之;九界具九界性,我知之;佛具九界性,獨(dú)未之聞。”
(2). 康有為 所謂產(chǎn)生世間諸苦的九種界別。即國界、級界、種界、形界、家界、業(yè)界、亂界、類界和苦界。見《大同書》甲部第六章。
《漢語大詞典》:愿海(願海)
佛教語。謂佛菩薩等普度一切眾生的弘愿,似海無涯。《華嚴(yán)經(jīng)·如來現(xiàn)相品》:“以嚴(yán)浄一切佛國土顯示一切大愿海法門?!?隋 江總 《至德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升德施山齋三宿決定罪福懺悔》詩:“未泛慈舟遠(yuǎn),徒令愿海深?!?隋煬帝 《受菩薩戒疏》:“具足成就,皆滿愿海?!?/div>
《漢語大詞典》:五乘
佛教語。謂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或云佛乘)。 宋 元照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上:“五乘者,人、天、聲聞、辟支及佛,能乘人也?!眳⒁姟?五衍 ”。
《漢語大詞典》:五衍
即五乘。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憑五衍之軾,拯溺逝川?!?李善 注:“五衍,五乘。 天竺 言衍,此言乘。五乘:一人,二天,三聲聞,四辟支佛,五菩薩?!痹敗?五乘 ”。
《國語辭典》:猊座  拼音:ní zuò
說法者的座椅。唐。戴叔倫〈寄禪師寺華上人次韻〉三首之二:「猊座翻蕭瑟,皋比喜接連?!挂卜Q為「獅子座」。
《國語辭典》:獅子座(獅子座)  拼音:shī zi zuò
1.星座名。大部分位于北天,黃道星座之一,在室女座與巨蟹座之間。包含亮星軒轅十四。
2.在西洋的占星術(shù)中,被視為主宰七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二十二日前后的命宮。
3.說法者的座椅。也稱為「猊座」。
《漢語大詞典》:法將(法將)
佛教指菩薩。大方廣十輪經(jīng)·遠(yuǎn)離譏嫌品:“常生清浄國,法將之住處?!?唐 王維 《大唐大安國寺故大德凈覺師碑銘序》:“光宅真空,心王之四履;建功無旱,法將之萬勝?!?宋 無名氏 鬼董·沈翁:“吾有職於岳,為統(tǒng)兵助法將,從為天心法者捕鬼?!?/div>
《國語辭典》:現(xiàn)世(現(xiàn)世)  拼音:xiàn shì
1.今生,現(xiàn)在之世。元。楊顯之《酷寒亭》第一折:「你看承似現(xiàn)世的活菩薩,則待戀定那潑煙花?!姑鳌j惾暝督鹕徲洝返谒某觯骸肛柚垃F(xiàn)世之因,舉眼成迷?!?br />2.丟臉、出丑。元。楊文奎《兒女團(tuán)圓》第二折:「堪恨這兩個薄劣種,現(xiàn)世的不成才?!埂都t樓夢》第六回:「他們那些門上的人也未必肯去通信。沒的去打嘴現(xiàn)世?!?/div>
《漢語大詞典》:梵相
(1).佛菩薩等清凈莊嚴(yán)之相。《全唐詩》卷八五一載 吳越 僧《武肅王有旨石橋設(shè)齋會進(jìn)一詩》之四:“羅漢攀枝呈梵相,巖僧倚樹現(xiàn)真形?!?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二:“天下寺立觀音像,蓋本於 唐文宗 好嗜蛤蜊。一日,御饌中有擘不開者,帝以為異。因焚香祝之,乃開。即見菩薩形,梵相具足?!?元 吳萊 《夕泛海東尋梅岑山觀音大士洞》詩之三:“天香固遙聞,梵相俄一瞥?!?br />(2).泛指佛像。 元 柳貫 《三月十日觀南安趙使君所藏書畫古器物》詩:“庭光古佛出梵相,滿月在水蓮生趺?!?明 陶宗儀 輟耕錄·精塑佛像:“﹝ 劉元 ﹞又從 阿尼哥 國公學(xué)西天梵相,神思妙合,遂為絶藝?!?清 李斗 《揚(yáng)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中》:“中供大佛三座。旁列梵相,或衣云衲,倚竹杖,橫梵書貝帙;或抱膝聳肩,狀若鬼王?!?/div>
《國語辭典》:靈幡(靈旛)  拼音:líng fān
出殯時孝子手上所拿的招魂旗?!都t樓夢》第一三回:「賈珍因想著賈蓉不過是個黌門監(jiān),靈幡經(jīng)榜上寫時不好看。」
《國語辭典》:啟請(啟請)  拼音:qǐ qǐng
1.勞駕、敦請。表示敬意之詞?!毒┍就ㄋ仔≌f。碾玉觀音》:「啟請婆婆,過對門裱褙鋪里,請璩大夫來說話?!埂端疂G傳》第八二回:「天子御筆親書丹詔,特差宿某親到大寨,啟請眾頭領(lǐng)?!?br />2.誦經(jīng)前奉請佛祖、菩薩等神明。《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眾家鋪設(shè)齊備,動起法器,免不得宣揭大概,啟請、攝召、放赦、招魂,鬧了一回?!?/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