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杜當陽
 
相關(guān)人物
杜預(yù)

參考典故
元凱


《晉書》卷三十四《杜預(yù)傳》
「及祜卒,拜鎮(zhèn)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span>

例句

果持文武術(shù),還繼杜當陽。 孫逖 送趙大夫護邊

朝瞻孔北海,時用杜荊州。 高適 奉酬睢陽李太守

典故
荊州寶


《昭明文選》卷五十六〈箴銘誄上·誄上·楊荊州誄〉~2447~
寢疾彌留,守茲孝友。臨命忘身,顧戀慈母。哀哀慈母,痛心疾首。噭噭同生,悽悽諸舅。春蘭擢莖,方茂其華。荊寶挺璞,將剖于和。含芳委耀,毀璧摧柯。嗚呼仲武,痛哉奈何!德宮之艱,同次外寢。惟我與爾,對筵接枕。自時迄今,曾未盈稔。姑侄繼隕,何痛斯甚。嗚呼哀哉!唐·李善注:「言德業(yè)之美,類于蘭玉?!?/span>
典故
識韓荊州
 
荊州韓
 
瞻韓愿
 
相關(guān)人物
韓朝宗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八〈李白二·與韓荊州書〉~353~2~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购瘟钊酥澳剑恢劣诖艘??豈不以有周公之風(fēng),躬吐握之事,使海內(nèi)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
典故
荊州老去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王粲傳〉~597~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曾祖父龔,祖父暢,皆為漢三公。父謙,為大將軍何進長史。進以謙名公之冑,欲與為婚,見其二子,使擇焉。謙弗許。以疾免,卒于家。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xué)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鼓晔?,司徒辟,詔除黃門侍郎,以西京擾亂,皆不就。乃之荊州依劉表。表以粲貌寢而體弱通侻,不甚重也。
《昭明文選》卷十一〈賦己·游覽·登樓賦〉~489~
遭紛濁而遷逝兮,漫踰紀以迄今。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
典故

《晉書》卷三十四〈杜預(yù)列傳〉~028~
時帝密有滅吳之計,而朝議多違,唯預(yù)、羊祜、張華與帝意合。祜病,舉預(yù)自代,因以本官假節(jié)行平東將軍,領(lǐng)征南軍司。及祜卒,拜鎮(zhèn)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給追鋒車、第二駙馬?!酰ソ?,吳人知預(yù)病癭,憚其智計,以瓠系狗頸示之。每大樹似癭,輒斫使白,題曰「杜預(yù)頸」。及城平,盡捕殺之。

例句

地多齊后?,人帶荊州癭。 王維 林園即事寄舍弟紞

典故
適荊蠻
 
飄零王粲
 
王粲不歸秦
 
王粲滯荊州
 
王粲別荊蠻
 
去國王粲
 
王粲去國

相關(guān)人物
王粲(字仲宣)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王粲傳〉~597~
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xué)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黃門侍郎,以西京擾亂,皆不就。乃之荊州依劉表。
《昭明文選》卷二十三〈詩丙·哀傷·七哀詩二首〉~087~
〈七哀詩〉二首其一:「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復(fù)棄中國去,遠身適荊蠻。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qū)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埂雌甙г姟刀灼涠骸盖G蠻非我鄉(xiāng),何為久滯??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崗有馀?,巖阿增重陰。狐貍馳赴穴,飛鳥翔故林。流波激清響,猴猿臨岸吟。迅風(fēng)拂裳袂,白露沾衣衿。獨夜不能寐,攝衣起撫琴。絲桐感人情,為我發(fā)悲音。羈旅無終極,憂思壯難任?!?/span>
《昭明文選》卷三十〈詩庚·雜擬上·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433~
家本秦川,貴公子孫,遭亂流寓,自傷情多。

例句

王粲頻徵楚,君恩許入秦。 包佶 發(fā)襄陽后卻寄公安人

漢家正離亂,王粲別荊蠻。 孟郊 感懷

去國哀王粲,傷時哭賈生。 杜甫 久客

終作適荊蠻,安排用莊叟。 杜甫 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諸公得柳字

吾徒且加餐,休適蠻與荊。 杜甫 揚旗

接輿還入楚,王粲不歸秦。 杜甫 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

傷時愧孔父,去國同王粲。 杜甫 通泉驛南去通泉縣十五里山水作

共嗟王粲滯荊州,才子為郎憶舊游。 權(quán)德輿 和司門殷員外早秋省中書直夜寄荊南衛(wèi)象端公

典故
依劉表
 
王粲依人
 
荊州座上
 
事劉
 
依劉

相關(guān)人物
王粲(字仲宣)
 
