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李溶 朝代:中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40 【介紹】: 唐宗室。穆宗第八子。封安王。授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吏部尚書。及仇士良立武宗,溶被擿以嘗欲為太子事,殺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睦州分水人,字唐臣,號常歡喜居士。施肩吾之婿。憲宗至文宗間在世。隱居不仕。有詩名,長于樂府。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唐臣,號常歡喜居士,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廬)人。施肩吾之婿,約憲宗至文宗時人,隱居未仕。有詩名,長于樂府。事跡見《萬歷嚴州府志》卷一五?!?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首。
唐詩匯評
何希堯,生卒年不詳,字唐臣,分水(今浙江桐廬西)人?!?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四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09—827 【介紹】: 即李湛。唐朝皇帝。穆宗長子。穆宗長慶二年,立為太子。即位后,親近群小,怠于政事,數(shù)游宴失德。后為宦官劉克明等所殺。在位二年,謚睿武昭憫孝皇帝。
全唐文·卷六十八
帝諱湛。穆宗長子。元和四年生。長慶元年三月封鄂王。徙封景王。二年十二月立為皇太子。四年正月即位。寶歷元年四月。上尊號曰文武大圣廣孝皇帝在位三年。年十八。謚曰睿武昭憫孝皇帝。廟號敬宗。
孫讜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09—868 【介紹】: 唐潞州涉縣人,字廷臣。孫簡子。武宗會昌間,盧商辟為東川從事。商入相,讜累遷京兆櫟陽尉。宣宗大中中,為河南府士曹參軍,遷新安令。官至蓬州刺史。所蒞以清廉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09—840 【介紹】: 唐朝皇帝。穆宗次子,敬宗弟。初名涵,后改現(xiàn)名。敬宗寶歷二年,為宦官王守澄等擁立即位。初勵精求治,出宮女三千余人,放五坊鷹犬,省冗食千二百余員,政號清明。后宦官撓權(quán),乃用李訓、鄭注等,發(fā)動甘露之變,謀盡誅宦官。事敗,訓、注等被殺,帝亦被軟禁。在位十四年,卒謚元圣昭獻皇帝。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09—840 即唐文宗。初名涵,后改名昂。郡望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西北),唐穆宗第二子。穆宗長慶元年(821),封江王。敬宗寶歷二年(826)十二月,即帝位。開成五年(840)卒,謚元圣昭獻皇帝。昂恭儉儒雅,聽政之暇,博通群籍。嘗言:“若不甲夜視事,乙夜觀書,何以為人君?!泵吭囘M士,多自出題目。及所司進所試,披覽吟詠,終日忘倦。常請學士討論經(jīng)義,較量古今。又喜與宰相論詩之工拙,常吟杜甫《曲江》詩。善詩,尤好五言,古調(diào)清峻。生平詳見新、舊《唐書·文宗紀》、《唐詩紀事》卷二?!?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6首、聯(lián)句2句。
唐詩匯評
李昂(809-840),即唐文宗。初名涵,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穆宗第二子,敬宗之弟。寶歷二年即位,在位十三年。開成五年卒,謚日昭獻。昂恭儉儒雅,勤政好學,暇馀與宰臣論詩,諷詠不輟。所作清峻有古聲?!?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七首。
