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閑夜(閒夜)
亦作“間夜”。亦作“閑夜”。 相隔一夜。 清 曹寅 《中秋西堂待月寄懷子猷及諸同人》詩:“間夜相看如曠別,幾人同寤亦深情?!?br />亦作“間夜”。亦作“閑夜”。 寂靜的夜晚。 漢 傅毅 《舞賦》:“夫何皎皎之閑夜兮,明月爛以施光?!?三國 魏 嵇康 《贈秀才入軍》詩之五:“閑夜肅清,朗月照軒?!?晉 陸機(jī) 《擬東城一何高》詩:“閑夜撫鳴琴,惠音清且悲。”
《漢語大詞典》:壤隔
謂相隔很遠(yuǎn),差別很大。《南史·陸厥傳》:“一人之思,遲速天懸,一家之文,工拙壤隔,何獨宮商律呂必責(zé)其如一邪?” 唐 劉知幾 《〈史通〉自敘》:“雖賢愚壤隔,善惡區(qū)分,茍時無品藻,則理難銓綜。”
分類:相隔
《漢語大詞典》:殊隔
不親近;相隔甚遠(yuǎn)。晉書·王恭傳:“雖以簡惠為政,然自矜貴,與下殊隔?!?南朝 齊 王融 《雜詩》:“王事離我志,殊隔過商參?!?span id="t6acpqd" class="book">《金史·禮志七》:“稽諸令文,應(yīng)致恭之官相見,或貴賤殊隔,或長幼親戚,任從私禮?!?/div>
《漢語大詞典》:遐闊(遐闊)
(1).相隔的距離遙遠(yuǎn)。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邇陿游原,遐闊泳沫?!?李善 注引 孟康 曰:“邇,近也。原,本也。遐,遠(yuǎn)也。闊,廣也。泳,浮也。恩德比之於水,近者游其原,遠(yuǎn)者浮其沫。” 唐 崔湜 《贈蘇少府赴任江南余時還京》詩:“誰言阻遐闊,所貴在相知?!?唐 李翱 《祭從祖弟秘書少監(jiān)文》:“於乎哀哉!吾責(zé)刺遠(yuǎn)州,道里遐闊,病不得見,喪不得臨,痛悼摧傷,悽貫心骨?!?br />(2).邊遠(yuǎn)之地。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廟碑》:“爰自京師太學(xué),徧于州邑,遐闊僻陋咸用斯時致奠展誠。”
《漢語大詞典》:閑世(閒世)
亦作“間世”。 隔代。指年代相隔之久。 唐 劉長卿 《奉和杜相公新移長興宅呈元相公》:“間世生賢宰,同心奉至尊?!?明 方孝孺 《上范先生書》:“眾人盈天下,而一國一鄉(xiāng)或得一善士。學(xué)者不絶,而百年間世或得一大賢。” 清 劉獻(xiàn)廷 《廣陽雜記》卷三:“ 盧子由 , 武林 人,聰明博奧,間世異人?!?/div>
分類:相隔
《漢語大詞典》:阻心
謂使兩心相隔。 宋 黃庭堅 《次韻曾子開舍人游籍田載荷花歸》:“自爾欲繼往,阻心如壅泉?!?/div>
《漢語大詞典》:近祖
代數(shù)相隔不多的祖先。和“遠(yuǎn)祖”相對。 張雪 《山里人》第六章:“他家和地主 王福梓 是堂叔伯近祖?!?/div>
《國語辭典》:對過(對過)  拼音:duì guò
對面、對門。如:「我家對過有一家百貨公司今天新開幕,只見人來人往,熱鬧非凡?!?/div>
《漢語大詞典》:懸闊(懸闊)
相隔很遠(yuǎn)。 唐 方干 《寄于少監(jiān)》詩:“從此云泥更懸闊,漁翁不合見公卿。”
分類:相隔
《漢語大詞典》:遠(yuǎn)曠(遠(yuǎn)曠)
(1).因路途遙遠(yuǎn)而匱乏不繼。《三國志·蜀志·法正傳》:“土地日削,百姓日困,敵對遂多,所供遠(yuǎn)曠?!?br />(2).謂相隔遙遠(yuǎn)。 晉 陸云 《贈顧尚書》詩:“感彼遠(yuǎn)曠,吝此延娛。”
(3).猶遠(yuǎn)別。 晉 葛洪 神仙傳·左慈:“今當(dāng)遠(yuǎn)曠,乞分杯飲酒。”
《漢語大詞典》:天邃
極言相隔遙遠(yuǎn)。文選·謝莊〈宋孝武宣貴妃誄〉:“離宮天邃,別殿云懸?!?張銑 注:“天邃、云懸,言與之長隔矣?!?/div>
《漢語大詞典》:遐障
謂使君臣遙相隔閡。指障礙。 唐 孟郊 《吊元魯山》詩:“當(dāng)今富教化,元后得賢相。冰心鏡衰古,霜議清遐障?!?/div>
《漢語大詞典》:席函丈
禮記·曲禮上:“若非飲食之客,則布席,席間函丈?!?孔穎達(dá) 疏:“函,容也。既來講説,則所布兩席中間相去使容一丈之地,足以指畫也。”謂師生間坐位相隔一丈,便于指畫。后用以指講學(xué)。 宋 陸游 《齋中雜興》詩之一:“成童入鄉(xiāng)校,諸老席函丈?!?/div>
《漢語大詞典》:鬲指聲(鬲指聲)
即隔指聲。鬲,通“ 隔 ”。詞曲上指兩個字的字音在宮商樂律中相鄰或相隔很近。因其在管樂器上發(fā)聲前后相連或只隔一孔,故稱。 宋 姜夔 《湘月》詞序:“余度此曲,即《念奴嬌》之鬲指聲也,於雙調(diào)中吹之。鬲指亦謂之過腔。” 清 方成培 《香研居詞麈·論鬲指聲》:“蓋《念奴嬌》本大石調(diào),即太簇商,雙調(diào)為仲呂商,雖異而同是商音,故其腔可過。太簇當(dāng)用‘四’字,仲呂當(dāng)用‘上’字,今 姜 詞不用‘四’字住,而用‘上’字住。簫管‘四’、‘上’字中閒只隔一孔,笛‘四’、‘上’兩孔相聯(lián),只在隔指之閒,又此兩調(diào)畢曲,當(dāng)用‘一’字‘尺’字,亦在隔指之閒,故曰‘隔指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