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87詞典 2分類詞匯 285
共287,分20頁顯示  上一頁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管束
任氣
教約
營伍
執(zhí)縛
系絆
漫士
禮用
樽節(jié)
收束
脩飭
放佚
斂然
淺帶
自繩
《國語辭典》:管束  拼音:guǎn shù
管理約束?!都t樓夢》第六二回:「這些人因賈母、王夫人不在家,沒了管束,便任意取樂,呼三喝四,喊七叫八?!?/div>
《國語辭典》:任氣(任氣)  拼音:rèn qì
1.意氣用事?!度龂?。卷五五。吳書。凌統(tǒng)傳》:「勤剛勇任氣,因督祭酒,陵轢一坐,舉罰不以其道。」
2.文章的氣勢連貫。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書記》:「宜條暢以任氣,優(yōu)柔以懌懷?!?/div>
《漢語大詞典》:教約(教約)
教訓(xùn)約束。舊唐書·高駢傳:“但守君臣之軌儀,正上下之名分,宜遵教約,未可隳凌?!?span id="f6pq99w" class="book">《新唐書·于志寧傳》:“忠孝不兩立,今太子須人教約,卿彊起,為我卒輔道之。”
《漢語大詞典》:營伍(營伍)
(1).軍隊(duì)的行列。亦指對士兵約束;軍政軍紀(jì)。北史·史萬歲傳:“ 萬歲 為將,不修營伍,令士卒各隨所安?!?span id="z3iasuo" class="book">《清史稿·高宗紀(jì)一》:“以 訥親 奏查閲 河南 、 江南 營伍廢弛,上曰:‘可見外省大吏無一不欺朕者?!?br />(2).猶軍隊(duì)。明史·鄭曉傳:“今兵事方棘,而所簡聽征京軍三萬五千人,乃令執(zhí)役赴工,何以備戰(zhàn)守?乞歸之營伍。”清史稿·兵志三:“今北方各省營伍,由新建軍遣員教習(xí);南方各省營伍,由自強(qiáng)軍遣員教習(xí)?!?br />(3).借指士兵或軍人。南齊書·東昏侯紀(jì):“凡所任仗,盡慝窮姦,皆營伍屠販,容狀險(xiǎn)丑。”魏書·李孝伯傳:“此城內(nèi)有數(shù)州士庶,工徒營伍猶所未論?!?span id="ui1me1z" class="book">《宦?!?/span>第一回:“原來這位廉訪姓 金 ,單名一個(gè) 翼 字,卻是個(gè)營伍出身?!?/div>
《漢語大詞典》:執(zhí)縛(執(zhí)縛)
(1).逮捕;捆綁。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及臣得罪,近王者不見臣,縣令者迎臣執(zhí)縛,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而止?!?span id="m8odkri" class="book">《史記·陳丞相世家》:“ 高帝 豫具武士,見 信 至,即執(zhí)縛之,載后車?!?span id="tvuixby" class="book">《水滸傳》第七一回:“ 宋江 道:‘休要執(zhí)縛,好生叫上關(guān)來?!瘺]多時(shí),解到堂前?!?br />(2).猶約束,束縛。 明 袁中道 《〈中郎先生全集〉序》:“先生詩文如《錦帆》《解脫》,意在破人之執(zhí)縛?!?/div>
《漢語大詞典》:系絆(繫絆)
猶羈絆。《淮南子·精神訓(xùn)》:“系絆其足,以禁其動?!?br />(1).約束羈絆。 唐 白居易 《題報(bào)恩寺》詩:“好是清涼地,都無繫絆身?!?span id="elnijf1" class="book">《敦煌曲子詞·十二時(shí)》:“十齋八戒有功勞,六道三涂無繫絆?!?br />(2).牽纏;拴束。 宋 張先 《蝶戀花》詞之三:“絮軟絲輕無繫絆,煙惹風(fēng)迎,併入春心亂?!?明 袁宏道 《乞改稿五》:“語有之:‘君行令,臣行意?!衽_臺令固在必行矣,職之意寧可繫絆枷杻之耶?”