全唐文·卷六十九
帝諱昂。穆宗第二子。元和四年生。長慶元年封江王。名涵。寶歷二年十二月即位。改今名。在位十四年。年三十三。謚曰元圣昭獻孝皇帝。廟號文宗。

作品評論

唐語林
文宗好五言詩,品格與肅、代、憲宗同,而古調(diào)尤清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10—859 【介紹】: 唐朝皇帝。初名怡,后改現(xiàn)名。憲宗第十三子。武宗會昌六年,宦官馬元贄等擁立為皇太叔。及即帝位,罷斥李德裕黨,重用牛僧孺黨。大中三年,吐蕃以秦、原、安樂三州及石門等七關歸唐,自肅宗、代宗以后,河西隴右盡沒吐蕃,至是,河、湟克復。曾與宰相令狐绹謀誅宦官,未成。以服長生藥致死。在位十三年,謚圣武獻文孝皇帝。
全唐文·卷七十九
帝諱忱。憲宗第十三子。元和五年生。長慶元年三月封光王。名怡。會昌六年三月立為皇太叔。翌日即位。改今名。大中二年正月。上尊號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在位十三年。年五十。謚曰圣武獻文孝皇帝。咸通十三年。加謚元圣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廟號宣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14—887 【介紹】: 唐平州盧龍人,字上圭。藉蔭為千牛備身。善擊毬,以毬見武宗,擢金吾將軍,進檢校工部尚書、涇原節(jié)度使。務耕力,聚糧二十萬斛,號良將。僖宗中和二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天下租庸副使,封汝南郡王。后部將劉浩、刁頵與度支催勘使、太子左庶子薛朗叛,寶出奔至常州,為錢镠迎至杭州,旋卒,一說被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14—846 【介紹】: 即李炎。唐朝皇帝。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初名瀍,后改現(xiàn)名。文宗疾大漸,宦官仇士良等矯詔廢太子,立為皇太弟。即位后,用李德裕、李紳等為相,遠貶牛僧孺、李宗閔等。又籍沒士良家,平定澤、潞。會昌五年,命毀佛寺,僧尼二十六萬還俗。然酷好神仙,以服金丹死。在位六年,卒謚至道昭肅孝皇帝。
全唐文·卷七十六
帝諱炎。穆宗第五子。元和九年生。長慶元年三月封潁王。名瀍。開成五年正月立為皇太弟。其年即位。會昌二年四月。上尊號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五年正月。又上尊號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六年三月改今名。在位六年。年三十三。謚曰至道昭肅孝皇帝。廟號武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曲陽人,一作華州人,字虞臣。武宗會昌四年擢進士第。宣宗大中中為太原幕府掌書記,以直言獲罪,貶龍陽尉。得赦回京,終太學博士。與賈島、姚合為詩友。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虞臣,曲陽(今江蘇東海西南)人。困于場屋垂30年,客游所至,南極瀟湘,北抵幽燕,西至汧隴,而以留滯長安及關中一帶為久。武宗會昌四年(844)登進士第。宣宗大中初,掌書記于太原幕府,以直言獲罪,貶為龍陽(今湖南漢壽)尉,得赦還京。懿宗咸通末,終太學博士。曾與姚合、賈島、殷堯藩、顧非熊等唱和。所作五律超邁時人?;驀@不遇,或?qū)懧贸?,或詠風物,“優(yōu)游不迫,沉著痛快,兩不相傷”(《唐才子傳》卷七),被稱為深得五言律之三昧?!冻瓚压拧?、《落日悵望》、《灞上秋居》等,歷來傳誦。樂府詩《征婦嘆》哀傷慘惻,最有諷諭。七言絕句亦有佳作。宋嚴羽《滄浪詩話》、明楊慎《升庵詩話》、清王士禎《帶經(jīng)堂詩話》等,咸推馬戴成就在晚唐諸人之上。