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980,分199頁顯示  上一頁  183  184  185  186  187  189  190  191  192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林鳳祥( 鳳翔 靖胡侯、求王 )
梁成富( 啟王 )
古隆賢( 奉王 )
錢桂仁( 貴仁 得勝、德勝、安邦、百順 比王 )
顏卓之(鶴臣 )
黃呈忠( 寶天義、戴王 )
余上華(芾臣 黼丞 )
周春(春之 懷王 )
周達武(夢熊 渭臣 )
牛宏升( 洛紅 荊王 )
練業(yè)坤( 輪天義、梯王 )
蕭翰慶(黼臣 壯節(jié) )
賴文光( 杰天義、遵王 )
孫家鼐(燮臣 文正 容卿、蟄生、澹靜老人 )
張宗愚( 梁王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25—1855 【介紹】: 名一作鳳翔。廣西桂平人,原籍廣東揭陽,又有廣西武緣、貴縣之說。清咸豐元年,在永安州參加太平軍。歷御林侍衛(wèi)、指揮、檢點。攻武昌時,率先登城。破南京時,又破儀鳳門。隨即攻克揚州,切斷清朝漕運通道。同年,以天官副丞相,與李開芳率師北伐。北伐軍取道浦口,經皖入豫,渡黃河,入晉南,折回河南,北奪臨洺關,擊潰直隸總督訥爾經額軍,長驅北進。封靖胡侯。至楊柳青后,攻天津受阻,屯靜海,與獨流鎮(zhèn)李開芳軍相呼應。天寒糧乏,后援不繼,被迫南撤。五年春,于連鎮(zhèn)受傷被俘,旋在北京就義。追封求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65 【介紹】: 清廣西郁林人。太平天國將領,參加金田起事。清咸豐十年為太平軍則天義,后封啟王。本為陳玉成部將。自同治元年起,進軍西北,轉戰(zhàn)陜西、河南、湖北、江西、甘肅等地。同治四年攻克階州,不久城陷受傷被執(zhí)不屈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1826—? 【介紹】: 清廣西人。加入太平軍。清咸豐三年升監(jiān)軍,又升金四總制,守天京太平門。六年,進援湖北武昌,后轉戰(zhàn)江西、安徽。曾參與摧毀江南大營之役。同治元年封奉王。次年逼祁門。后又降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66 【介紹】: 名一作貴仁。清安徽桐城人,又名得勝、德勝、安邦、百順。一度參加太平軍,為李秀成部將。咸豐十年,任忠殿承宣、慷天燕,守常熟、昭文,管理民事。旋移守杭州。同治元年封為主將。與常熟守將駱國忠通謀叛亂。三年春,封比王。同年在杭州降清,官都司。后在廣東嘉應州被太平軍擊斃。
顏卓之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顏卓之,字鶴臣,貴州大方人,進士出身。
黃呈忠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26—? 【介紹】: 清廣西人,太平軍將領。咸豐十年太平軍封寶天義,任殿左軍主將。次年底,攻占寧波,宣布準許外國人通商。進封戴王。拒絕外國侵略者拆除炮臺等無理要求,堅決抵抗英法與清軍進攻,同治元年擊斃“常勝軍”頭目華爾。后轉攻江西撫州、建昌,戰(zhàn)敗南走入閩。四年占領漳浦。不久失守。后事不詳。

人物簡介

維基
余上華(1827年—1892年),字芾臣,號黼丞,陜西興安府平利縣(今陜西省平利縣)人,進士出身。
周春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廣東人,即周培春,或名春之,渾名“豆皮春”。廣東三合會首領之一。咸豐四年起事攻廣州,圍韶州,后加入太平軍,咸豐六年后任指揮、總制,隨石達開獨立行動,后又脫離石達開東走,與李世賢部會合,反攻皖南,失敗,封懷王。同治二年,進逼鎮(zhèn)江,謀北渡長江未成。后不詳。
周達武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27—1894 【介紹】: 清湖南寧鄉(xiāng)人,字夢熊,號渭臣。咸豐同治間先從李續(xù)賓與太平軍戰(zhàn)于鄂皖,敗于三河。后隨駱秉章入蜀,征討石達開、陳德才部。所部能戰(zhàn)而無紀律。官終甘肅提督。
牛宏升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67 【介紹】: 名一作洛紅。安徽亳州人。捻軍將領之一。同治二年張樂行等敗死后,率部與太平軍陳德才、賴文光聯合。太平天國封為荊王。捻軍分為東西兩支后,從賴文光所統(tǒng)東捻軍,轉戰(zhàn)中原各地。清軍曾拘捕其母下獄,使人招降,他堅決拒絕,后在山東日照境內陣亡。
