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越州嵊縣人,字廷輝。哲宗紹圣四年進士。歷知昆山、華亭二縣,通判婺州、權(quán)州事。以鎮(zhèn)壓方臘起義軍,除直秘閣提點兩浙刑獄,又為福建路提舉茶事。欽宗即位,擢監(jiān)察御史。高宗初,為提點江南東路刑獄公事。建炎三年除知江州兼本路安撫制置使。后以秘閣修撰充江淮荊浙都督府隨軍轉(zhuǎn)運使、權(quán)戶部侍郎,進徽猷閣待制。全宋詩
姚舜明,字廷輝,嵊縣(今屬浙江)人。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進士,授相州臨漳主簿。歷知牟平、昆山、華亭縣?;兆谛腿辏ㄒ灰欢唬?,通判婺州,遂權(quán)州事。后除直秘閣,提點兩浙刑獄。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擢監(jiān)察御史(《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五)。高宗初,除知衢州,尋提點江南東路刑獄。建炎四年(一一三○),知江州,兼本路安撫制置使。召為右司員外郎,除直龍圖閣、發(fā)運副使,還為左司郎中,復(fù)以秘閣修撰充江淮荊浙隨軍轉(zhuǎn)運使,除權(quán)戶部侍郎。丐閑,提舉江州太平觀,進徽猷閣待制,卒。宋《嘉泰會稽志》卷一五、清同治《嵊縣志》卷一三有傳。全宋文·卷二九七一
姚舜明(?——一一三五),字廷輝,嵊縣(今浙江嵊州)人。紹圣四年進士,調(diào)臨漳主簿。歷華亭令,河?xùn)|經(jīng)略安撫司干辦公事。宣和二年通判婺州,除直秘閣、提點兩浙刑獄。欽宗即位,擢監(jiān)察御史。高宗朝歷左司郎中,知衢、江二州,除秘閣修撰,充江、淮、荊、浙都督府隨軍轉(zhuǎn)運使,權(quán)戶部侍郎。罷,以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觀,進徽猷閣待制。紹興五年卒,贈太師。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四,嘉泰《會稽志》卷一五。宋登科記考
字延輝。越州嵊縣(今浙江紹興嵊州)人。紹圣四年(1097年)進士。職至徽猷閣待制。
人物簡介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字世初。任伯雨次子?;兆诔鐚庨g,父被陷貶昌化軍,申先亦被逮下獄,終以無罪得釋。居海上三年而歸,以布衣特起至中書舍人。全宋文·卷三○五五
任申先(?——一一三八),字世初,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伯雨次子。以父累入獄,鍛煉無所傅致,乃釋,居海上三年而歸。以布衣召對,特起。紹興元年通判秀州。二年,守尚書考功員外郎。三年,除監(jiān)察御史。請祠,主管臺州崇道觀。五年,為禮部員外郎,賜進士出身。入為秘書少監(jiān),遷起居舍人,直史館,又進中書舍人,為史館修撰,六年,充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觀。八年,除徽猷閣待制致仕,尋卒。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九之一七,《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九、六○、六三、六四、八九、九一、九二、九六、一○○、一一八。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明州慈溪人,字穎彥。徽宗政和二年上舍及第。歷仕徽、欽、高宗三朝,建炎中累遷檢正中書門下省諸房公事。立朝敢言,與宰相議論不合,引疾求去,主管崇道觀。從楊時學(xué),旁搜遠紹,不趨時好,文辭俊邁宏遠。有《磨衲集》。全宋詩
王庭秀(?~一一三六),字穎彥,先世居鄞,父徙慈溪(今浙江慈溪東南)?;兆谡投辏ㄒ灰灰欢┑巧仙岬?。歷樂壽尉,泗州、隨州教授。以李光薦為御史臺檢法官。金人扶掖張邦昌稱帝,致仕。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為監(jiān)察御史(《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三年,為殿中侍御史(同上書卷二一)。出知筠州。紹興三年(一一三三),為吏部員外郎,守尚書左司員外郎(同上書卷六二、六三)。因與宰相黃潛善議多不合,主管江州太平觀。歸老于鄉(xiāng)。六年,卒(同上書卷一○四)。有《相山集》(《延祐四明志》卷四)、《航海記》、《磨衲集》(《甬上耆舊傳》卷二)等,已佚?!肚浪拿髦尽肪矶袀?。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三一三二
王庭秀(?——一一三六),字穎彥,慈溪(今浙江慈溪東南)人。登政和二年上舍第,歷官州縣。侍御史李光薦為御史臺檢法官,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建炎三年出知筠州,次年棄城遁,勒停。起復(fù)為承議郎,召為吏部侍郎、檢正中書門下省諸房公事。與宰相議多不合,引疾求去,提舉崇道觀。紹興六年八月卒。庭秀為學(xué)旁搜遠紹,不茍趨時好,造詣深遠,有《磨衲集》。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一八、二五、四二、四六、六二、六五、一○四,《乾道四明志》卷二,《寶慶四明志》卷八,《延祐四明志》卷四,《宋史》卷三九九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陟明。徽宗政和二年進士。為上虞丞。高宗建炎四年,上書乞遴選太祖諸孫有賢德者,視秩親王,使牧九州,以待皇嗣之生。高宗感悟。紹興元年召赴行在,再上疏言宗社大計。擢監(jiān)察御史。為時相秦檜所惡,罷廢。全宋詩
