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經(jīng)濟海域(經(jīng)濟海域)  拼音:jīng jì hǎi yù
沿海國家對于領海以外的鄰近海域擁有某種特殊管轄權,此范圍內(nèi)的公海即為該國的經(jīng)濟海域。西元一九五二年南美智利、秘魯和厄瓜多爾首先宣布將沿海保護魚區(qū)范圍擴張至二百浬,一九五八年聯(lián)合國簽署「捕魚及養(yǎng)護公海生物資源公約」,承認沿海國家對鄰接區(qū)內(nèi)生物資源和生產(chǎn)力保持有特別利害關系,此后二百浬經(jīng)濟海域的觀念才逐漸被越來越多國家所接受。也稱為「專屬海域」。
《國語辭典》:巴哈馬群島(巴哈馬群島)  拼音:bā hā mǎ qún dǎo
Bahama Islands
群島名。位于中美洲古巴島之北,弗羅里達州東南的海域。由東南向西北延伸,長一千二百二十公里,寬四十六公里,由二十馀個大小島嶼組成,屬亞熱帶氣候。土壤貧瘠,海鹽和水產(chǎn)很豐富。
《國語辭典》:密克羅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  拼音:mì kè luó ní xī yà
Micronesia
大洋洲的一個地區(qū)。位于美拉尼西亞以北和波利尼西亞以西的西太平洋海域。包括太平洋群島托管地、吉爾伯特群島、瑙魯和關島。除了幾個較高的火山島外,大部分為低平的珊瑚島。季節(jié)溫差小,平均氣溫攝氏二十七度。西部島嶼常受臺風侵襲。最大島關島為觀光勝地。
《國語辭典》:專屬海域(專屬海域)  拼音:zhuān shǔ hǎi yù
沿海國家于領海以外擁有管轄、采礦與捕魚等特權的海域?,F(xiàn)今海洋國家都以沿岸二百海浬為專屬的經(jīng)濟海域。也稱為「經(jīng)濟海域」。
《國語辭典》:海洋權(海洋權)  拼音:hǎi yáng quán
沿海國家對海岸線外一定距離的海域及其資源的所有權。
《國語辭典》:風吹砂(風吹砂)  拼音:fēng chuī shā
墾丁特區(qū)地形,河流攜泥沙流入海域,強烈的季風又把砂子吹上陸地,這種互逆的搬運作用,日久形成此地形。
《國語辭典》:第七艦隊(第七艦隊)  拼音:dì qī jiàn duì
美國太平洋艦隊,以維護整個太平洋海域安定為主要目的,總部設在美國西部的圣地牙哥,在夏威夷、日本、菲律賓各有基地,用以抗衡總部設在海參崴的前蘇聯(lián)太平洋艦隊。
《國語辭典》:吊放聲納(吊放聲納)  拼音:diào fàng shēng nà
一種專供直升機反潛的聲納系統(tǒng)。已安裝此系統(tǒng)的直升機常飛臨可疑海域上空十幾公尺,再將聲納放入海中不同深處監(jiān)聽,以準確追蹤潛艇位置。
《漢語大詞典》:咆哮西風
指南緯35°~65°海域內(nèi)的穩(wěn)定而強勁的西風。該海域范圍內(nèi)陸地很少,大多是海洋,等壓線近似緯向排列,平直而密集,因而西風穩(wěn)定而強勁。加上海域內(nèi)溫帶氣旋較多,常有暴風雨,風強浪高,昔日航海者都視為畏途。南緯40°附近風力很強,故又有“咆哮四十度”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