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6詞典 1分類詞匯 15
《漢語大詞典》:武舞
雅舞的一種,與“文舞”相對(duì)。始于 周 代。舞時(shí)手執(zhí)斧盾。內(nèi)容為歌頌統(tǒng)治者武功。用于郊廟祭祀及朝賀、宴享等大典。《書·大禹謨》“舞干羽于兩階” 唐 孔穎達(dá) 疏:“《明堂位》云:朱干玉戚,以舞大武。戚,斧也。是武舞執(zhí)斧執(zhí)楯?!?span id="qepxmps" class="book">《新唐書·禮樂志十一》:“為國家者,揖讓得天下,則先奏文舞;征伐得天下,則先奏武舞?!?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十二:“今之《舞蠻牌》即古武舞,《舞三臺(tái)》《調(diào)笑》即古文舞?!?/div>
《國語辭典》:干戈  拼音:gān gē
1.泛指武器?!段倪x。張協(xié)。雜詩一○首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br />2.比喻兵事、戰(zhàn)亂?!墩撜Z。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dòng)干戈于邦內(nèi)?!埂段倪x。陸機(jī)。辯亡論上》:「齊民免干戈之患,戎馬無晨服之虞?!?/div>
《國語辭典》:干羽  拼音:gān yǔ
干盾和羽翳,皆供樂舞時(shí)用。羽為文舞,干為武舞。《書經(jīng)。大禹謨》:「帝乃誕敷文德,舞干羽干兩階,七旬有苗格?!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5540' target='_blank'>張孝祥 六州歌頭。長淮望斷詞:「渺神京,干羽方懷遠(yuǎn),靜烽燧,且休兵?!?/div>
《漢語大詞典》:萬舞(萬舞)
古代的舞名。先是武舞,舞者手拿兵器;后是文舞,舞者手拿鳥羽和樂器。亦泛指舞蹈。《詩·邶風(fēng)·簡(jiǎn)兮》:“簡(jiǎn)兮簡(jiǎn)兮,方將萬舞?!?毛 傳:“以干羽為萬舞,用之宗廟山川?!?陳奐 傳疏:“干舞有干與戚,羽舞有羽與旄,曰干曰羽者舉一器以立言也。干舞,武舞;羽舞,文舞。曰萬者又兼二舞以為名也?!?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皇霸·六國》:“我之帝所樂,與百神游于鈞天廣樂于九奏萬舞。” 宋 司馬光 《為龐相公讓明堂加恩第二表》:“八窗四戶,屬象相依,萬舞九成,聲明具在?!?清 王鳴盛 蛾術(shù)編·說人三·君氏:“ 仲子 薨,則用夫人之禮赴于諸侯……又為 仲子 別立廟,安其主,而祭之用萬舞、六佾。”
《國語辭典》:干戚  拼音:gān qī
盾和板斧。《文選。左思。魏都賦》:「干戚羽旄之飾好,清謳微吟之要妙。」
《國語辭典》:劍器(劍器)  拼音:jiàn qì
1.劍。
2.一種古代武舞曲的名稱。相傳自西域傳入?!段墨I(xiàn)通考。舞部》:「謂劍器,古武舞之曲名。其舞用女妓,雄裝空手而舞?!?/div>
分類:武舞舞曲
《漢語大詞典》:舞象
(1).學(xué)象舞。象舞,武舞。古代成童所學(xué)。禮記·內(nèi)則:“十有三年,學(xué)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xué)射御?!?鄭玄 注:“先學(xué)勺,后學(xué)象,文武之次也。成童,十五以上?!?孔穎達(dá) 疏:“舞象,謂舞武也。 熊氏 云:‘謂用干戈之小舞也。’”后以指成童之年。 唐 邢璹 《〈周易略例〉序》:“臣舞象之年,鼓篋鱣序,漁獵墳典,徧習(xí)周易,研窮耽玩,無舍寸陰?!?明 張煌言 《〈奇零草〉序》:“余自舞象,輒好為詩歌?!?清 錢謙益 《澤州王氏節(jié)孝阡表》:“府君父歿時(shí),纔舞象耳?!?br />(2).會(huì)舞蹈的象。舊唐書·德宗紀(jì)上:“丁亥,詔 文單國 所獻(xiàn)舞象三十二,令放 荊山 之陽?!?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上:“蠻王宴 漢 使於 百花樓 前,設(shè)舞象。曲樂動(dòng),倡優(yōu)引入一象,以金羈絡(luò)首,錦襜垂身,隨膝騰踏,動(dòng)頭搖尾,皆合節(jié)奏?!?/div>