葉矯然至稱“晚唐之馬戴,盛唐之摩詰也”(《龍性堂詩話》續(xù)集)。事跡散見《唐摭言》卷四、《金華子》卷下及補、《唐詩紀事》卷四九、《唐才子傳》卷七?!?a target='_blank'>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馬戴集》1卷,宋以后以《會昌進士集》之名行于世,有《唐百家詩》、《唐音統(tǒng)簽》、《唐詩百名家全集》等本。今人楊軍等整理為《馬戴詩注》?!?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卷。
唐詩匯評
馬戴,生卒年不詳,字虞臣,曲陽(今江蘇東海西南)人。寶歷中,入京應進士舉,??試不第,與令狐定、姚合、賈島、無可、李廓、顧非熊等交游唱和。又曾西游,足跡遍汧隴、邠寧、鄜坊、靈夏諸地。開成中,隱居華山,會昌五年(845),登進士第。大中中,佐太原軍幕,以正言被斥,貶朗州龍陽尉。后佐大同軍幕。入朝,官太學博士,卒。戴工詩,尤長五律。有《馬戴詩》一卷,《全唐詩》編詩二卷。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清奇雅正主:李益……升堂七人:方干、馬戴、任蕃、賈島、厲玄、項斯、薛壽(濤)。
滄浪詩話
馬戴在晚唐諸人之上。
唐才子傳
戴詩壯麗,居晚唐諸公之上,優(yōu)游不迫,沉著痛快,兩不相傷,佳作也。
《唐詩品》
元和以還,格調(diào)頓變,而清苦、對切之病,俱乏渾成,然意氣格力,尚多可采。會昌作者,虞臣有稱,然五言之長,自不可掩,而他皆不稱。偏師雖捷,未足長驅(qū),才難之嘆,要之信然。
唐詩歸
晚唐詩有極妙而與盛唐人遠者,有不必妙而氣脈神韻與盛唐人近者。“不必妙”三字甚難到,亦難言,妙不足以擬之矣。唯馬戴優(yōu)存此意,然皆近體耳。
唐音癸簽
馬虞臣“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風致自絕,然未如“空流注大荒”為氣象。七言“東谷笑言西谷應,下方云雨上方晴”,雖得法于右丞,各自擅勝,但骨力概孱,不堪通檢爾。
《載酒園詩話又編》
晚唐詩,今昔咸推馬戴。其詩唯寫景為工……大率體澀而思苦,致極清幽,亦近于島也。
《中晚唐詩叩彈集》
晚唐以五律擅長者,斷推馬虞臣,其神采聲律迥非許用晦、李德新輩所能仿佛也。后來唯張喬、張??一兩人差堪步武。
《龍性堂詩話初集》
晚唐之馬戴,盛唐之摩詰也……逸情促節(jié),似無時代之別。
石洲詩話
馬戴五律,又在許丁卯之上,此直可與盛唐諸賢儕伍,不當以晚唐論矣。然終覺樊川、義山之妙不可及。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虞臣詩,今皆咸推為晚唐之最。馬與賈、姚同時,其稱晚唐,猶錢、劉之稱中唐也。詩亦近體多于古體,短律富于長律。筆格視賈氏稍開展,而體澀思苦,致極幽清,誠亦賈門之高弟也。斷為升堂第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袁州宜春人,字鼎臣。武宗會昌五年進士第。官至大理評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鼎臣,宜春(今屬江西)人。武宗會昌五年(845)登進士第,初為第二名,后翰林重考,狀元張瀆黜落,重遂為狀元。官至大理評事。事跡見《唐詩紀事》卷五二、《登科記考》卷二二?!?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幽州范陽人,字漳臣。宣宗大中四年登進士第,授秘書省校書郎。旋受浙東觀察使李訥之辟,為觀察支使。后官至金部郎中。鄴能詩,曾與李訥等唱和。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漳臣,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宣宗大中四年(850)登進士第,授秘書省校書郎,旋為李訥辟為浙東觀察支使,累遷至金部郎中。