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當然(當然)  拼音:dāng rán
理應如此。漢。王充《論衡。命祿》:「而天命當然,雖逃避之,終不得離,故夫不求自得之貴歟。」《后漢書。卷七○。孔融傳》:「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漢語大詞典》:矣乎
語氣詞連用?!耙印北硎疽讶换驅⑷?“乎”表示疑問或感嘆,可譯為“了嗎”、“了吧”等。例如:已矣乎?!?ins>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老大矣乎?!?ins>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漢語大詞典》:胡然
(1).為何。表示疑問或反詰。《詩·鄘風·君子偕老》:“胡然而天地?胡然而帝也?” 鄭玄 箋:“胡,何也。帝,五帝也。何由然女見尊如天帝乎?” 唐 張九齡 《高齋閑望言懷》詩:“坐惜芳時宴,胡然久滯留?” 宋 劉昌詩 《蘆浦筆記·草鞋大王事》:“士乃留宿而扣神曰:‘神之號,蓋某戲書,胡然而至此盛邪?’” 明 李贄 《童心說》:“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
(2).謂不知何故。表示不明原因。 唐 白居易 《大官乏人策》:“問:國家臺袞之材,臺省之器,胡然近日稍乏其人,將欲救之,其故安在?” 宋 歐陽修 《自敘》詩:“余本漫浪者,茲亦漫為官。胡然類鴟夷,託載隨車轅?!?元 耶律楚材 《繼崔子文韻》:“ 崔子 龍鐘亦可憐,臨風相送我胡然?!?br />(3).突然。 明 張煌言 《得友人書道內子艱難狀》詩:“尺牘胡然至,寒溫不自通?!?明 彭士望《玉簾泉》詩:“平波水最文,胡然此直下?!?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之九:“鴻鵠初高舉,千里蒼旻開;長林翕春氣,逆此浩蕩懷;胡然值飄風,中道羽翼乖。”
《漢語大詞典》:難問(難問)
(1).提出疑問;請教。 漢 王充 論衡·問孔:“以為圣賢所言,皆無非專精講習,不知難問?!?span id="yngasoj" class="book">《后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諸兄每讀經傳,輒下意難問?!?br />(2).民歌體裁的一種。有如謎語,兩人合唱,以一問一答形式出現。如:(問)啥人數得清天上星?啥人數得清鱖魚鱗?(答)太白金星數得清天上星, 姜太公 數得清鱖魚鱗。我國東南各省如 江蘇 、 廣東 等地民間都很流行。 朱自清 《中國歌謠·歌謠的分類》:“謎有三種:一、事物謎,二、字謎,三、難問, 鍾先生 《廣州謎語序》稱為‘詰難體’……我以為要恰切一點,把它稱為‘謎歌’。”
《國語辭典》:將毋(將毋)  拼音:jiāng wú
疑而未決之辭。《韓詩外傳》卷四:「客曰:『在外即言外,在內即言內,入乎,將毋?』」
分類:選擇疑問
《國語辭典》:將無(將無)  拼音:jiāng wú
表示懷疑、揣測的語氣詞,即莫非、是否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與之言,理中清遠,將無以德掩其言?」
分類:莫非
《國語辭典》:何等  拼音:hé děng
1.疑問詞。什么樣。《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不拘何等,有一件,報一件?!埂独蠚堄斡洝返谌兀骸覆⑶绎L聞玉守的政聲,也要去參考參考,究竟是個何等樣人?!?br />2.感嘆詞。多么?!都t樓夢》第三回:「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div>
《國語辭典》:什么(什麼)  拼音:shén me
1.疑問代名詞,專指事物。如:「每天下班后,你都在做什么?」《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四回:「因看見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所以只打聽忌吃什么?」也作「甚么」。
2.指示代名詞,泛指一般事物。如:「心里想什么,就說什么,別這樣吞吞吐吐的?!乖o名氏《馬陵道》第三折:「你看天色已晚,前后無人,我直跟到這羊圈根前,吟兩句詩,調發(fā)此人,看他說什么?」也作「甚么」。
3.疑問形容詞。如:「你住在什么地方?」《文明小史》第三四回:「這是部什么書,我還不曉得名目,請悔兄指教。」也作「甚么」。
4.表不定或虛指的形容詞?!都t樓夢》第四八回:「為這點小事,弄得人坑家敗業(yè),也不算什么能為?!埂段拿餍∈贰返谌幕兀骸高@部書沒有什么道理。」也作「甚么」。
《漢語大詞典》:也與(也與)
亦作“ 也歟 ”。
(1).語氣助詞。表疑問。《論語·雍也》:“ 仲由 可使從政也與?” 清 戴名世 《郭生詩》序:“乃生吮筆和墨以從事於其間,其猶有 桐 之風也歟?”
