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882
【介紹】:
清江蘇金匱人,字姚臣,號潛叔。同治六年副優(yōu)貢生。五歲能作懸腕大字。工詩古文,精通地理。有《霜杰齋詩稿》、《俟實齋文稿》。
晚晴簃詩匯·卷一六九秦寶璣,字潛叔,一字姚臣,金匱人。有《霜杰齋詩》。
人物簡介
滄海遺珠劉傳任,字濟臣,直隸鹽山人。同治十二年拔貢,官河南修武縣知縣。著有《滄海云館詩》
人物簡介
維基劉如煇(1853年—卒年不詳),字偉臣,號緯丞。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原為附貢生。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科順天鄉(xiāng)試副榜。五年(1879年)己卯科鄉(xiāng)試南元。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第二甲第十三名進士出身。歷官戶部福建司主事加三級,截取浙江即補知縣,加同知銜。歷署浙江嘉善縣、慈溪縣、富陽縣知縣。度支部奏調入都特用為度支部主事、加四品銜、制用司行走。遇覃恩加三級獎給,從二品封典。例授中憲大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清滿洲正黃旗人,顏札氏,字舜臣。光緒三年進士。官至國子監(jiān)司業(yè)。以孝友稱。
維基治麟(1844年—1887年),顏札氏,字安甫,號舜臣、筱坪,滿洲正黃旗人。進士出身。蔭生。光緒二年(1876年),鄉(xiāng)試中舉。光緒三年(1877年),登進士。光緒三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六年四月,散館后,授翰林院編修。光緒五年,任武英殿協(xié)修。次年授翰林院編修。光緒八年,任國子監(jiān)司業(yè)。
人物簡介
維基袁韻春,字履臣,貴州貴陽人,同進士出身。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進士,三甲一百六十七名,后官四川巴縣知縣。
人物簡介
二十世紀詩詞文獻匯編裘祖誥,字伯芙,又字訓臣,(1844—1934),河間市行別營村人。清御史裘曉華長子,與弟祖詒(字仲禺,號翼庵)俱有才名,兄弟同科考中舉人,一時傳為佳話。祖詒特慧,多病未仕;祖誥青云得志,曾兩次為慈禧召見,并先后任云南楚雄府、山東萊州府知府,宦途20馀年。年近花甲,乞養(yǎng)還鄉(xiāng),日以詩字自娛。其為詩敦厚樸實,才情并茂,格律嚴謹,佳句天成。按裘氏為河間書香望族,族中嫡系,多存先輩詩文墨寶;惜“文革”期間,慘遭佚毀。本書所選詩稿為祖詒嫡孫之桓先生(字肇初,1912—1994)珍藏。之桓過世,由族人裘文博同志整理復印。誠乃“百歷風雷馀燼火,支言片語亦黃金”,詩家幸,后人尤幸!
人物簡介
維基談國政(1844年—?),字正己,號撫臣,廣州駐防漢軍鑲白旗人,同進士出身。,女婿商衍鎏。同治癸酉科舉人,光緒九年(1883年),參加癸未科殿試,登進士三甲62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簽分發(fā)各省,以知縣即用。歷署河南項城縣知縣,戊子科河南鄉(xiāng)試同考官、己丑科河南鄉(xiāng)試外收掌官,滎澤縣知縣,光州直隸州知州,賞戴花翎,誥授朝議大夫。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七四柯逢時,字遜庵,武昌人。光緒癸未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官至江西巡撫。
維基柯逢時(1845年—1912年),字懋修,號遜庵、巽庵、巽庵、翼庵、欽臣,湖北省武昌府武昌縣(今湖北省鄂城縣)人,進士出身。同治九年,鄉(xiāng)試中舉;光緒九年,登進士,改庶吉士。光緒十二年,任翰林院編修。光緒十四年,任陜西學政。光緒十八年,任國史館協(xié)修官、會典館協(xié)修官。光緒十九年,升任會典館繪圖處幫總纂官、山東鄉(xiāng)試副考官。光緒二十年,任教習庶吉士、兩淮鹽運使。光緒二十六年,升任江西按察使。次年,升任湖南布政使、江西布政使。后護理江西巡撫。光緒二十九年,任廣西巡撫。光緒三十年,任貴州巡撫,光緒三十一年,任戶部右侍郎。光緒三十二年,任廣西巡撫、統(tǒng)稅大臣。光緒三十四年,任浙江巡撫,以督辦土藥統(tǒng)稅大臣兼。其還擔任湖北商辦鐵路公司名譽總理、武昌保安社社長。
