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69詞典 3分類詞匯 366
共369,分2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猛不乍
猛地里
猛乍
猛古丁
猛忽
猛可里
冷不防
驚起
霹靂
特地
驀地
俄而
乍見
事變
一動
《漢語大詞典》:猛不乍
突然。 孔厥 袁靜 《新兒女英雄傳》第三回:“都是拿鋤把子的手,猛不乍的拿起槍就會打仗???這可是‘瘸子擔(dān)水’--得一步步來么!”
分類:突然
《國語辭典》:猛地里(猛地裡)  拼音:měng dì lǐ
忽然。也作「猛的」。
分類:突然
《漢語大詞典》:猛乍
突然。 杜鵬程 《保衛(wèi)延安》第一章:“猛乍,那位老鄉(xiāng)站定了,用胳膊護著孩子,回頭看敵人?!?孫景瑞 《紅旗插上大門島》第四章:“猛乍,一道白光從島上射出來,黑暗的海面,好像忽然被一把利劍斬裂了?!?/div>
分類:突然
《漢語大詞典》:猛古丁
突然。 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一:“ 李四哥 一個箭步竄過去,鉗住了那干癟老頭子就搖、搖、搖,然后猛古丁地向前一搡?!?/div>
分類:突然
《漢語大詞典》:猛忽
突然。 清 李漁 《奈何天·鬧封》:“家室初宜,咆哮方息,猛忽地有人聲沸?!?清 李漁 《風(fēng)箏誤·敗象》:“猛忽地任他喜揚揚爭先鼓噪,猛忽地現(xiàn)出神獅將象勢撓?!?/div>
分類:突然
《國語辭典》:猛可里(猛可裡)  拼音:měng kě li
突然、猛然。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一折:「猛可里抬頭把他觀覷了,將我來險笑倒?!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左右想了一回,猛可里心中省悟?!挂沧鳌该凸径!?、「猛孤丁」、「猛古丁」、「猛可地」。
分類:突然忽然
《國語辭典》:冷不防  拼音:lěng bù fáng
毫無防備、突然?!都t樓夢》第五二回:「晴雯冷不防欠身一把將他的手抓住,向枕邊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亂戮?!挂沧鳌咐洳欢 ?、「冷丁」、「冷孤丁」。
《漢語大詞典》:驚起
因受驚嚇而突然動作。例如:深夜突然聽到槍聲,大家都從床上驚起。
《國語辭典》:霹靂(霹靂)  拼音:pī lì
急而響的雷。唐。王維〈老將行〉:「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奔騰畏蒺藜。」《紅樓夢》第一回:「士隱意欲也跟了過去,方舉步時,忽聽一聲霹靂,有若山崩地陷。」也稱為「落雷」。
《國語辭典》:霹靂引(霹靂引)  拼音:pī lì yǐn
樂曲名。古琴曲。本是梁代樂府題,描寫琴師演奏,如同霹靂頓生。樂曲名見于《琴操》。
《漢語大詞典》:霹靂琴(霹靂琴)
古琴名。琴由被雷擊過的桐木制成,故名。《老殘游記》第九回:“ 紫陽 屬和《翠虛吟》,傳響空山霹靂琴?!?/div>
《國語辭典》:特地  拼音:tè dì
1.格外的。宋。趙長卿〈虞美人。西風(fēng)明月臨臺榭〉詞:「素蟾特地暗中圖,未改清光容易、到仙源?!?br />2.專為其事?!段拿餍∈贰返谌嘶兀骸钢T城縣知縣武強稟見,有緊要公事特地進省面稟。」
《國語辭典》:驀地(驀地)  拼音:mò dì
忽然。宋。張繼先 沁園春。真一長存詞:「幽絕處,聽龍吟虎嘯,驀地風(fēng)雷?!顾?。張端義《貴耳集。卷上》:「一團茅草亂蓬蓬,驀地?zé)祢嚨丶t?!挂沧鳌改暗亍埂ⅰ改叭弧?、「驀的」、「驀忽」、「驀然」。
《國語辭典》:俄而  拼音:é ér
不久?!豆騻鳌;腹辍罚骸付矶梢詾槠溆幸?。」《紅樓夢》第一回:「俄而大轎內(nèi)抬著一個烏紗猩袍的官府過去。」
《國語辭典》:乍見(乍見)  拼音:zhà jiàn
忽然看見?!睹献?。公孫丑上》:「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div>
《國語辭典》:事變(事變)  拼音:shì biàn
1.世事的變化。如:「白云蒼狗,事變無常,令人難以預(yù)料?!埂对娊?jīng)。大序》:「吟詠情性,以風(fēng)其上,達于事變而懷其舊俗者也?!?jié)h。揚雄 解嘲:「世異事變,人道不殊,彼我易時,未知何如?!?br />2.政治或軍事上突然發(fā)生的重大變故。如:「七七事變」?!段宕菲皆?。唐史。卷上》:「左右走歸的來告事變,夫人立斬之;陰召大將約束軍士,不得噪動?!埂度龂萘x》第三回:「時盧植棄官未去,見宮中事變,擐甲持戈,立于閣下。」
《漢語大詞典》:一動(一動)
(1).一次舉動;一個行動。左傳·昭公十五年:“禮,王之大經(jīng)也;一動而失二禮,無大經(jīng)矣?!?span id="nf6b6ug" class="book">《二程遺書》卷二四:“圣人一言一動無不合於天理如此?!?br />(2).一經(jīng)發(fā)動;一有所舉動。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昔 文王 一動,而功顯于千世,列為 三代 ,此所謂因天心以動作者也?!?漢 賈誼 《屬遠(yuǎn)》:“上之所得者甚少,而民毒苦之甚深,故 陳勝 一動而天下振。”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雨露》卷八:“大軍一動,萬命所懸,乃可置於度外乎?” 明 陳邦瞻 宋史紀(jì)事本末·陳亮恢復(fù)之議:“有所不動,一動而敵自鬭。”
(3).指思想、感情的突然觸動。朱子語類卷三一:“心自是仁,然私欲一動,便不仁了。” 明 胡居仁 居業(yè)錄·心性:“因心與理二,故一動便亂?!?span id="owybtq5"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俄延了半晌,忽然靈機一動,心中悟?qū)⑦^來?!?span id="asqcvce" class="book">《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見了丫鬟説出‘ 呂仙閣 ’三字,心中一動。”
(4).猶動輒。如:他一動就罵人。如:這孩子一動就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