(2).語氣助詞。表感嘆。 宋 葉適 《張令人墓志銘》:“以子之疎且易,欲以其求知於天者,使人亦知之乎?宜謗之眾也與!” 明 劉基 《春秋明經·衛(wèi)人立晉》:“此圣人之所深惜而特起 衛(wèi) 人立 晉 之文也歟!” 魯迅 《書信集·致章廷謙》:“大概皆不能歸咎于五十人煽動之故也歟!”
《漢語大詞典》:奚其
(1).疑問詞。猶言為何,為什么。《論語·憲問》:“子言 衛(wèi)靈公 之無道也, 康子 曰:‘夫如是,奚而不喪?’ 孔子 曰:‘ 仲叔圉 治賓客, 祝鮀 治宗廟, 王孫賈 治軍旅。夫如是,奚其喪?’”
(2).猶言何其。表程度。 唐 蘇颋 《奉和圣制至長春宮登樓望稼穡之作》:“帝跡奚其遠,皇符之所崇。”
《漢語大詞典》:乎來(乎來)
語氣助詞。用于句末,表疑問和感嘆。孟子·離婁上:“﹝ 伯夷 ﹞聞 文王 作,興曰:‘盍歸乎來?’”孟子·盡心下:“ 孔子 在 陳 曰:‘盍歸乎來?’”一説“來聲,矣聲通”,“來”讀為“矣”。參閱 章炳麟 新方言·釋詞。
《漢語大詞典》:也邪
語氣助詞。表疑問。莊子·齊物論:“我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 唐 韓愈 《祭十二郎文》:“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漢語大詞典》:一唯
(1).語出《論語·里仁》:“子曰:‘ 參 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 曰:‘唯?!焙笠蛞浴耙晃ā敝^應諾迅速,全無疑問。朱子語類卷四一:“ 顏子 問目,卻是初學時; 曾子 一唯,年老成熟時也?!?明 李贄 《寄焦弱侯書》:“觀自言 回 死則亡,未聞有好學者,則 參 雖一唯,亦不得謂之好學矣?!?br />(2).謂完全聽從。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內閣三·相公投刺司禮:“ 馮保 勢雖張,然一唯 江陵 指麾?!?span id="cibytnh" class="book">《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何消如此多疑!使得,使得。一唯尊命,只求快些?!?/div>
《漢語大詞典》:疑年
(1).懷疑他人的年齡。左傳·襄公三十年載: 晉悼夫人 食輿人之城 杞 者, 絳縣 人或年長矣,無子,而往與于食。同食者疑其年,使以實告。老者曰:“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師曠 推斷老人為七十三歲。 史趙 、 士文伯 測算其日數為二萬六千六百有六旬。大夫 趙武 乃召老人而謝過,因授以田畝,任以為 絳縣 師。后遂以“疑年”指有才德的民間老人。 唐 權德輿 《酬馮絳州早秋絳臺感懷見寄》詩:“武符頒美化,亥字訪疑年。”
(2).特指前人年齡有疑問而未能確定者。 清 錢大昕 有疑年錄四卷。
《漢語大詞典》:也那
(1).嘆詞。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塞鴻來也那!塞鴻來也那!”
(2).疑問詞。 宋 王明清 《揮麈馀話》卷二:“你早睡也那?你睡得著?”
(3).襯詞,無義。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待去來呵,長街上列著兵馬,哎!婆婆也,我可是怕也那不怕?”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一折:“想他每富家殺羊也那宰馬,每日里笑恰,飛觥也那走斝。” 清 楊潮觀 《李衛(wèi)公替龍行雨》:“猛見那一帶連山也那萬里遙,高也么高,凸更凹?!?/div>
《國語辭典》:幾次(幾次)  拼音:jǐ cì
1.多少次。表疑問的語氣。如:「紅樓夢你總共看過幾次?」
2.好多次。如:「連續(xù)幾次的打擊,使他完全喪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