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法從(法從)
(1).跟隨皇帝車駕;追隨皇帝左右。漢書·揚(yáng)雄傳上:“又是時 趙昭儀 方大幸,每上 甘泉 ,常法從,在屬車間豹尾中。” 顏師古 注:“法從者,以言法當(dāng)從耳,非失禮也。一曰從法駕也?!?明 歸有光 《顧夫人八十壽序》:“公以宿學(xué)元老,侍經(jīng)幄,備顧問,從容法從,三十餘年?!?br />(2).指皈依佛法的弟子。 明 無名氏 《四賢記·社會》:“你本是將臺上的先鋒,那里是空門中的法從!”
《分類字錦》:變法從天(變法從天)
宋史律歷志:凡天道運行。皆有常度。歷象之術(shù)。古今所同。蓋變法以從天。隨時而推數(shù)。故法有疏密。數(shù)有繁簡。雖條例稍殊。而綱目一也。
分類:歷法
《國語辭典》:軍法從事(軍法從事)  拼音:jūn fǎ cóng shì
依照軍法嚴(yán)辦?!稌x書。卷五九。齊王囧傳》:「有不順命,軍法從事?!埂睹魇?。卷一七八。項忠傳》:「士卒畏敵不畏將,是以戰(zhàn)無成功,宜許以軍法從事?!?/div>
分類:軍法
《國語辭典》:打十三  拼音:dǎ shí sān
宋代杖刑中從輕發(fā)落的杖數(shù)。后泛指責(zé)打?!队罉反蟮鋺蛭娜N。張協(xié)狀元。第三五出》:「(末)推得沒巴臂。(生)門子打十三!」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二二出:「背起打十三,那廝不中用,只教他管文書?!?/div>
《國語辭典》:丙種經(jīng)紀(jì)人(丙種經(jīng)紀(jì)人)  拼音:bǐng zhǒng jīng jì rén
股票術(shù)語。指非法從事證券墊款、墊款業(yè)務(wù)者。簡稱為「丙種」。
《國語辭典》:大撈一筆(大撈一筆)  拼音:dà lāo yī bǐ
以不正當(dāng)?shù)氖址◤闹兄\取可觀的利益。如:「這一宗買賣,他想從中大撈一筆。」也作「大撈一票」。
《國語辭典》:大撈一票(大撈一票)  拼音:dà lāo yī piào
以不正當(dāng)?shù)氖址◤闹兄\取可觀的錢財。也作「大撈一筆」。
《國語辭典》:百日維新(百日維新)  拼音:bǎi rì wéi xīn
清末自甲午戰(zhàn)敗后,中國朝野有志之士便提倡維新變法,其領(lǐng)導(dǎo)人物康有為以著書立論,發(fā)行中外公報主張變法,亦曾數(shù)次上書德宗,要求改革。其學(xué)生梁啟超則于上海主編時務(wù)報,鼓吹變法圖強(qiáng)。至清光緒二十四年(西元1898)德宗下詔變法,以康有為、譚嗣同等人推行新政。但以慈禧太后為主的守舊派反對變法,于是發(fā)動政變,德宗被幽禁,康、梁逃亡日本。因歷時僅一百零三天,故稱為「百日維新」。又因是年為戊戌年,故稱為「戊戌變法」。
《國語辭典》:頂針挨?。斸槹ぷ。 ?span id="ckbsjzu" class='label'>拼音:dǐng zhēn ái zhù
一個緊接一個,他人無法從中插入。如:「參觀博覽會的人頂針挨住,形成一條長龍?!埂缎咽篮阊?。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這個縣丞,乃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美缺,頂針挨住?!?/div>
《漢語大詞典》:配調(diào)
以音級轉(zhuǎn)換的進(jìn)行辦法從較高音或從較低音逐步接近并折回到原調(diào)的非主要無和音的樂調(diào)——亦稱“配音”
《國語辭典》:煉油(煉油)  拼音:liàn yóu
1.將原油加熱分餾,使其分離成含有含碳數(shù)不同的碳?xì)浞肿佑土?。按沸點高低可分為天然氣、汽油、輕油、煤油、柴油、瀝青等,皆為重要的石化工業(yè)原料。
2.用加熱的方法從含有油質(zhì)的動物或植物體中把油脂提煉分離出來。
諸法從緣生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參見:法身偈)
法身偈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佛有生身法身二種,故舍利亦有二種,八石四斗之遺骨,生身之舍利也。所說之妙法,法身之舍利也。故謂之法身舍利偈,又云法頌舍利,略曰法身偈。說四諦中苦集滅三諦之偈頌也。而常約于其說苦諦之諸法從緣生一句,稱為緣生偈,又曰緣起偈,智度論十八引勒論中所說曰:「佛于四諦中或說一諦或二或三,如馬星比丘為舍利弗說偈:諸法從緣生,是法緣及盡。我?guī)煷笫ブ?,是我如是說。此偈但說三諦,當(dāng)知道諦已在中,不相離故?!辜瓷w諸法從緣生一句,說諸法之為因緣生,苦空無常無我,苦諦之相也。此法緣二字,說其生苦法之因緣之法,即集諦也,盡之一字說滅苦集,即滅諦也。道諦可以苦集為例而知,不必說也。智度論十一曰:「諸法因緣生,是法說因緣。是法因緣盡,大師如是言?!蛊渌T經(jīng)論所說之偈頌,總為生滅,即苦滅之二諦也。佛本行集經(jīng)四十八馬勝比丘對舍利弗說頌曰:「諸法從因生,諸法從因滅。如是滅與生,沙門說如是。」浴佛功德經(jīng)曰:「供養(yǎng)舍利有二種:一者身骨舍利,二者法頌舍利。即說頌曰: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埂居帧看速拭髡f法身之不生不滅,故名法身偈。造像功德經(jīng)曰:「爾時世尊說是偈言:諸法因緣生,我說此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善男子!如是偈義,名佛法身。汝當(dāng)書寫置彼塔內(nèi),何以故?一切因緣及所生法,性真寂故,是故我說名為法身?!勾笕战?jīng)疏六曰:「法從緣生,即無自性。若無自性,即是本來不生。因緣和合時,亦無所起。因緣離散時,亦無有滅。是故如凈虛空,常不變易?!?/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