練業(yè)坤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27—1863 【介紹】: 清廣西人,一作廣東人。參加太平軍。后隸李世賢部。咸豐十年封輪天義。曾率軍進逼祁門,斷曾國藩湘軍糧道。同治二年封梯王。翌年,回援天京。后天京東南要塞印子山失守,率軍反攻,敗死。其墓碑現存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27—1860 【介紹】: 清湖南清泉人,字黼臣。咸豐間投湘軍水師,官至道員。十年,率兵援湖州,戰(zhàn)死。謚壯節(jié)。
賴文光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27—1868 【介紹】: 清廣西人,祖籍廣東嘉應州。太平軍將領。道光末,參加金田起事。天京變亂后,隨陳玉成作戰(zhàn),參加擊破第二次江南大營之役。封杰天義,又晉封遵王。同治元年,奉命與陳得才等遠征陜西,擴充兵力。三年,回師救天京,至湖北,天京已陷。遂與捻軍會合,采運動戰(zhàn)術,以走制敵,使清僧格林沁軍奔馳于皖、豫、蘇、魯間,終獲曹州高樓寨戰(zhàn)役大捷,擊斃僧格林沁。復于河南突破曾國藩湘淮軍防線,分捻軍為東、西兩路,與任化邦率東捻軍轉戰(zhàn)中原,屢獲勝利。六年,為李鴻章軍困于蘇魯海隅,兵力損失殆盡。次年,南下至揚州被俘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28—1909 【介紹】: 清安徽壽州人,字燮臣。咸豐九年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光緒間毓慶宮行走,與翁同龢同為帝師。歷工、禮、吏、戶各部尚書。戊戌新政時為管學大臣,管理官書局,開辦京師大學堂。以反對廢立,引病解職。辛丑議和后拜武英殿大學士,任學務大臣,充資政院總裁。卒謚文正。
維基
孫家(1827年—1909年),字燮臣,號容卿、蟄生,別號澹靜老人,安徽省鳳陽府壽州(今淮南市壽縣)人,晚清狀元、政治家。咸豐九年(1859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出湖北學政,升侍講、侍讀。入值上書房。光緒四年(1878年),命在毓慶宮行走,與翁同龢同任光緒帝師。歷升侍講學士、侍讀學士、侍郎等職。光緒二十年(1894年),孫家鼐反對為朝鮮的宗主權與日本開戰(zhàn),力言「釁不可啟」,主張妥協(xié),與李鴻章的見解不謀而合。二十四年,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成立,任第一任管學大臣。三十三年,與溥倫同任資政院總裁,妥擬院章,籌畫立憲事宜。 戊戌變法期間,孫家鼐主張向歐美學習,指出「中國以禮教為建邦之本,綱常名義,萬古常新」,變法乃維護清廷統(tǒng)治的工具,固有制度不可打破,與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的主張不同。二十四年,慈禧發(fā)動戊戌政變,停止新政,囚禁光緒帝,殺「戊戌六君子」。孫家鼐變法立場較溫和,遂未被追究。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fā),帝后西行陜西,孫家鼐被啟用為禮部尚書。還京后,任體仁閣大學士,歷轉東閣、文淵閣、武英殿大學士,充學務大臣,注重實學,并與張百熙等制定《奏定學堂章程》,開展教育改革。后與慶親王奕劻、軍機大臣瞿鴻禨總責核定改革官制。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賞太子太傅。宣統(tǒng)元年,孫家鼐病逝,晉贈太傅,謚文正。《清史稿》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68 【介紹】: 清安徽亳州人,清代官書改“宗”為“總”,別號“小閻王”。張洛行侄。太平天國封為梁王。本為捻軍黃旗將領。同治初,與陳得才、賴文光所率太平軍相結。天京陷落后,進而與賴文光等軍合并,共殲僧格林沁馬隊。后分為東、西捻軍。宗愚率西捻軍自河南至陜西,殲湘軍劉蓉部。為解東捻軍圍,回師東進,經山西入直隸,進迫盧溝橋,震動清廷。旋以敵軍大集,轉而南下山東,為李鴻章、左宗棠部所圍,軍覆投水,后生死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