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韓孟(韓孟)
唐 文學家 韓愈 和 孟郊 的并稱。兩人詩風相近,并多聯句之作,工力相敵,故后人論詩,常 韓 孟 并舉。 宋 歐陽修 《讀蟠桃詩寄子美》詩:“ 韓 孟 於文詞,兩雄力相當?!?清 袁枚 《再與沉大宗伯書》:“撞萬石之鐘,鬭百韻之險, 韓 孟 所宜也;使 韋 柳 為之,則弱矣。” 陳毅 《湖海詩社開征引》:“ 韓 孟 能硬瘦, 溫 李 苦柔媚?!?/div>
《漢語大詞典》:蒲稗
蒲草與稗草。亦用以指相近相依的事物。《文選·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詩》:“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劉良 注:“芰荷蒲稗皆水草迭遞也?!?唐 張九齡 《餞濟陰梁明府各探一物得荷葉》詩:“但恐星霜改,還將蒲稗衰?!?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四:“豈以云泥今隔絶,遂忘蒲稗舊因依。”
《國語辭典》:同化  拼音:tóng huà
1.使不相同的事物逐漸變成相近或相同。
2.文化體系不同的個人或群體,在接觸占支配地位的主流文化后,接受新環(huán)境與新觀念,并改變原有價值與行為模式的社會過程。
3.語音上兩個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音連在一起,而變?yōu)橄嗤蛳嗨频囊?,此語音變化稱為「同化」。
《漢語大詞典》:嫌名
與人姓名字音相近的字。《禮記·曲禮上》:“禮不諱嫌名?!?鄭玄 注:“嫌名,謂音聲相近,若禹與雨,丘與區(qū)也?!惫哦Y臣子避君父名諱時,不諱聲音相近的字。后世諱法加嚴,諱同字亦諱嫌名。如 漢宣帝 名 詢 ,改 荀卿 為 孫卿 ; 隋文帝 以父名 忠 ,凡官名有中字者,悉改為內; 唐 李賀 父名 晉肅 ,當時士大夫認為晉、進音同, 李賀 不該舉進士。
《漢語大詞典》:無韻(無韻)
不押韻。指詩文句子末一字不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清 顧炎武 日知錄·五經中多有用韻:“古人之文化工也。自然而合於音,則雖無韻之文而往往有韻?!?清 江藩 《漢學師承記·錢大昕》:“ 顧亭林 泥於一字祇有一音,遂謂詩有無韻之句,是不然矣?!?/div>
《國語辭典》:音訓(音訓)  拼音:yīn xùn
1.注音、解義?!侗笔?。卷四二。列傳。劉芳》:「博聞強記,兼覽蒼雅,尤長音訓,辯析無疑?!埂杜f唐書。卷一八九。儒學列傳上。曹憲》:「太宗又嘗讀書有難字,字書所闕者,錄以問憲,憲皆為之音訓及引證明白,太宗甚奇之?!?br />2.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解釋某字的字義。如:「天,顛也。」、「水,準也?!挂卜Q為「聲訓」。
《漢語大詞典》:諸母(諸母)
(1).庶母。禮記·曲禮上:“諸母不漱裳?!?鄭玄 注:“諸母,庶母也。” 孔穎達 疏:“諸母,謂父之諸妾有子者。”
(2).稱與父親同輩或年齡相近的婦女;老婦。史記·高祖本紀:“ 沛 父兄諸母故人日樂飲極驩,道舊故為笑樂?!?span id="ocobtg6" class="book">《漢書·蒯通傳》:“臣之里婦,與里之諸母相善也。里婦夜亡肉,姑以為盜,怒而逐之。婦晨去,過所善諸母,語以事而謝之?!?br />(3).特指伯母、叔母。 清 黃遵憲 《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詩:“諸母背我駡:健犢行破車?!?/div>
《漢語大詞典》:倚杵
