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5詞典 1分類詞匯 24
《國語辭典》:谷口耕巖  拼音:gǔ kǒu gēng yán
漢時鄭子真不慕官爵,修身自保,躬耕于谷口巖石之下。典出《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序》。后指隱居或隱者的生活。如:「他很向往煙波釣叟、谷口耕巖的生涯。」
《國語辭典》:利析秋毫  拼音:lì xī qiū háo
漢時桑弘羊、東郭咸陽、孔僅三位富商談到有關(guān)利益的事,就像分析秋毫般精細(xì)的計(jì)算。典出《史記。卷三○。平準(zhǔn)書》。后用以形容理財(cái)極為精明。
《國語辭典》:江東子弟(江東子弟)  拼音:jiāng dōng zǐ dì
楚漢時,項(xiàng)羽渡江西攻劉邦時所率領(lǐng)的江東八千子弟。見《史記。卷七。項(xiàng)羽本紀(jì)》。唐。杜牧〈題烏江亭〉詩:「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div>
《國語辭典》:博望縣(博望縣)  拼音:bó wàng xiàn
縣名。在現(xiàn)今河南省南陽縣東北。漢時設(shè)置,為武帝封張騫的侯國。相傳諸葛亮曾在這里用火攻,打敗了夏侯惇十萬大兵。
《國語辭典》:滇池縣(滇池縣)  拼音:diān chí xiàn
縣名。漢置,故城在云南省晉寧縣東。漢時為益州郡治所,南朝梁廢。
《國語辭典》:典鹔鹴裘(典鹔鹴裘)  拼音:diǎn sù shuāng qiú
漢時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還居成都,家徒四壁,相如便把所穿的鹔鹴裘抵押與人去賒酒,與文君暢飲。見《西京雜記》卷二。后以典鹔鹴裘形容情誼深厚。宋。蘇軾〈次韻孔常父送張?zhí)煊X〉詩:「送君應(yīng)典鹔鹴裘,憑仗千鐘洗別愁?!顾巍j懹巍搭}湖邊旗亭〉詩:「春色初回杜若洲,佳人又典鹔鹴裘?!?/div>
《國語辭典》:蔡邕倒屣  拼音:cài yōng dào xǐ
漢時蔡邕遇見遷徙到長安的王粲,以為奇才。當(dāng)時蔡邕才學(xué)顯著,貴重朝廷,常賓客盈門,一日聽見王粲來到門口,來不及穿好鞋,急忙出迎。典出《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
《國語辭典》:考工令  拼音:kǎo gōng lìng
職官名。漢時負(fù)責(zé)打造兵器及監(jiān)督織綬的官吏。
《國語辭典》:郡國制(郡國制)  拼音:jùn guó zhì
漢時所采取的地方制度。漢有鑒于周行封建制度而衰,秦行郡縣制度而亡,故融合二制之長,而采郡國制,既分封諸侯、功臣于王國、侯國,又于地方置郡,二者均屬中央管轄。諸侯王擁有王國的統(tǒng)治權(quán),但軍事及王位繼承方面均受到中央限制,七國之亂后,七國權(quán)力削弱,屬官均由中央任命;郡縣的郡守、郡丞及郡衛(wèi)則由皇帝任命,由中央派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