事跡散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三上》、《唐詩紀事》卷五九、《郎官石柱題名考》卷一五。能詩,為浙東觀察支使時,節(jié)度使李訥賦詩餞送崔元范,鄴與諸文士均賦詩唱和?!?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87 【介紹】: 唐幽州人,字千里。高崇文孫。世代為禁軍將領,屢統(tǒng)兵駐西南。僖宗時歷天平、劍南、鎮(zhèn)海、淮南節(jié)度使,加諸道行營都統(tǒng)、鹽鐵轉(zhuǎn)運等使。鎮(zhèn)壓黃巢起義軍。后懾于義軍聲勢,又因內(nèi)部傾軋,遂坐守揚州,割據(jù)一方。光啟中為部將畢師鐸所殺。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821-887) 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高崇文孫。嫻弓刀騎射,累官神策軍都虞侯、秦州刺史、安南都護、天平軍節(jié)度觀察使、劍南西川節(jié)度觀察使、荊南節(jié)度觀察使等職。僖宗乾符四年(877),進封燕國公。六年,進位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兵馬都統(tǒng),又擢檢校太尉,同平章事,負責全面指揮鎮(zhèn)壓黃巢軍。而高擁軍自保,致使兩京失守,僖宗西狩。后兵權(quán)被削,為部將畢師鐸囚殺。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唐詩紀事》卷六三、《唐才子傳》卷九等。高駢能詩,計有功稱“雅有奇藻”(《唐詩紀事》卷六三)。身是武人,而好文學,眾稱“落雕御史”。晚年屬意神仙,信用方士與狂人,卒起禍亂,羅隱《廣陵妖亂志》即記其事。《全唐詩》存詩50首,斷句4,《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斷句若干。
唐詩匯評
高駢(821-887),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高崇文孫,家世禁軍,少嫻弓馬,且好文,與儒者游。初為長武城使朱叔明司馬,歷神策都虞候、秦州刺史。咸通五年,為安南都護,有功,詔以都護府為靜海軍,授駢節(jié)度使,累加同平章事。乾符中,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徙荊南。六年冬,移鎮(zhèn)淮南。廣明元年,黃巢攻占京師,時駢握重兵,朝廷倚重,進檢校太尉、東面都統(tǒng)、京西京北神策軍諸道兵馬都使。駢擁兵自重,不赴命。后為部下畢師鐸所殺。有《高駢詩》一卷。《全唐詩》編詩一卷。
全唐詩補逸
高駢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孫,卒僖宗光啟三年。補詩四句。
全唐文·卷八百二
駢字千里。幽州人。南平郡王崇文孫。自神策都虞候累拜秦州刺史。咸通中擢安南都護。遷檢校工部尚書。授靜海軍節(jié)度。再徙交州。僖宗立。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徙荊南。乾符四年進檢校司空。封燕國公。討王仙芝。授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諸道兵馬都統(tǒng)江淮鹽鐵轉(zhuǎn)運等使。以功進檢校司徒。徙淮南。又進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后用妖人呂用之言??v黃巢陷兩京。僖宗乃以王鐸崔安代駢兵柄。加駢侍中。封渤??ね?。光啟初。李煴僭號。受煴偽命。三年。蔡賊孫儒兵過淮口。駢使畢師鐸御之。師鐸與高郵鎮(zhèn)將張神劍鄭漢璋等反攻揚州。殺之。

作品評論

《謝蟠雜說》
唐高駢幼好為詩,雅有奇藻,屬情賦詠,橫絕常流,時秉筆者多不及之。故李氏之季,言勛臣有文者,駢其首焉。
唐詩紀事
