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塊肉馀生錄(塊肉馀生錄)  拼音:kuài ròu yú shēng lù
書名。英國小說家狄更斯所著的小說杰作,描述大衛(wèi)出身貧寒,歷盡艱辛,終獲成功的故事,為作者的自敘傳。也譯作「大衛(wèi)。高伯菲爾」。
《國語辭典》:朱門酒肉臭(朱門酒肉臭)  拼音:zhū mén jiǔ ròu chòu
形容富貴人家的奢華。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國語辭典》:沒肉也有四兩豆腐(沒肉也有四兩豆腐)  拼音:méi ròu yě yǒu sì liǎng dòu fu
(諺語)比喻每個人多少都有點自尊或能力。《醒世姻緣傳》第八七回:「怎么來!人臉上沒肉也有四兩豆腐!難道叫人這們砢磣拉拉的爭,我又好留你的?」
《國語辭典》:別人肉帖不在腮頰上(別人肉帖不在腮頰上)  拼音:bié rén ròu tiē bù zài sāi jiá shàng
(諺語)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隨意取用。明。馮惟敏〈醉太平。勸哥哥自想〉曲:「別人肉帖不在腮頰上,愛便宜見放著傍州樣?!?/div>
《國語辭典》:拆骨還父,割肉還母(拆骨還父,割肉還母)  拼音:chāi gǔ huán fù,gē ròu huán mǔ
相傳哪吒剖腹剜腸,剔骨肉還給父母,一說是因哪吒闖禍,析骨割肉以免連累父母。見《封神演義》第一三回。另一說是哪吒為了現(xiàn)本身向父親說法而割骨肉。見《五燈會元。卷二。那叱太子》。后用以比喻全盡孝道。明。康海《中山狼》第四折:「受了爹娘撫養(yǎng),不能報答。只道爹娘沒些掙挫,便待拆骨還父,割肉還母,才得亨通?!?/div>
《國語辭典》:肉中刺,眼中釘(肉中刺,眼中釘)  拼音:ròu zhōng cì,yǎn zhōng dīng
肌肉中的小刺,眼睛上生的疔瘡。比喻極端憎惡而急于除去的事物?!?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八○回:「快叫個人牙子來,多少賣幾兩銀子,拔去肉中刺,眼中釘,大家過太平日子?!挂沧鳌秆壑叙?,肉中刺」。
《國語辭典》:手心手背都是肉  拼音:shǒu xīn shǒu bèi dōu shì ròu
原指手心和手背的肉都長在同一只手上。后比喻相對的雙方都同等重要。如:「兒子、女兒我都一樣疼,要知道手心手背都是肉?!?/div>
《國語辭典》:起死人,肉白骨  拼音:qǐ sǐ rén,ròu bái gǔ
使死人復(fù)生、白骨長肉。比喻給人深厚的恩德。語本《國語。吳語》:「君王之于越也,系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國語辭典》:羊肉落在狗嘴里(羊肉落在狗嘴里)  拼音:yáng ròu luò zài gǒu zuǐ li
(諺語)比喻條件好的女子嫁給了條件差的男子。如:「《水滸傳》里的潘金蓮嫁給武大郎后,不時怨嘆自己是『羊肉落在狗嘴里』。」
《國語辭典》:佛在心頭坐,酒肉腑腸過(佛在心頭坐,酒肉腑腸過)  拼音:fó zài xīn tóu zuò,jiǔ ròu fǔ cháng guò
(諺語)謂修行只須虔誠,不必拘泥于是否吃素?!缎咽篮阊浴>矶?。薛錄事魚服證仙》:「人人修善,全在自己心上,不在一張口上。故諺語云:『佛在心頭坐,酒肉腑腸過。』」
《國語辭典》: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  拼音:méi chī guò zhū ròu,yě jiàn guò zhū pǎo
(諺語)比喻見識再少也會懂得一些。《紅樓夢》第一六回:「你也太操心了,難道大爺比咱們還不會用人,偏你又怕他不在行了,誰都是在行的,孩子們已長的這么大了,沒吃過豬肉,也看見過豬跑?!?/div>
《國語辭典》:大秤分金銀,大碗吃酒肉(大秤分金銀,大碗吃酒肉)  拼音:dà chèng fēn jīn yín,dà wǎn chī jiǔ ròu
用大秤稱金銀,用大碗吃酒肉。形容強(qiáng)盜生涯?!端疂G傳》第一二回:「不如只就小寨歇馬,大秤分金銀,大碗吃酒肉,同做好漢。」
《國語辭典》:黑頭蟲兒不可救,救之就要吃人肉(黑頭蟲兒不可救,救之就要吃人肉)  拼音:hēi tóu chóng ér bù kě jiù,jiù zhī jiù yào chī rén ròu
(諺語)不要幫助壞人,因為若救了他們,反而會被恩將仇報,自招災(zāi)禍?!督鹌棵贰返诰啪呕兀骸改闳绾螌σ鶍D說倒要害我?我尋得你來不是了!反恩將仇報?常言:『黑頭蟲兒不可救,救之就要吃人肉?!弧?/div>
《國語辭典》:骨頭里掙出來的錢才做得肉(骨頭里掙出來的錢才做得肉)  拼音:gú tou li zhèng chū lái de qián cái zuò de ròu
(諺語)比喻一定得是用自己勞力所賺的錢,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真正對自己有益?!?a target='_blank'>儒林外史》第二五回:「當(dāng)年在安東縣曾賞過我五百兩銀子,我不敢受。自己知道是個窮命,須是骨頭里掙出來的錢才做得肉?!?/div>
《國語辭典》: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  拼音:yáng ròu bù céng chī,kōng rě yī shēn shān
(諺語)比喻不但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反而惹了一身麻煩?!?a target='_blank'>儒林外史》第一二回:「若是同人合火,領(lǐng)了人的本錢,他只要一分八釐行息,我還有幾釐的利錢。他若是要二分開外,我就是『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