《漢語大詞典》:漫士
不受世俗約束的文人。 宋 鄧椿 畫繼卷三:“ 襄陽 漫士 米黻 ,字 元章 ,嘗自述云:‘黻即芾也’,即作 芾 ?!?清 吳偉業(yè) 《途中遇雪即事言懷》詩:“老宜稱漫士,窮喜備殘黎?!?/div>
《漢語大詞典》:禮用(禮用)
謂用禮儀約束。三國志·蜀志·來敏傳“坐事去職” 裴松之 注引《亮集》:“昔 成都 初定,議者以為 來敏 亂羣,先帝以新定之際,故遂含容,無所禮用?!?/div>
《漢語大詞典》:樽節(jié)(樽節(jié))
(1).節(jié)省。樽,通“ 撙 ”。 宋 崔與之 《重建東岳行宮記》:“ 張 侯鼎來,樽節(jié)浮費(fèi),纔數(shù)月而公帑充牣。” 清 錢謙益 《南京工部營繕清吏司郎中姚之光授奉政大夫制》:“鳩僝之務(wù)惟勤,樽節(jié)之功斯著?!?br />(2).精練;洗練。 清 方東樹 《書惜抱先生墓志后》:“先生之文,紆餘卓犖,樽節(jié)櫽括,託於筆墨者凈潔而精微?!?br />(3).抑止,約束。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天地五·生克制化:“土尅水,水盛則喜土尅,是為樽節(jié)隄防?!?/div>
《國語辭典》:收束  拼音:shōu shù
1.捆綁、束縛?!对娊?jīng)。小雅。白華》:「白華管兮,白茅束兮」?jié)h。鄭玄。箋:「菅柔忍中用矣,而更取白茅收束之?!?br />2.約束。清。采蘅子《蟲鳴漫錄》卷一:「自揣才不及,故藉是以收束身心,培養(yǎng)元?dú)??!?br />3.結(jié)束。如:「這部小說寫到男女主角重逢,也就收束了。」
《漢語大詞典》:脩飭(脩飭)
(1).謹(jǐn)慎整飭,不違禮義。荀子·君道:“脩飭端正,尊法敬分而無傾側(cè)之心?!?span id="ta2q87t" class="book">《史記·秦始皇本紀(jì)》:“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脩飭。”北史·羊烈傳:“ 烈 家傳素業(yè),閨門脩飭,為世所稱。” 宋 歐陽修 《舉蘇軾應(yīng)制科狀》:“學(xué)問通博,資識明敏,文采燦然,論議蠭出,其行業(yè)脩飭,名聲甚遠(yuǎn)?!?br />(2).指約束言行,使合乎禮義。 明 方孝孺 《答胡懷秀才》:“所愿者先乎道而后乎文,脩飭其身心而無預(yù)蘄乎聲譽(yù)?!?/div>
《漢語大詞典》:放佚
(1).散失。《禮記·月令》:“﹝仲冬之月﹞農(nóng)有不收藏積聚者,馬牛畜獸有放佚者,取之不詰?!?清 曾國藩 《〈朱慎甫遺書〉序》:“君之於學(xué),其可謂篤志而不牽於眾好者矣。惜其多有放佚,如大易粹言、春秋本義、《三傳備説》諸篇,今都不可見?!?br />(2).放縱不受約束。 漢 桓寬 鹽鐵論·刑德:“網(wǎng)疏則獸失,法疏則罪漏。罪漏則民放佚而輕犯禁?!?唐 白居易 《讀張籍〈古樂府〉》詩:“讀君學(xué)仙詩,可諷放佚君。” 清 方苞 《書孝婦魏氏詩后》:“近世士大夫百行不怍,而獨(dú)以出妻為丑,閭閻化之,由是婦行放佚而無所忌?!?吳組緗 《菉竹山房》:“這幕才子佳人的喜劇鬧了出來,人人夸說的繡蝴蝶的小姐一時(shí)連丫頭也要加以鄙夷。放佚風(fēng)流的叔祖雖從中盡力撮合周旋,但當(dāng)時(shí)究未成功?!?/div>
《漢語大詞典》:斂然(斂然)
(1).聚集貌。荀子·非十二子:“斂然圣王之文章具焉?!?楊倞 注:“斂然,聚集之貌。”
(2).自我約束貌。指隱退。 宋 蘇轍 《次韻子瞻和淵明飲酒》之十九:“我友二三子,兼有仕未仕,青松出林秀,豈獨(dú)私與己?斂然不求人,而我自罍恥。”
《國語辭典》:淺帶(淺帶)  拼音:qiǎn dài
腰際所用束衣之寬帶,因帶寬則約束衣服者淺,故稱為「淺帶」?!盾髯?。儒效》:「逢衣淺帶,解果其冠?!固啤顐?。注:「淺帶,博帶也?!?/div>
《漢語大詞典》:自繩(自繩)
約束自己。 唐 韓愈 《寄盧仝》詩:“先生事業(yè)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繩己。” 宋 蘇軾 《祭黃幾道文》:“入為御史,以直自繩?!?孫中山 《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既不能以紀(jì)律自繩,也不能以紀(jì)律繩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