(駢)家世禁衛(wèi),頗修飾,折節(jié)為文學,與諸儒交,硁硁談治道,兩軍中人更稱譽之,號“落雕侍御”。
《詩學淵源》
(駢)詩情挺拔,善為壯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蒲州河東人,字陶臣。武宗會昌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累遷侍御史、尚書郎。逢文詞俊拔,然恃才褊忿,為人所鄙。累遷秘書監(jiān)卒。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陶臣,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西)人。武宗會昌元年(841)登進士第,釋褐秘書省校書郎。宣宗大中三年(849)擢為萬年尉,歷侍御史、尚書郎。以持論鯁切,為劉瑑所排,出為巴州(一云嘉州)刺史。懿宗咸通時,復斥為蓬、綿二州刺史。召為太常少卿、歷給事中,官終秘書監(jiān)。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舊五代史》卷六八、《唐詩紀事》卷五九、《唐才子傳》卷七。今人譚優(yōu)學有《薛逢行年考》。逢工詩善賦,以才名著于時。所作《鑿混沌》、《真珠簾》等賦大為時人所稱。尤工七律。胡震亨稱其“殊有寫才,不虛俊拔之目。長歌似學白氏,雖以此得名,未如七律多警”(《唐音癸簽》卷八)。辛文房則謂其“天資本高,學力亦贍,故不甚苦思。豪逸之態(tài),長短皆卒然而成,未免失淺露俗”(《唐才子傳》卷七)。亦擅法書,陶宗儀稱其“書法渾厚奇秀”(《書史會要》卷五)?!?a target='_blank'>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薛逢詩集》10卷,《別紙》13卷?!?a target='_blank'>郡齋讀書志》卷四中著錄《薛逢歌詩》2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六、卷一九則記其《四六集》1卷、《薛逢集》1卷,諸書皆已散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薛逢詩1卷?!度圃娎m(xù)拾》補收詩2首,斷句1。
唐詩匯評
薛逢,生卒年不詳,字陶臣,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會昌元年(841),登進士第,授校書郎,佐崔鉉河中幕。大中中,歷萬年尉、秘書郎,直弘文館,預修《續(xù)會要》。遷侍御史、尚書郎、分司東都。咸通初,出為成都少滬,歷嘉、綿二州刺史,又曾更巴、蓬二州刺史。以太常少卿召還,后歷給事中、秘書監(jiān),卒。逢工詩,有《薛逢詩集》十卷、《別紙》十三卷、《賦集》十四卷,均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六
逢字陶臣。河東人。會昌中進士。累遷侍御史尚書郎。大中末出為巴州刺史。徙蓬州。入為太常少卿。遷秘書監(jiān)卒。

作品評論

滄浪詩話
薛逢最淺俗。
唐才子傳
逢天資本高,學力亦贍,故不甚苦思,而自有豪逸之態(tài)。第長短皆率然而成,未免失淺露俗,蓋亦當時所尚,非離群絕俗之詣也。
唐音癸簽
薛陶臣殊有寫才,不虛俊拔之目。長歌似學白氏,雖以此得名,未如七律多警。
《詩源辨體》
薛逢七言律《老聽笙歌》一篇,聲氣亦勝……其他人錄者,聲多宣朗,語多秾麗,亦有漸入纖巧者。
《唐詩箋要》
薛秘書詩看核典籍,略傷渾雅之氣,然初學于此籍手,亦登堂齋胾之一助也。
