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87詞典 2分類詞匯 285
共287,分20頁(yè)顯示  上一頁(yè)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yè)
分類詞匯(續(xù)上)
維制
誓詞
鈐制
寬放
檢飭
蕩佚
小鞋
御轡
漫散
束教
儀禁
檢柙
閑檢
失檢
嚴(yán)勒
《漢語大詞典》:維制(維制)
約束制衡。新唐書·李絳傳:“ 兩河 所懼者,部將以兵圖己也,故委諸將總兵,皆使力敵任均,以相維制,不得為變?!?span id="z22mdxl"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四年》:“議者欲廢樞密院歸兵部,帝曰:‘祖宗不欲兵權(quán)歸有司,故專命官統(tǒng)之,互相維制,何可廢也!’”
《國(guó)語辭典》:誓詞(誓詞)  拼音:shì cí
立定決心的言辭。如:「宣讀誓詞」。
《漢語大詞典》:鈐制(鈐制)
猶鉗制。限制約束。新唐書·皇甫鎛傳:“久之,遷吏部員外郎,典南曹,鈐制吏姦,稍知名。”明史·四川土司傳一·四軍民府:“﹝ 烏撒 ﹞父子各據(jù)一方,且壤地相接,無他郡縣上司以隔絶鈐制之?!?章炳麟 《記政聞社員大會(huì)破壞狀》:“觀其上、下二院所以并設(shè),豈故為鈐制哉?”
《漢語大詞典》:寬放(寬放)
少約束,放蕩不羈。三國(guó)志·魏志·崔琰傳:“ 袁 族富彊,公子寬放,盤游滋侈,義聲不聞?!?/div>
《漢語大詞典》:檢飭(檢飭)
(1).謂檢點(diǎn),自我約束。 宋 岳飛 《辭男云特轉(zhuǎn)恩命第二札》:“以孱陋之資,將軍旅之眾,顧惟匪稱夙夜,惶懼惟恐,檢飭修省,有所未至,不足以服眾。”明史·蜀獻(xiàn)王椿傳:“自 椿 以下四世七王,幾百五十年,皆檢飭守禮法,好學(xué)能文?!?br />(2).整治。 清 曾國(guó)藩 《臺(tái)洲墓表》:“饎爨必躬,在視必恪,賓祭之儀,百方檢飭。”
《漢語大詞典》:蕩佚(蕩佚)
放縱;不受約束。后漢書·馮衍傳下:“常務(wù)道德之實(shí),而不求當(dāng)世之名,闊略杪小之禮,蕩佚人閒之事。” 李賢 注:“放蕩縱逸,不拘恒俗也?!?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二》:“圣人之治天下也,未嘗不可以蕩佚簡(jiǎn)易者為之?!?陶曾佑 《論文學(xué)之勢(shì)力及其關(guān)系》:“用之於不善,實(shí)足以滅國(guó)絶種,伏億萬里之病根,而蕩佚意志,錮蔽見聞……又其微焉者也?!?/div>
《國(guó)語辭典》:小鞋  拼音:xiǎo xié
1.尺寸較小的鞋子。如:「她穿了一雙繡花小鞋?!?br />2.比喻暗中給人難堪、限制。如:「他老是給人穿小鞋,一點(diǎn)都不留情面?!?/div>
《漢語大詞典》:御轡(御轡)
(1).馬韁繩。喻指控制、約束之物。后漢書·虞詡傳:“法禁者俗之隄防,刑罰者人之御轡。”一本作“ 銜轡 ”。
(2).駕馭車馬。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陸逞神道碑》:“豈若五王登朝,必司賓主之禮;六龍御轡,取定鸞和之節(jié)?!?倪璠 注:“駕部掌車輿牛馬等物,故云是矣?!?br />(3).比喻控御天下。 南朝 梁 沈約 《齊明帝謚議》:“御轡不迷,寧藉聽於襄野;大川可濟(jì),不待備於舟檝?!?/div>
《漢語大詞典》:漫散
猶散漫。隨隨便便,不受約束。 清 戴震 《原善下》:“見奪而沮喪,漫散無檢押,心任其責(zé)也?!?許地山 《春桃》:“其實(shí),他這兩天在道上漫散地走,不曉得要往那里去?!?/div>
《漢語大詞典》:束教
謂受名教約束。 南朝 宋 鮑照 《松柏篇》:“追憶世上事,束教已自拘?!?/div>
分類:名教約束
《漢語大詞典》:儀禁(儀禁)
禮儀的約束。 漢 荀悅 《漢紀(jì)·昭帝紀(jì)》:“縱情遂欲,不顧禮度;出入游放,不拘儀禁。”
分類:禮儀約束
《漢語大詞典》:檢柙(檢柙)
亦作“ 檢押 ”。
(1).猶規(guī)矩,法度。漢書·揚(yáng)雄傳下:“君子純終領(lǐng)聞,蠢廸檢押?!?顏師古 注:“檢押,猶隱栝也,言動(dòng)由檢押也。”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故檢柙之臣,不虛於側(cè)?!?宋 沈括 《夢(mèng)溪筆談·雜志二》:“ 張乖崖 鎮(zhèn) 蜀 ,當(dāng)遨游時(shí),士女環(huán)左右,終三年未嘗回顧。此君殊重厚,可以為薄夫之檢押?!?br />(2).矯正,約束。東觀漢記·杜林傳:“ 成王 深知其終卒之患,故以 殷 民六族分 伯禽 ……檢柙其姦宄?!?漢 王充 論衡·對(duì)作:“ 孔子 作春秋……所以檢柙靡薄之俗者,悉具密致?!?清 侯方域 《蹇千里傳》:“ 千里 自以貴臣,坐排斥,意常怏怏,不檢柙,時(shí)出行林薄間,猝為虎所殺?!?章炳麟 《訄書·訂文》:“故經(jīng)説上下,權(quán)輿於是,龍施相紹,其流遂昌,辯士凌誶,固非韻文所能檢柙矣?!?br />(3).保護(hù)書籍的封套。說文·木部:“梜,檢柙也?!?段玉裁 注:“檢柙皆函物之偁,然則梜亦謂函物之器也?!?/div>
《漢語大詞典》:閑檢(閑檢)
約束檢點(diǎn)。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十:“ 韓熙載 才名遠(yuǎn)聞……畜聲樂四十餘人,閑檢無制,往往時(shí)出外齋,與賓客生徒雜處。”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shí)·尺牘新鈔:“ 吳曰庸 第 《與友》‘前人著《翦燈餘話》,遂以此妨瞽宗之祀。一朝臣於公會(huì)處出此書,亦為物類所鄙。此不過 唐 小説之流,而識(shí)者猶惜閑檢如此?!?/div>
《國(guó)語辭典》:失檢(失檢)  拼音:shī jiǎn
疏于檢點(diǎn)而犯了錯(cuò)誤。如:「行為失檢」。清。黃鈞宰《金壺浪墨。卷五。婢女代嫁》:「朱私語同官曰:『此我失檢,不知云汀家亦有碧蓮姊也。』」
《漢語大詞典》:嚴(yán)勒(嚴(yán)勒)
嚴(yán)加約束。金史·移剌福僧傳:“沿邊軍官私役軍人,邊防不治,及擾動(dòng)等事,按察司專一體究,各路宣差提控,嚴(yán)勒禁治?!?/div>
分類: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