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87,分20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禁制
閫范
縛束
斂收
鈐鍵
約勒
鉗制
抑制
繩束
指約
限止
紲羈
羈檢
圈圚
圍范
《國語辭典》:禁制  拼音:jìn zhì
制止、約束。《三國志。卷五三。吳書。薛綜傳》:「交阯糜泠、九真都龐二縣,皆兄死弟妻其嫂,世以此為俗,長吏恣聽,不能禁制?!埂缎绿茣>矶鸢??;抡邆飨?。田令孜傳》:「由是益自肆,禁制天子,不得有所主斷?!?/div>
分類:控制約束
《國語辭典》:閫范(閫範)  拼音:kǔn fàn
婦女的德行?!队讓W瓊林。卷二。女子類》:「曰閫范曰懿德,并美佳人。」也作「閫德」、「閫儀」、「壸范」。
《國語辭典》:縛束(縛束)  拼音:fú shù
綁縛??約束。如:「為人做事,處處受人縛束,真不自由?!?/div>
分類:約束捆綁
《漢語大詞典》:斂收(斂收)
(1).收斂,收縮。 宋 趙抃 《次韻王憲中秋不見月》:“明月幸無虧損處,浮云應有斂收時?!?明 無名氏 《鳴鳳記·秋夜女工》:“二更月皎云斂收,寒衣乘此裁就。”
(2).約束。 宋 蘇軾 《入寺》詩:“閑看樹轉午,坐到鐘鳴昏;斂收平生心,耿耿聊自溫?!?/div>
《國語辭典》:鈐鍵(鈐鍵)  拼音:qián jiàn
關鍵。晉。郭璞爾雅敘〉:「誠九流之津涉,六藝之鈐鍵?!?/div>
《漢語大詞典》:約勒(約勒)
猶約束。《公羊傳·宣公六年》“然而宮中甲鼓而起” 漢 何休 注:“約勒聞鼓聲當起殺 盾 ?!?span id="jrj6l6j" class="book">《南史·孝義傳·張進之》:“時劫掠充斥,每入村抄暴。至 進之 門,輒相約勒不得侵犯,其信義所感如此?!?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竊以常年主司親屬盡得就試,某敕下后,榜示南院,外內(nèi)親族具有約勒,并請不下文書,斂怨之語,日已盈庭?!?/div>
分類:約束何休
《國語辭典》:鉗制(拑制)  拼音:qián zhì
脅持壓制。如:「鉗制言論」。
《國語辭典》:鉗制(鉗制)  拼音:qián zhì
用威勢壓制他人。如:「鉗制思想」。也作「鉗制」。
《國語辭典》:鉗制(箝制)  拼音:qián zhì
用威勢壓制他人?!陡;萑珪?。卷六。錢谷部。催徵》:「使彼此共相鉗制,而不敢私逃?!挂沧鳌搞Q制」。
《國語辭典》:抑制  拼音:yì zhì
壓抑控制。如:「政府提出四大措施抑制物價上漲?!?/div>
《漢語大詞典》:繩束(繩束)
約束;束縛。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六:“ 祉 儒者,不知變,繩束頓嚴,諸軍忿怨?!?span id="cldaxuh" class="book">《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 寄華 發(fā)出規(guī)條,吩咐多要遵繩束,如不服者,定加鞭笞?!?明 李贄 《復焦弱侯書》:“蓋《近谿語録》須領悟者乃能觀於言語之外,不然,未免反加繩束?!?/div>
分類:約束束縛
《漢語大詞典》:指約(指約)
(1).謂旨意簡約。史記·太史公自序:“﹝道家﹞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br />(2).約束。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二:“階前僧眾……擎拳合掌,要奴獻與賊盜。指約不住,一地里鬧鑊鐸?!?br />(3).指環(huán)。參見“ 指環(huán) ”。
《國語辭典》:指環(huán)(指環(huán))  拼音:zhǐ huán
套在手指上的環(huán)形飾物?!短接[。卷七一八。服用部。指環(huán)》:「拾遺錄曰:『吳王潘夫人以火齊指環(huán)掛石榴枝上?!弧挂卜Q為「戒指」、「約指」。
《漢語大詞典》:限止
(1).阻難;約束。釋名·釋天:“艮,限也。時未可聽物生,限止之也?!?王先謙 疏證補:“ 高誘 注《秦策》云:‘限,難也?!币噪y訓限,與此限止義合。” 沈從文 《從文自傳·預備兵的技術班》:“可是到后來機會委屈了他,環(huán)境限止了他?!?br />(2).限制;止境。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五章第一節(jié):“ 回紇 統(tǒng)治者竟把兩府看作附庸,無限止地征收賦稅?!?毛澤東 《抗日游擊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第四章:“但是大勢所趨,它的進攻是有一定限度的……無限止地吞滅 中國 是不可能的?!?/div>
《漢語大詞典》:紲羈(紲覊)
約束。 清 錢謙益 《李長蘅墓志銘》:“ 長蘅 少有高世之志,才氣宏放,不可紲覊。”
分類:約束
《漢語大詞典》:羈檢(羈檢)
約束;檢點。北史·節(jié)義傳·劉弘:“少好學,有羈檢,重節(jié)概?!?宋 司馬光 《宜甫東樓晚飲》詩:“形忘羈檢外,酒散笑談中?!?span id="1phurjr" class="book">《宋史·余靖傳》:“少不事羈檢,以文學稱鄉(xiāng)里。”
分類:約束檢點
《漢語大詞典》:圈圚
亦作“ 圈闠 ”。亦作“ 圈繢 ”。
(1).圈套。 宋 趙長卿 《賀新郎》詞:“被旁人賺后失圈圚,經(jīng)一事,長一智?!?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五:“著他方言語,把人調(diào)戲,不道俺也識你恁般圈圚。” 明 《殺狗記·孫華拒諫》:“我東人枉恁地多伶俐,落圈圚總不知?!?明 賈仲名 《對玉梳》第一折:“若早知你這般圈繢,那般局段,急抽身不囫圇?!?br />(2).窠臼;框框。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二:“若 齊 梁 綺語, 宋 人摶合成句之出處,役心向彼掇索,而不恤己情之所自發(fā),此之謂小家數(shù),總在圈繢中求活計也。” 清 薛雪 一瓢詩話四七:“若以餖飣為有出,拾綴為摹神,已落前人圈闠,豈能自見性情?”
(3).束縛;約束。
《漢語大詞典》:圍范(圍範)
(1).模仿,仿效。后漢書·張衡傳:“推其圍范兩儀,天地無所藴其靈;運情機物,有生不能參其智。”
(2).猶范圍;框子。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軍次實錄》:“惟不防微杜漸,不覺入其圍范?!?span id="mtbog5i"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文章是件有定評的公器,所謂‘羽檄飛書用 枚皐 ,高文典冊用 相如 ’,怎好拿著天下的才情,就自己的圍范?”
(3).約束;限制。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軍次實錄》:“圍范久則難尋其罅漏,而遂為所局耳?!?胡適 《四論問題與主義》:“因為一種主張,到了成為主義的地步,自然在思想界、學術界發(fā)生一種無形的影響,圍范許多人的心思,變化許多人的言論行為,改換許多制度風俗的性質(zhì)?!?/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