李滋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63 【介紹】: 唐宗室。宣宗第三子。封夔王。昭宗時與諸王分統(tǒng)諸軍衛(wèi)京師,韓建惡諸王擁兵權(quán),矯詔盡殺之,以謀反聞,天下稱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32—912 【介紹】: 五代時僧。婺州蘭溪人,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七歲投本縣和安寺出家??喙?jié)峻行,傳《法華經(jīng)》、《起信論》,精其奧義。錢镠重之。后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書,時人比之閻立本、懷素。善繪水墨羅漢,筆法堅勁夸張,世稱“梵相”。有詩名。嘗有詩云:“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比撕舻玫脕砗蜕小S小?a target='_blank'>禪月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32—912 字德隱,俗姓姜,婺州蘭溪(今浙江蘭溪)人。7歲出家,20歲受具足戒。懿宗咸通初往洪州游學,后漫游江西、吳越。僖宗乾符初返居婺州。昭宗乾寧元年(894)往錢塘謁錢镠,受禮遇。二年赴江陵依成汭。 天復二年(902)得罪成汭,流放黔州。冬潛逃南岳隱居。三年入蜀,為王建所重,賜號禪月大師,特建龍華院居之。后梁乾化二年十二月卒。生平見曇域《禪月集序》、《宋高僧傳》卷三〇。休十五、六歲即有詩名,后廣交詩友,與當代名詩人陳陶、方干、許棠、李頻、張為、曹松、吳融、羅隱、羅鄴、韋莊、齊己等皆有唱酬。又工書善畫。吳融稱:“上人之作,多以理勝,復能創(chuàng)新意,其語往往得景物于混茫自然之際?!?《西岳集序》)孫光憲稱其詩“骨氣混成,境意卓異”(《白蓮集序》)。今存《禪月集》25卷。《全唐詩》編為12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7首、斷句6,補題1首。
唐詩匯評
貫休(832-913),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俗姓姜,字德隱。少向佛,師安和寺僧圓貞。與鄰院童子處默于習經(jīng)之馀更相唱和,詩名漸著,大中中受成。咸通中,于洪州開元寺聽《法華經(jīng)》。數(shù)年后,親登講筵。后返婺州。乾寧初、謁浙東錢镠。西游江陵,初為成汭所禮,居龍興寺,后被譖,流放黔州。遂入蜀,王建甚禮遇之,呼為“得得來和尚”,賜號禪月大師,卒。休善畫,師閻立本,又工草書,世稱“姜體”。集初名《西岳集》,吳融為序;休卒后,弟子曇域集其詩丈為《禪月集》三十卷,今本存詩二十五卷,佚去文五卷。《全唐詩》編詩十二卷。
全唐詩補逸
貫休,俗姓姜氏,字德隱,蘭溪人。補詩二首。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貫休字德隱。俗姓姜氏。婺州蘭溪人。七歲投本邑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乾寧初獻詩吳越武肅王。復北謁荊帥成汭。后忤汭。黜出黔中。再游荊南。高季昌館之龍興寺。天復中入成都。王建留住東禪院。署號禪月大師。尋建龍華道場。令居之。累加龍樓待詔明因辨果功德大師翔麟殿引駕內(nèi)供奉經(jīng)律論道門選練教授三教元逸大師守兩川僧箓大師賜紫大沙門。梁乾化二年卒。年八十一。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字德隱。金華蘭溪姜氏子。七歲。父母使依邑之和安寺圓貞禪師。為童侍。日能誦法華經(jīng)。千言不啻。所居與處嘿鄰。而同時薙染。故襟誼視他尤密。每隔籬談論。旁聽皆驚異。始受具戒。詩名已大著。復往豫章。究經(jīng)論。郡太守王慥篤敬。后蔣瑰命監(jiān)洗懺戒壇。唐乾寧初。謁吳越王錢氏。因獻詩五章。章八句。以頌平越之功。王悅。贈遺豐腆。且樹碑。悉紀贊佐諸臣之名。而并列休詩于碑陰。以歸美朝廷。于是吳越獲賜鐵券。號功臣。則休與有力焉。休于書知六法。畫善水墨。眾安橋強氏。嘗請休作十八羅漢像。識者謂入神品。曰當吾下筆時。非想見其真。不敢也。 過歙。見唐安寺蘭阇梨。三年。南登衡岳。北訪荊帥成汭。汭加禮。館之龍興寺。會內(nèi)翰吳融謫宦。遂相追從。融為休。序其集。未幾。或有譖休于汭者。命遷公安。以待辨。乃題研寄意曰。入匣始身安。卒游蜀。署禪月大師。蜀主每見。則以得得來和尚呼之。蓋其初以詩獻蜀主。有三衣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之句也。乾化二年終。春秋八十一。葬成都北門外。塔曰白蓮。弟子曇域集其文。冠以融序。行世。名士韋藹議其著述。有風刺體。系乎教化。誠不在二李白賀下。又廣成先生杜光庭。評其書。瘦勁可愛。號姜體。韋莊詩曰。豈是為貧常見隔。定應嫌酒不相過。休肥而矬。蜀相王鍇影堂贊。殊能言其體裁。故茲聊舉其梗槩云。
