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治體(治體)
(1).治國的綱領、要旨。 漢 賈誼 《新書·數(shù)寧》:“以陛下之明通,因使少知治體者得佐下風,致此治非有難也?!?span id="m2exm7l" class="book">《周書·王褒傳》:“ 襃 有器局,雅識治體。” 宋 司馬光 《乞優(yōu)老上殿札子》:“愿陛下慎選德望材器為眾所服,知治體、曉兵略者以代之。” 清 惲敬 《三代因革論七》:“天下無無弊之制,無不擾民之事,當擇其合時勢而害輕者行之。后之儒者,以 熙寧 之法而妄意詆娸,非知治體者也?!?br />(2).政治法度。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 孔融 之守 北海 ,文教麗而罕于理,乃治體乖也。” 宋 龔鼎臣 東原錄:“臺官言事,惟務摭人之惡,不顧治體之如何爾!自以為若卹治體,則僅乎不舉職矣?!?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三章:“大同之治體,無國種,無險要。”
(3).指規(guī)范的文體。 明 楊慎 《蕭穎士論文》:“ 賈誼 文辭最正,近於治體?!?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去古既遠,治體不振,生當其時,手足罔措,輒欲爭效異國,不以師人為恥,偶見章句之大殊,喜其文法之一定,忘其鄙且拙,而謂新且異焉。”
《漢語大詞典》:政治體制改革
特指我國在政治體制上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現(xiàn)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發(fā)展民主,加強法制,實行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完善民主監(jiān)督制度,維護安定團結。
《漢語大詞典》:關于政治體制改革問題
鄧小平1986年9月至11月幾次談話中關于政治體制改革問題的內(nèi)容節(jié)錄。編入《鄧小平文選》第3卷。指出不改革體制就會阻礙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始終保持黨和國家的活力;改革的內(nèi)容是黨政分開,權力下放,精簡機構;改革不能照搬西方,不能搞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