《漢語大詞典》:振萬(振萬)
舉行萬舞。萬,古時(shí)武舞的一種,舞時(shí)振鐸以為節(jié)。左傳·莊公二十八年:“ 楚 令尹 子元 欲蠱 文夫人 ,為館於其宮側(cè)而振萬焉?!?杜預(yù) 注:“振,動(dòng)也。萬,舞也?!?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53828' target='_blank'>《宋史·樂志十三》:“振萬方明德,疾徐咸可觀?!?/div>
分類:武舞振鐸
《漢語大詞典》:干舞
亦作“ 干儛 ”。 古代的一種武舞。舞者執(zhí)干。 周 代為六“小舞”之一。周禮·春官·樂師:“樂師掌國學(xué)之政,以教國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鄭玄 注引 鄭司農(nóng) 云:“干舞者,兵舞?!?span id="gjp016x" class="book">《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 熊山 ……干儛,用兵以禳。” 郭璞 注:“儛者,持盾武儛也?!?/div>
分類:武舞舞者
《漢語大詞典》:武曲
星名。舊時(shí)迷信說法,人間諸事均有上天星宿分別執(zhí)掌。武曲星主管武事。 宋 王禹偁 《授節(jié)度使左金吾衛(wèi)上將軍制》:“具官某,將門襲慶,武曲儲(chǔ)精?!?宋 楊無咎 《柳梢青》詞:“霽天欲曉,武曲增明。元是今朝,會(huì)生名將,力佐中興。”《水滸傳》引首:“‘文有文曲,武有武曲?!说氖?玉帝 差遣 紫微宮 中兩座星辰下來,輔佐這朝天子。”
武舞曲。禮記·祭統(tǒng)“舞莫重於《武宿夜》” 漢 鄭玄 注:“《武宿夜》,武曲名也。”
《漢語大詞典》:巴渝舞
古代 巴 渝 地區(qū)民間武舞。 周 初傳入中原,被采用為軍隊(duì)樂舞。后漢書·南蠻傳:“至 高祖 為 漢王 ,發(fā) 夷 人還伐 三秦 。 秦 地既定,乃遣還 巴中 ……俗喜歌舞, 高祖 觀之,曰:‘此 武王 伐 紂 之歌也?!嗣鼧啡肆?xí)之,所謂《巴渝舞》也?!?魏 晉 后 王粲 、 傅玄 等人人有擬作。自 漢 至 唐 ,為廟堂舞中武舞之一。 魏 更名“昭武舞”, 晉 更名“宣武舞”, 梁 恢復(fù)原稱。 隋文帝 曾以非正典罷之。 唐 清商樂中尚有“巴渝舞”之名。 陸龜蒙 有擬作。后不復(fù)見于記載。
《漢語大詞典》:干戚舞
古代樂舞的一種。操干戚的武舞。禮記·樂記:“干戚之舞,非備樂也?!?span id="rvgyaag" class="book">《后漢書·崔寔傳》:“干戚之舞,足以解 平城 之圍。”
分類:樂舞武舞
《漢語大詞典》:干揚(yáng)(干揚(yáng))
猶干戚。武舞的道具。干,盾;揚(yáng),鉞的別稱,形似大斧。禮記·樂記:“樂者,非謂黃鐘、大呂、弦歌、干揚(yáng)也?!?/div>
分類:武舞道具
《國語辭典》:朱干玉戚  拼音:zhū gān yù qī
朱干,紅色的盾牌。玉戚,玉飾的大斧。朱干玉戚本指古代武舞時(shí)所使用的兵器,后用以指儀仗?!抖Y記。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埂稏|周列國志》第四一回:「朱干玉戚,森聳以相參;龍旗豹韜,抑揚(yáng)而相錯(cuò)。」
《漢語大詞典》:錫舞(錫儛)
即干舞。武舞的一種。舞者手執(zhí)朱干,干背飾錫,故稱。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zhì)文:“樂載鼓,用錫儛,儛溢員?!?/div>
分類:武舞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