人物簡介
維基袁鎮(zhèn)南(1845年—1925年),字保臣,號辛坡,奉天奉天府遼陽州人。進士出身。光緒二年(1876年),參加丙子恩科會試,得貢士第65名。殿試登進士2甲第56名。同年五月(6月3日),改庶吉士。光緒三年四月癸丑(1877年6月9日),翰林院散館,著以即用知縣。歷河南桐柏、永城、祥符、河內知縣,升光州知州,開封府、河南府、懷慶府知府。
人物簡介
維基樂理瑩,字燮臣,貴州貴陽人,進士出身。光緒二年(1876年)清德宗登極丙子恩科進士,二甲一百十五名,后官山東昌邑知縣。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七○劉曾騄,字驤臣,祥符人。光緒丙子進士,官茌平知縣。有《夢園詩集》。
維基劉曾騄,字驤臣,河南省開封府祥符縣人,清朝官員、學者、詩人。同進士出身。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六五羅大佑,字谷臣,江西德化人。同治辛未進士,歷官臺灣知府。有《粟園詩鈔》。
全臺詩羅大佑(?~1888),號谷臣,江西德化(今江西省九江縣)人,清同治十年(1871)進士。以知縣即用,簽掣福建。因政聲卓著,人稱「羅青天」。曾先后任永安、晉江知縣。光緒十三年(1887)春,臺灣巡撫劉銘傳檄調至臺,委署臺南府篆,順道清丈彰化、嘉義二縣清賦事。時逢彰化不靖,南北道路多阻,羅大佑奉憲籌辨城防,以道理勸諭善良百姓,以嚴格法律收攝頑強人民,郡城因此得以安定。光緒十四年(1888)二月,郡試,抱病校士;四月,卒于任上。 羅氏工詩,在臺公馀,常與臺灣道唐景崧及府城文人于府署內斐廷詩酒酬酢。病逝后,門人林仲良將其遺稿輯為《栗園詩鈔》,刊于福州,計古今體詩一百五十八首。唐景崧在該書之跋文中謂其詩:「取法甚正,書味盎然,古體尤規(guī)矩準繩。一切空疏者、囂張者,涂擇碎金零粉而無生氣者,皆未足以語此。蓋學人之詩,寢饋于唐宋諸大家也深矣!」民國七十一年(1982)侄孫羅其濡蒐集羅氏遺著,經(jīng)黃典權、李國梁校對后,由臺南市文獻委員會刊印。茲據(jù)此為底本,進行編校。(施懿琳撰)
維基羅大佑(1846年—1889年),清朝官員,號谷臣,江西九江府德化縣人。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進士。赴福建以知縣即用,歷任建安、惠安、永安、晉江、閩縣等知縣。羅大佑于光緒十四年(1888年)接替程起鶚,于臺灣擔任臺南府知府。管轄約今臺灣南部之嘉義縣、嘉義市、臺南市全境及高雄市部份區(qū)域。該區(qū)域面積約為4500平方公里,也是當時臺灣島之漢人集中地所在之一。翌年,卒于任。清追贈太仆寺正卿。當?shù)厝嗣窀衅涞拢瑢=ò私羌o念亭一座,名“羅公亭”。
人物簡介
二十世紀詩詞文獻匯編曾國才(1848—1918),字華臣,四川簡陽縣人。尊經(jīng)書院肄業(yè),主講簡陽鳳鳴、鳳翔兩書院。有《橘園詩抄》六卷。
人物簡介
維基松廷(1848年—?),字叔愷,號堯臣、繼云,烏蘇氏,滿洲鑲紅旗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同治甲子科舉人,光緒十二年(1886年),參加光緒丙戌科殿試,登進士三甲6名。同年五月,授國子監(jiān)助教、候選堂主事。
人物簡介
維基文治(1848年—1910年),費莫氏,字熙臣,號叔平,滿洲鑲紅旗人,同治甲子舉人,乙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先后任詹事府少詹事,鴻臚寺卿,內閣學士,福建、甘肅鄉(xiāng)試考官,兵部右侍郎,以及浙江、廣東等地學政。兄文澄,同治二年癸亥科進士。
維基文治(1848年—1910年),費莫氏,字熙臣,號叔平,滿洲鑲紅旗人,同治甲子舉人,乙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先后任詹事府少詹事,鴻臚寺卿,內閣學士,福建、甘肅鄉(xiāng)試考官,兵部右侍郎,以及浙江、廣東等地學政。兄文澄,同治二年癸亥科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