劉表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王粲傳》
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黃門侍郎,以西京擾亂,皆不就。乃之荊州依劉表。表以粲貌寢而體弱通侻,不甚重也。

簡釋

依劉表:喻依附權(quán)貴。唐李商隱《五言述德抒情詩一首四十韻獻上杜七兄仆射相公》:“自是依劉表,安能比老彭?!?/p>


例句

公子道存知不棄,欲依劉表住南荊。 戴叔倫 送車參軍江陵

自是依劉表,安能比老彭。 李商隱 五言述德抒情詩一首四十韻獻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徒學(xué)仲宣聊四望,且將詞賦好依劉。 李渥 秋日登越王樓獻于中丞

徑欲依劉表,還疑厭禰衡。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隴右節(jié)度使三十韻

南依劉表北劉琨,征戰(zhàn)年年簫鼓喧。 武元衡 寒外月夜寄荊南熊侍御

之荊且愿依劉表,折桂終慚見郤詵。 竇牟 酬舍弟庠罷舉從州辟書

家從入洛聲名大,跡為依劉事分偏。 羅隱 寄京闕陸郎中昆仲

世危肯使依劉表,山好猶能憶謝公。 羅隱 金陵寄竇尚書

道窮謾有依劉感,才急應(yīng)無借寇期。 羅隱 霅溪晚泊寄裴庶子

鏡中非訪戴,劍外欲依劉。 許渾 送林處士自閩中道越由霅抵兩川

花前更謝依劉客,雪后空懷訪戴人。 許渾 郊居春日有懷府中諸公并柬王兵曹

因過石城先訪戴,欲朝金闕暫依劉。 許渾 酬和杜侍御

王珣作簿公曾喜,劉表為邦客盡依。 許渾 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后池兼北樓宴二首

美似郗超終有日,去依劉表更何疑。 貫休 送羅鄴赴許昌辟

依劉未是詠,訪戴寧忘諸。 齊己 荊渚病中因思匡廬遂成三百字寄梁先輩

訪戴情彌切,依劉力不勝。 齊己 酬元員外見寄八韻

典故
張九齡貶荊州

相關(guān)人物
張九齡


《新唐書》卷一百二十六〈張九齡列傳〉~4429~
嘗薦長安尉周子諒為監(jiān)察御史,子諒劾奏仙客,其語援讖書。帝怒,杖子諒于朝堂,流瀼州,死于道。九齡坐舉非其人,貶荊州長史。雖以直道黜,不戚戚嬰望,惟文史自娛,朝廷許其勝流。久之,封始興縣伯,請還展墓,病卒,年六十八,贈荊州大都督,謚曰文獻。
《漢語大詞典》:杜荊州
晉 杜預(yù) 曾官鎮(zhèn)南大將軍,都督 荊州 諸軍事,故稱。 唐 高適 《古樂府飛龍曲留上陳左相》:“公才 山吏部 ,書癖 杜荊州 。”
《國語辭典》:識韓(識韓)  拼音:shì hán
初次見面或見到平生所仰慕的人。參見「識荊」條。如:「識韓之初,禮數(shù)不周,望請見諒。」
《國語辭典》:識荊(識荊)  拼音:shì jīng
語本唐。李白 與韓荊州書:「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购笠宰R荊指初次見面或見到平素所仰慕的人。明。朱權(quán)《卓文君》第二折:「久聞大德,未遂識荊,辱顧寒居,光輝蓬蓽?!埂毒劳ㄑ?。卷二八。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夜來多蒙小乙官人應(yīng)付周全,識荊之初,甚是感激不淺?!挂沧鳌缸R韓」。
《漢語大詞典》:荊州癭(荊州癭)
古代流行于 荊州 一帶的頸生囊狀贅生物的疾病。 唐 王維 《林園即事寄舍弟紞》詩:“地多 齊后 瘧,人帶 荊州 癭?!?趙殿成 箋注:“晉書:‘ 杜預(yù) 拜鎮(zhèn)南大將軍,都督 荊州 諸軍事,攻 江陵 。 吳 人知 預(yù) 病癭,憚其智計,以瓠繫狗頸示之。每大樹似癭,輒斫使白,題曰 杜預(yù) 頸?!?span id="rkrz1li" class="book">《博物志》:‘山居之民多癭腫疾,由於飲泉之不流者。今 荊南 諸山郡東多此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