宋高僧傳·卷第三十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二
釋貫休。字德隱。俗姓姜氏。金華蘭溪登高人也。七歲父母雅愛之。投本縣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日誦法華經(jīng)一千字。耳所暫聞不忘于心。與處默同削染。鄰院而居。每隔籬論詩互吟尋偶對。僧有見之皆驚異焉。受具之后詩名聳動于時。乃往豫章傳法華經(jīng)起信論。皆精奧義講訓且勤。本郡太守王慥彌相篤重。次太守蔣瑰開洗懺戒壇。命休為監(jiān)壇焉。乾寧初赍志謁吳越武肅王錢氏。因獻詩五章。章八句。甚愜旨遺贈亦豐。王立去偽功。朝廷旌為功臣。乃別樹堂立碑記同力平越將校姓名。遂刊休詩于碑陰。見重如此。休善小筆得六法。長于水墨形似之狀可觀。受眾安橋強氏藥肆請。出羅漢一堂云。每畫一尊必祈夢得應真貌。方成之。與常體不同。自此游黟歙與唐安寺蘭阇梨道合。后思登南岳。北謁荊帥成汭。初甚禮焉。于龍興寺安置。時內(nèi)翰吳融謫官相遇。往來論道論詩。融為休作集序則乾寧三年也。尋被誣譖于荊帥。黜休于功安。郁悒中題硯子曰。入匣始身安。弟子勸師入蜀。時王氏將圖僣偽。邀四方賢士。得休甚喜。盛被禮遇賜賚隆洽。署號禪月大師。蜀主常呼為得得來和尚。時韋藹舉其美號所長者。歌吟諷刺微隱存于教化。體調(diào)不下二李白賀也。至梁乾化二年終于所居。春秋八十一。蜀主慘怛一皆官葬。塔號白蓮。于城都北門外升遷為浮圖。乃偽蜀乾德中。即梁乾化三年癸酉歲也。休能草圣出。弟子曇域。癸酉年集師文集。首安吳內(nèi)翰序。域為后序。韋莊嘗贈詩曰。豈是為窮常見隔。只應嫌酒不相過。又廣成先生杜光庭相善。比鄉(xiāng)人也。休書跡好事者。傳號曰姜體是也。嘗睹休真相肥而矬。蜀宰相王鍇作贊。曇域戒學精微。篆文雄健。重集許慎說文。見行于蜀。有詩集。亞師之體也。

作品評論

吳融《禪月集序》
(貫休)上人之作,多以理勝,復能創(chuàng)新意,其語往往得景物于混茫之際,然其旨歸必合于道。太白、樂天既歿,可嗣其美者,非上人而誰?
孫光憲《白蓮集序》
議者以唐宋詩僧,唯貫休禪師骨氣混成,境意卓異,殆難儔敵。
鑒誡錄
唐有十僧詩,選在諸集中,唯禪月大師所吟千首,吳融侍郎序之,號曰《巨岳集》,多為古體,窮盡物情。議者稱白樂天為“廣大教化主”,禪月次焉。
五代詩話引《西清詩話》
至于羅隱、貫體,搏志于偏霸,爭雄逞奇,語欲高而意未嘗不卑,乃知天稟自然,有一定而不能易者。
瀛奎律髓
(貫休)為詩有極奇處,亦有太粗處?!氨M日覓不得,有時還自來”,為人嘲作《失貓》詩,此類是也。然道價甚高,年壽亦高。
唐才子傳
(貫)休一條直氣,海內(nèi)無雙,意度高疏,學問叢脞,天賦敏速之才,筆吐猛銳之氣,樂府古律,當時所宗。雖尚崛奇,每得神助,馀人走下風者多矣。昔謂“龍象蹴蹋,非驢所堪”,果憎中之一豪也。后少其比者,前以方支道林、不過也。
唐音癸簽
貫休詩奇思奇句,一似從天墜得;無奈發(fā)村,忽作怒罵、令人不堪受。
《載酒園詩話又編》
詩至晚唐而敗壞極矣,不待宋人……甚則粗鄙陋劣,如杜荀鶴、僧貫休者。貫休村野處殊不可耐。如《懷素草書歌》中云:“忽如鄂公喝住單雄信,秦王肩上搭著棗木??!贝撕萎悅岣杆膬涸~?又如《山居》第八篇末句云:“從他人說從他笑,地覆天翻也只寧?!必M不可丑!然猶在周存、盧延讓上,以尚有“葉和秋蟻落、僧帶野云來”、“青云名士如相訪,茶渚西峰瀑布冰”數(shù)語,殊涵清氣也。
《東目館詩見》
貫休不肯平易,時極嵚崎之致,而意旨頗嫌徑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