古代讖緯家言,謂若干年后天地將變得相近,立杵于地可倚于天。初學記卷一引《河圖挺佐輔》:“百世之后,地高天下,不風不雨,不寒不暑……如此千歲之后而天可倚杵,洶洶隆隆,曾莫知其始終。”古微書卷十六引《易筮類謀》:“天卑地高,雷讙公行。星晝奔,蜺夜闇無光。上無乾,下無常,天地昧昧履踐冰。民衣霧,主吸霜,閒可倚杵於何藏。”原注:“天卑地高,天地相去,其閒才可倚一杵耳?!?唐 楊炯 《大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恐玄穹倚杵,碧海成桑?!?王國維 《游仙》詩:“如蓋青天倚杵低,方流玉水旋成泥?!?/div>
《國語辭典》:用韻(用韻)  拼音:yòng yùn
押韻。宋。歐陽修《六一居士詩話》:「退之筆力,無施不可……而予獨愛其工于用韻也?!?/div>
《國語辭典》:代用  拼音:dài yòng
1.正式合用的人或物不足時,以性質、功能相類者替代。如:「代用鹽」、「代用教師」、「代用器官」。
2.以新事物或制度取代舊有不合時宜者?!段簳?。卷四五。列傳。韋閬》:「淮源舊有祠堂,蠻俗恒用人祭之。珍乃曉告曰:『天地明靈,即是民之父母,豈有父母甘子肉味!自今已后,悉宜以酒脯代用?!弧?/div>
《國語辭典》:叢談(叢談)  拼音:cóng tán
記述各種瑣碎事情的書。如桂苑叢談、詞苑叢談。
《國語辭典》:諧音(諧音)  拼音:xié yīn
1.振動體所發(fā)出聲音的頻率,最低頻率之音為基音,即第一諧音。其馀頻率為基音整數倍者,依次稱為第二諧音、第三諧音、……等。除基音之外的諧音也稱為「泛音」。
2.字詞的音相同或相近。如涼、娘。
《國語辭典》:姐妹  拼音:jiě mèi
1.姐姐和妹妹:(1)嫡親的?!都t樓夢》第九四回:「李家姐妹因見園內多事,李嬸娘帶了在外居住。」(2)伯叔或表親的。《程乙本紅樓夢》第四五回:「有時悶了,又盼個姐妹來說些閒話排遣。」
2.輩分相同或身分地位相近的婦女?!都t樓夢》第九四回:「紫鵑道:『我今兒瞧了瞧姐妹們去?!弧?br />3.泛指兄弟姐妹?!都t樓夢》第九八回:「老太太、太太知道你姐妹和睦,你聽見他死了,自然你也要死,所以不肯告訴你?!?br />4.同宗教中女性教友的互稱。
《國語辭典》:阿哥  拼音:ā gē
1.稱謂。稱哥哥?!冻蹩膛陌阁@奇》卷三一:「正要來見阿哥,求帶契。」
2.對陌生男子的敬稱?!端疂G傳》第三回:「敢問阿哥:你姓甚么?」
《國語辭典》:阿哥  拼音:à ge
1.清制,皇子未成年受爵時的通稱。見《稱謂錄。卷一○?;手T子。阿哥》。
2.稱謂。滿人父母或稱兒子為「阿哥」。《兒女英雄傳》第一二回:「老爺聽了這話,把臉一沉,問道:『阿哥!你在那里弄得許多銀子?』」
《漢語大詞典》:魁三象
組成魁星的四顆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兩兩相近,成三對鄰近星象,舊以之喻國之三公。 唐 杜甫 《贈韋七贊善》詩:“爾家最近魁三象,時論同歸尺五天。”原注:“斗魁下兩兩相比為三臺?!?仇兆鰲 注:“魁三象, 韋 世為三公?!币嘧鳌?魁三氣象 ”。 清 錢謙益 《白溝河題張于度屋壁》詩:“魁三氣象久迷離,隱隱寒芒屬尾箕?!眳⒁姟?三臺 ”。
《國語辭典》:三臺(三臺)  拼音:sān tái
1.漢時以尚書為中臺,御史為憲臺,謁者為外臺,總稱為「三臺」。《后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傳》:「坐召三臺,專制朝政。」
2.古時天子有靈臺、時臺、囿臺,合稱為「三臺」。唐。徐堅《初學記。卷二四。臺第六。敘事》:「天子有三臺,靈臺以觀天文,時臺以觀四時施化,囿臺以觀鳥獸魚鱉?!?br />3.星座名。分上臺、中臺、下臺,共六星。各兩星相比而斜上,有如天子至臣民的階級一樣。參見「泰階」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