婁寅亮,字陟明,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兆谡投辏ㄒ灰灰欢┻M士。為上虞丞。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一),擢監(jiān)察御史(《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九)。二年,秦檜惡其為富直柔所薦,諷言者論罷(同上書卷五一)?!?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九九有傳。全宋文·卷三六三七
婁寅亮,字陟明,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政和二年進士,為上虞丞。以言宗社大計,紹興元年召赴行在,擢監(jiān)察御史。秦檜諷言官論罷之。《宋史》卷三九九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96—1163 【介紹】: 宋吉州永豐人,字體仁。工詩,少魁鄉(xiāng)舉。累試禮部不第,特奏名補文學(xué),任寧遠主簿。高宗紹興十八年擢進士第一。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侍郎等職。二十五年,拜參知政事。以諂事秦檜顯,檜死,被論罷歸。全宋詩
董德元(一○九六~?),字體仁,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初就特奏名,補文學(xué)。調(diào)道州寧遠主簿(《獨醒雜志》卷六)。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時年五十三(《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二十一年,簽書鎮(zhèn)南軍節(jié)度判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二)。二十四年,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兼崇政殿說書、進侍講(同上書卷一六六、一六八)。二十五年,拜參知政事,同年十二月罷(同上書卷一六九、一七○)。全宋文·卷四○九五
董德元(一○九七——一一六四),字體仁,吉州永豐(今江西永豐)人。靖康元年赴鄉(xiāng)舉,后以恩科入官,居鄉(xiāng)待闕。紹興十八年登進士一甲第二人。歷官秘書省正字、校書郎、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侍郎兼侍講。二十五年,超拜參知政事。以諂事秦檜致顯,檜死,罷為資政殿學(xué)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尋被論落職。隆興二年復(fù)端明殿學(xué)士致仕,卒,年六十八。見周必大《閑居錄》,《宋會要輯稿》儀制一一之六,《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南宋館閣錄》卷八,《宋宰輔編年錄》卷一六。
人物簡介
字公弼,南京應(yīng)天府(今河南商丘)人,宋朝官員、使節(jié)。曾奉旨多次出訪高麗,官至兵部尚書、簽書樞密院事。靖康元年(1126年),出使金國求和,入太原宣諭勸降,為守將王稟嚴拒,后落職奉祠。紹興九年(1139年),宋金議和,起為南京留守。紹興十年(1140年),金人毀約南侵,路允迪舉城降于葛王完顏褒(即后來的金世宗完顏雍),遂被完顏褒送往汴京,后狀無聞。全宋文·卷三四○四
路允迪(?——一一四一),應(yīng)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靖康初為簽書樞密院事,未幾奉祠去。建炎元年起為京城撫諭使、守吏部尚書。二年罷,提舉杭州洞霄宮。三年一月再簽書樞密院事,五月為淮西制置使,七月落職,提舉江州太平觀。紹興元年致仕。九年起為應(yīng)天府路安撫使兼知應(yīng)天府,充南京留守。十年五月,以應(yīng)天府降金,金人送至汴京,七日而死。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一三、一九、二三、二五、三五、五○、一二七、一三五。
人物簡介
【介紹】: 宋真州人,字立道?;兆诖笥^中賜上舍出身。高宗紹興三年權(quán)監(jiān)察御史,論劾不避權(quán)貴。以兵部尚書知處州,抑強扶弱,所部肅然。召除吏部尚書,拜參知政事,尋遭劾罷,以資政殿學(xué)士再知處州。請祠,提舉臨安洞霄宮。卒謚忠肅。
人物簡介
【生卒】:1100—1136 【介紹】: 宋襄州鄧城人,字覺民。徽宗宣和三年上舍及第。累遷右諫議大夫。欽宗靖康初,力主割棄太原、中山、河間三鎮(zhèn)。高宗建炎四年,上言裂河南、江北數(shù)十州地為藩鎮(zhèn),付以兵權(quán)。由參知政事遷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秦檜自金歸,力薦其忠。紹興元年,為秦檜所排擠,罷相,知溫州,退居天臺。全宋詩
