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8詞典 1分類詞匯 97
《國語辭典》:行祠  拼音:xíng cí
棺柩暫放的地方。宋。蘇軾 昭靈侯廟碑:「元祐六年,秋旱甚,郡守龍圖閣學(xué)士左朝奉郎蘇軾,迎致其骨于西湖之行祠?!乖?。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相國行祠,寄居蕭寺?!?/div>
《漢語大詞典》:挽郎
出殯時(shí)牽引靈柩唱挽歌的人。晉書·禮志中:“ 成帝 咸康 七年,皇后 杜氏 崩……有司又奏,依舊選公卿以下六品子弟六十人為挽郎?!?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紕漏:“ 武帝 崩,選百二十挽郎,一時(shí)之秀彥, 育長 亦在其中?!?宋 蘇軾 《艾子雜說》:“挽郎乃死者之導(dǎo)也?!?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八篇:“《李娃傳》,言 滎陽 巨族之子溺於 長安 倡女 李娃 ,貧病困頓,至流落為挽郎?!?/div>
《漢語大詞典》:素旗
(1).指古代靈柩前的白色旗幡。上寫死者姓名、官銜等。文選·曹植〈王仲宣誄〉:“何用誄德,表之素旗?!?呂延濟(jì) 注:“素旗,雜帛為之,即今之銘旌幡也?!?唐 劉禹錫 《湖南觀察使故相國袁公挽歌》之一:“ 湘水 秋風(fēng)至,凄涼吹素旗?!?br />(2).指刑場上懸掛的白旗。 金 王若虛 《臣事實(shí)辨》:“ 孫安國 亦謂 皓 罪為逋寇,虐過辛癸,梟首素旗,不足謝寃魂?!?/div>
《漢語大詞典》:寄靈(寄靈)
暫時(shí)放置靈柩。紅樓夢(mèng)第十四回:“那 賈珍 因見發(fā)引日近,親自坐車帶了陰陽司吏,往 鐵檻寺 來踏看寄靈所在?!?/div>
《漢語大詞典》:旌旐
(1).旌旗。禮記·月令:“﹝季秋之月﹞命僕及七騶咸駕,載旌旐,授車以級(jí),整設(shè)于屏外。” 鄭玄 注:“即駕之,又為之載旌旗?!?br />(2).指銘旌,導(dǎo)引靈柩的魂幡。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冊(cè)文》:“詔撰德於旌旐,永傳徽於舞綴?!?隋煬帝 《秦孝王誄》:“旌旐飄飄而從風(fēng),笳管酸嘶而響谷?!?宋 歐陽修 《劉丞相挽詞》之一:“盛衰同俯仰,旌旐送山丘?!?元 揭傒斯 《熊英德哀辭》詩:“旌旐揚(yáng)廣衢,輀車出城闥。”
《漢語大詞典》:陪陵
(1).古代指臣子的靈柩葬在皇帝墳?zāi)沟慕浴?span id="5iwwtvx" class="book">《隸釋·漢太尉楊震碑》:“次 秉 ,寔能纘脩,復(fù)登上司,陪陵京師?!卑矗?span id="wylt1k2" class="book">《后漢書·楊秉傳》作“賜塋陪陵”。三國志·魏志·武帝紀(jì):“周禮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 漢 制亦謂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其廣為兆域,使足相容?!?span id="rknkm5e" class="book">《新唐書·百官志二》:“陪陵而葬者,將作給匠戶,衛(wèi)士營冢。”
(2).附葬,合葬。晉書·杜預(yù)傳:“ 預(yù) 先為遺令曰:‘古不合葬……吾去春入朝,因 郭氏 喪亡,緣陪陵舊義,自表營 洛陽 城東 首陽 之南為將來兆域。’”
《國語辭典》:出殯(出殯)  拼音:chū bìn
辦喪事時(shí),將靈柩移到埋葬或安厝的地方。《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修齋、理七、開喪、出殯,用了四五千兩銀子?!埂都t樓夢(mèng)》第一四回:「次日早,便進(jìn)城來料理出殯之事?!?/div>
《漢語大詞典》:神柩
靈柩。對(duì)棺柩的尊稱。 漢 蔡邕 《濟(jì)北相崔君夫人誄》:“既殯神柩,薄言于歸,宰冢喪儀,循禮無遺?!?span id="laotxh1" class="book">《三國志·蜀志·先主甘皇后傳》:“大行皇帝存時(shí),篤義垂恩,念 皇思夫人 神柩在遠(yuǎn)飄颻,特遣使者奉迎。”
《漢語大詞典》:扶喪(扶喪)
護(hù)送靈柩。 宋 王安石 《京東提點(diǎn)刑獄陸君墓志銘》:“棄世 平陰 ,壽五十三;有子四人,扶喪而南?!?span id="0q4wqak"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十二回:“這貨是一大宗珍珠玉石,卻放在棺材里面,裝做扶喪模樣?!?/div>
《國語辭典》:扶靈(扶靈)  拼音:fú líng
扶護(hù)靈柩歸葬?!?a target='_blank'>紅樓夢(mèng)》第一七、一八回:「妙玉本欲扶靈回鄉(xiāng)的,他師傅臨寂遺言,說他衣食起居不宜回鄉(xiāng)。」也作「扶柩」、「扶櫬」。
《國語辭典》:守靈(守靈)  拼音:shǒu líng
守在靈床、靈柩或靈位的旁邊。《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兒媳兩個(gè)也不守靈,也不做什么盛羹飯?!埂都t樓夢(mèng)》第六四回:「賈珍尤氏并賈蓉仍在寺中守靈,等過百日后,方扶柩回籍。」
《漢語大詞典》:迎喪(迎喪)
把客死外鄉(xiāng)者的靈柩或尸骨迎歸家鄉(xiāng)。后漢書·袁安傳:“及 賀 卒郡, 閎 兄弟迎喪,不受賻贈(zèng)?!?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憂中有喜:“嘗大病,鄉(xiāng)人誤傳已死。其妻自 河北 來迎喪?!?span id="biankcu" class="book">《東周列國志》第十三回:“ 齊襄公 聞 魯侯 暴薨,佯啼假哭,即命厚殮入棺,使人報(bào) 魯 迎喪?!?/div>
《國語辭典》:明旌  拼音:míng jīng
1.一種喪具,喪禮中位在靈柩前的長幡。也作「銘旌」、「旌銘」。
2.明白表彰。如:「明旌善類」。
《國語辭典》:靈寢(靈寢)  拼音:líng qǐn
陵墓,停放靈柩的地方。如:「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靈寢在南京?!?/div>
《國語辭典》:下葬  拼音:xià zàng
把棺木埋到土里?!度辶滞馐贰返谒奈寤兀骸父鐜淼你y子,料理下葬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