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磨電燈(磨電燈)  拼音:mó diàn dēng
一種舊時安裝在腳踏車上的照明設(shè)備。也稱為「摩電燈」。
《漢語大詞典》:稿枲
指點燃后供照明用的草、麻。墨子·備穴:“蓋具稾枲,財自足,以燭穴中。” 孫詒讓 間詁:“ 蘇 云:稾枲可燃以為燭?!?/div>
分類:點燃照明
《國語辭典》:膏火自煎  拼音:gāo huǒ zì jiān
油膏以能照明,故受煎熬。比喻人因才能而招致禍患。《文選。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九》:「膏火自煎熬,多財為患害?!?/div>
《漢語大詞典》:黂燭(黂燭)
麻秸做成的燭。古時用于照明。《淮南子·說林訓》:“物之所為,出於不意,弗知者驚,知者不怪。銅英青,金英黃,玉英白,黂燭捔,膏燭澤也?!?高誘 注:“燭光捔澤,諭光明有明昧也。”
分類:照明
《國語辭典》:弧光燈(弧光燈)  拼音:hú guāng dēng
用電弧做為光源的燈具,主要指碳質(zhì)電極在氣體中產(chǎn)生的電弧。光度強,且光色接近日光。多用于需要高亮度的電燈中,如探照燈等。
《國語辭典》:喉鏡(喉鏡)  拼音:hóu jìng
一種醫(yī)學診察儀器。系利用鏡面的反射以照明和觀察喉咽部位的鏡子,或末端設(shè)有照明設(shè)備的探測管。
《漢語大詞典》:饞魚燈(饞魚燈)
用魧魚脂煉油點的燈。據(jù)說用作宴飲、烹調(diào)時照明則特別明亮,故名。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饞魚燈:“南中有魚,肉少而脂多。彼中人取魚脂煉為油……或使照筵宴,造飲食,則分外光明。時人號為饞魚燈?!币嗍》Q“ 饞燈 ”。 明 楊慎 丹鉛續(xù)錄·饞燈:“魧魚,即懶婦魚也,多膏,以為燈,照酒食則明,照紡績則暗,佛經(jīng)謂之饞燈云?!?/div>
《國語辭典》:安全燈(安全燈)  拼音:ān quán dēng
可以防止引起混合氣爆炸的燈。燈的外圍,有精細鐵紗罩,可攜入煤礦坑,不使與煤氣接觸,故無爆裂的危險,最普通的為英化學家達佛(Davy)所創(chuàng)制。也稱為「達佛燈」。
《國語辭典》:燈火管制(燈火管制)  拼音:dēng huǒ guǎn zhì
一種防空方法。空襲時,一切發(fā)光的物體,都須熄滅或掩蔽,使敵機找不到轟炸的目標,此種措施稱為「燈火管制」。
《漢語大詞典》:鈉燈(鈉燈)
一種照明裝置。把鈉裝入真空的玻璃泡中,通電后發(fā)出強烈的黃色光。用于礦井或街道照明。
《國語辭典》:水銀燈(水銀燈)  拼音:shuǐ yín dēng
利用水銀蒸氣制造的電燈。將水銀充入真空的硬質(zhì)玻璃管或石英玻璃管內(nèi),可發(fā)出強光,光線穩(wěn)定而不刺激。多用于拍攝電影、街道照明等。
《國語辭典》:手電筒(手電筒)  拼音:shǒu diàn tǒng
手持攜帶式照明器具,一般為筒形,內(nèi)含乾電池或充電電池作為電源,藉由筒內(nèi)燈泡及聚焦反射鏡提供走動或巡視所需照明之用。也稱為「電筒」。
《漢語大詞典》:然糠自照
指 南朝 宋 顧歡 燃糠照明、刻苦自學之事。南史·隱逸傳上·顧歡:“ 歡 獨好學……鄉(xiāng)中有學舍, 歡 貧無以受業(yè),於舍壁后倚聽,無遺忘者。夕則然松節(jié)讀書,或然糠自照。”
《國語辭典》:閃光燈(閃光燈)  拼音:shǎn guāng dēng
附于相機的燈具,以提供照相時所需的光源。如:「女主角一出現(xiàn),記者相機的閃光燈立刻閃個不停?!?/div>
《國語辭典》:礦燈(礦燈)  拼音:kuàng dēng
礦坑里專用的照明設(shè)備。
分類:礦井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