范宗尹(一○九八~一一三六)字覺民,鄧城(今湖北襄樊西北)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登第,累遷侍御史、右諫議大夫,罷歸。張邦昌僭位,復(fù)其職,遣詣康王勸進。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出知舒州,又以受偽命事責(zé)置鄂州。后召為中書舍人,遷御史中丞,拜參知政事。四年,守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御營使(《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三)。紹興初為秦檜所擠,落職知溫州。六年,退居天臺,卒,年三十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六二、《嘉定赤城志》卷三四有傳。今錄詩六首。全宋文·卷四二五一
范宗尹(一一○○——一一三六),字覺民,襄陽鄧城(今湖北襄樊西北)人。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遷侍御史、右諫議大夫,請棄三鎮(zhèn)以紓禍,坐罷。張邦昌僭位,復(fù)其職。建炎初出知舒州,以言者論其嘗受偽命,責(zé)置鄂州。后召為中書舍人,遷御史中丞。三年,拜參知政事,次年繼呂頤浩為相,累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紹興初罷,以觀文殿學(xué)士提舉洞霄宮,沈與求劾之,落職,未幾命知溫州。退居天臺,六年八月卒,年三十七。謚宗肅?!?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六二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濟州巨野人,字子止,號昭德先生。晁沖之子。高宗紹興二年進士。初任四川總領(lǐng)財賦司干辦公事。孝宗乾道初知興元府,時稱良吏。歷知恭州、榮州、合州,以敷文閣直學(xué)士為臨安府少尹,官至吏部侍郎。家富藏書,又得南陽井度贈書,為校讎異同,論述大旨,編成《郡齋讀書志》。另有《昭德文集》、《易詁訓(xùn)傳》等。全宋詩
晁公武,字子止(《南宋館閣錄》卷八),號昭德先生,鉅野(今山東巨野)人。沖之子。靖康之亂入蜀。高宗紹興中進士,調(diào)榮州司戶(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一六五)。十七年(一一四七),辟為四川宣撫司錢糧所主管文字。歷知恭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六)、榮州(《郡齋讀書志》附宋黎安朝跋)、合州(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五一附晁公武《清華樓記》)。為潼川府路轉(zhuǎn)運判官,二十七年為言官論罷。孝宗隆興二年(一一六四),除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尋為殿中侍御史(《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七之二一、七八之四九)。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出知瀘州,三年,知興元府,充利州東路安撫使(同上書選舉三四之一五、二○)。四年,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宋史》卷三四《孝宗本紀》)。六年,改淮南東路安撫使(《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五之二九),七年,知揚州(同上書食貨一之四五)。除臨安府少尹,旋罷(《咸淳臨安志》卷四七)。卒于嘉州?!?a target='_blank'>宋史·藝文志》載其著述甚富,均散佚,唯存《郡齋讀書志》四卷(一本作二十卷)。今錄詩十三首。全宋文·卷四六六○
晁公武,字子止,號昭德先生,沖之子,公溯兄,世為澶州清豐人,后徙彭門(今江蘇徐州)。靖康之亂,逃離汴京,流落吳楚。紹興初入蜀,與蜀中文士李燾、蘇符、程敦厚、趙次公交游。二年登進士第,為四川轉(zhuǎn)運副使井度屬官。十五年為四川宣撫司錢糧所主管文字。十七年通判潼川府,尋知恭州,移榮州、合州,為潼川府路轉(zhuǎn)運判官。二十七年被劾罷,復(fù)職知瀘州。入朝為吏部郎中、監(jiān)察御史。隆興二年兼國史院編修官,旋為右正言,多所論列。遷殿中侍御史,徙戶部侍郎。乾道元年出知瀘州,提舉成都府、利州等路茶事。三年知興元府,充利州東路安撫使,四年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六年為淮南東路安撫使兼知揚州,七年移潭州。擢吏部侍郎,除臨安府少尹,以與判官不合罷。晚居嘉州卒。公武學(xué)有淵源,聞見廣博,著有《易詁訓(xùn)傳》、《尚書詁訓(xùn)傳》、《毛詩詁訓(xùn)傳》、《中庸大傳》、《春秋詁訓(xùn)傳》、《石經(jīng)考異》、《稽古后錄》、《通鑒評》、《老子通述》、《昭德堂集》、《嵩高樵唱》,均佚,今所存者唯《郡齋讀書志》。事跡具《郡齋讀書志校證》附錄一《晁公武傳略》。
人物簡介
【生卒】:1102—1164 【介紹】: 宋杭州錢塘人,字茂實。少從張九成學(xué)。高宗紹興五年省試第一,除秘書省正字。上疏請獎忠讜、戒濫進、惜民力、作士氣,時方議休兵,罷為閬州教授。后召為秘書丞,遷監(jiān)察御史。請補外,知興化軍,終知嚴州。有《尚書解》、《禮記講義》、《梅窗雜著》。全宋文·卷四二九八
樊光遠(一一○二——一一六四),字茂實,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從張九成學(xué),紹興五年省試第一,遂中進士第,調(diào)秀州海鹽縣主簿。歷秘書省正字,罷為閬州教授。召為秘書丞,除監(jiān)察御史,遷工部員外郎。補外知興化軍,除福建路提點刑獄,徙知嚴州。隆興二年卒,年六十三。見汪應(yīng)辰《文定集》卷二二《吏部郎樊茂實墓志銘》。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南康人,號癡叟。田辟弟?;兆谛土赀M士。為丞相呂頤浩所器重。高宗召問江右盜賊,如鰲言小寇不足慮,所憂者西北。累官監(jiān)察御史,出知道州。后加直秘閣、京西轉(zhuǎn)運副使。全宋文·卷四○八五
田如鰲,號癡叟,大庾(今江西大庾)人,一說南康(今江西南康)人。宣和六年進士。紹興元年六月以從事郎權(quán)南康縣丞,二年十月為樞密院編修官。四年五月以在南康斬劉洞天功,改京官,九月為監(jiān)察御史。五年四月以上疏詆張絢罷御史。七年五月主管亳州明道宮。其后曾知道州。二十二年九月權(quán)提點江西刑獄公事,十一月改廣南西路提點刑獄兼提舉常平、同提舉本路鹽事。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五、五九、八八、一○一、一四七、一六三、一六四,《宋史》卷二七,《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三。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德惠,一作懿文?;兆诔M士。高宗建炎四年,為慈溪令,廉明剛直。金兵破明州,立蔣安義為守。叔豹率鄉(xiāng)兵入城,殺安義。紹興元年,為秘書省正字。歷監(jiān)察御史、江東轉(zhuǎn)運副使。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正仲,號湛然居士?;兆诖笥^三年進士。高宗紹興中由提點浙西刑獄召為秘書少監(jiān),同修《哲宗實錄》。累遷吏部尚書兼翰林學(xué)士。秦檜欲其使金議地界,許以歸來坐政事堂,表臣不答。又以議大禮忤意,罷去。尋起知婺州,有治績。請祠歸。卒年六十七。全宋詩
吳表臣,字正仲,晚號湛然居士,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兆诖笥^三年(一一○九)進士。官通州司理參軍。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守監(jiān)察御史(《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一),遷右正言,知信州(同上書卷三九)。紹興元年(一一三一),召為司勛員外郎(同上書卷四三),累遷吏部尚書兼侍讀兼資善堂翊善。十二年,以忤秦檜罷。未幾起知婺州。卒年六十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一有傳。全宋文·卷三八一九
吳表臣,字正仲,晚號湛然居士,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登大觀三年進士第,擢通州司理。建炎中累官監(jiān)察御史,守右正言。以病出知信州。紹興初召為司勛郎中,遷左司,二年除左司諫。五年提點浙西刑獄,召試秘書少監(jiān)。七年正月試太常少卿,除中書舍人、給事中、兵部侍郎,徙禮部侍郎兼侍讀,遷吏部尚書兼翰林學(xué)士。以議大禮忤意罷去,俄起知婺州,復(fù)敷文閣待制,奉祠。十九年以曹筠劾其肆意欺罔,無所忌憚,遂罷。家居數(shù)年,卒,年六十七。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一、三三、八五、一二七、一六○,《宋史》卷三八一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07—1164 【介紹】: 宋眉州青神人,字起莘。唐杜甫十三世孫。高宗紹興間賜同進士出身。累擢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以直顯謨閣知遂寧府。屢陳時政得失及防金備御事。御史任內(nèi),極言無隱,凡眾所指目者如周麟之、王繼先、張去為,皆先后被劾去,聲振一時,都人稱骨鯁敢言者必曰杜殿院。孝宗即位,進定國是、修內(nèi)政、養(yǎng)根本三議。尋卒。全宋文·卷四四二六
杜莘老(一一○七——一一六四),字起莘,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人。紹興十年第進士,授梁山學(xué)官,二十五年授珍州學(xué)官。歷官禮、兵部架閣,遷敕令所刪定官。二十八年主太常簿,兼籍田司。尋除博士,遷秘書丞,權(quán)吏部員外郎。紹興三十一年擢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后以直顯謨閣知遂寧府。隆興二年卒,年五十八。見《宋史》卷三八七本傳,《梅溪后集》卷二九《杜殿院墓志》,查籥《杜御史莘老行狀》(《名臣碑傳琬琰之集》中卷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