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91,分2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當言
直聲
質(zhì)直
正士
端人
正臣
忠正
剛直
正辭
向方
端亮
端良
正行
謇諤
直清
《漢語大詞典》:當言(當言)
該說。 明 葉盛 水東日記·糾彈不承密旨:“今早有當言事,若有誤進奏,駕出不得言,即有罪,皆不可辭?!?br />(1).正直的話。管子·霸形:“ 桓公 曰:‘ 仲父 胡為然?盍不當言,寡人其有鄉(xiāng)乎?’” 尹知章 注:“何不陳當言,令寡人有所歸向?!?王念孫 讀書雜志·管子五:“當言,讜言也。讜言,直言也。 蔡邕 注《典引》曰:‘讜,直言也?!?span id="qxfskre" class="book">《書·益稷》“來 禹 ,汝亦昌言” 孔 傳:“因 皋陶 謨九德,故呼 禹 使亦陳當言?!?陸德明 釋文“當,丁浪反?!?br />(2).指正確的話。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一:“ 三復 曰:‘文理貴中,不貴其速?!?德裕 以為當言。”
《國語辭典》:直聲(直聲)  拼音:zhí shēng
1.正直無私毫無隱諱的話。《漢書。卷七六。張敞傳》:「今朝廷不聞直聲,而令明詔自親其文,非策之得者也?!?br />2.公正不阿的聲名。唐。元稹授白居易尚書主客郎中知制誥制〉:「藹然直聲,留在人口。」《文明小史》第四一回:「當初他上摺子的時候,還自以為倘若拿某人扳倒,一旦直聲震天下,從此被朝廷重用起來?!?/div>
《國語辭典》:質(zhì)直(質(zhì)直)  拼音:zhí zhí
樸實正直。《論語。顏淵》:「夫達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史記。卷九六。張丞相傳》:「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堅忍質(zhì)直,且自呂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憚之?!?/div>
《漢語大詞典》:正士
(1).正直之士。書·泰誓:“屏棄典刑,囚奴正士?!?span id="kj9ptsl" class="book">《晏子春秋·問下十九》:“正士處勢臨眾不阿私,行于國足養(yǎng)而不忘故?!?span id="ibbkknc" class="book">《后漢書·王符傳》:“正士懷怨結(jié)而不見信,猾吏崇姦軌而不被坐?!?徐念慈 《余之小說觀》:“其影響之及於同胞者……效用日大,斯不至為正士所鄙夷,大義所排斥矣?!?br />(2).佛教語。梵語“菩薩”的又一譯名。謂求正道之大士。《無量壽經(jīng)》卷上:“又 賢護 等十六正士: 善思議菩薩 、 信慧菩薩 …… 解脫菩薩 。”
《國語辭典》:端人  拼音:duān rén
正直的人?!睹献印kx婁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埂读凝S志異。卷九。富翁》:「此人必善博,非端人也?!?/div>
分類:正直
《漢語大詞典》:正臣
正直之臣。《楚辭·東方朔〈七諫·沉江〉》:“正臣端其操行兮,反離謗而見攘?!?王逸 注:“言正直之臣,端其心志欲以輔君,反為讒人所謗訕?!?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劉向傳》:“正臣進者,治之表也;正臣陷者,亂之機也?!?唐 杜甫 《別蔡十四著作》詩:“天地則瘡痍,朝廷多正臣?!?/div>
分類:正直
《國語辭典》:忠正  拼音:zhōng zhèng
忠誠正直?!稘h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竊聞故前將軍蕭望之等,皆忠正無私,欲致大治?!埂段倪x。何晏。景福殿賦》:「招忠正之士,開公直之路?!?/div>
《國語辭典》:剛直(剛直)  拼音:gāng zhí
剛正直爽?!妒酚?。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灌夫為人剛直使酒,不好面諛?!埂度龂萘x》第四○回:「公剛直太過,乃取禍之道?!?/div>
《漢語大詞典》:正辭(正辭)
(1).端正言辭。《易·繫辭下》:“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漢 蔡邕 《郭泰碑》:“若乃砥節(jié)礪行,直道正辭。貞固足以干事,隱括足以矯時?!?span id="x5iqcph" class="book">《明史·左良玉傳》:“ 良玉 疾已劇,至 九江 ,邀總督 袁 繼咸 入舟中,袖中出密諭,云自皇太子,劫諸將盟, 繼咸 正辭拒之?!?br />(2).正式文辭。孔叢子·公儀:“ 子思 曰:‘臣所記臣祖之言,或親聞之者,有聞之於人者,雖非其正辭,然猶不失其意焉?!?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郊祀必洞於禮,戎事必練於兵,田穀先曉於農(nóng),斷訟務精於律。然后標以顯義,約以正辭?!?br />(3).正直、嚴正的言辭。鹖冠子·能天:“圣人知其所極,正辭者惠物者也。” 陸佃 注:“不詖、不淫、不邪、不遁,謂之正辭。” 漢 蔡邕 《上封事陳政要七事》:“頃者,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見賞,恒被謗訕之誅。遂使羣下結(jié)口,莫圖正辭?!?/div>
《漢語大詞典》:向方(嚮方)
(1).歸向正道。方,義方。文子·符言:“開道之于善,而民向方矣?!?徐靈府 注:“正道而可以誘民?!?span id="fxqreby" class="book">《南史·梁始興忠武王憺傳》:“ 憺 至州……又興學校,祭 漢 蜀郡 太守 文翁 ,由是人多向方者。” 明 歸有光 《送吳純甫先生會試序》:“自少年學子稍知向方者,必引而進之。”
(2).謂遵循正確方向。 明 高攀龍 《答何府尊書》:“卻如無舵之舟,莫知把握;無鍼之盤,莫知向方。”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藉書園書目敘:“專門之業(yè)失傳,古職之失守,而學者無所向方故也。”
(1).崇尚正直,遵循正道。 唐 白居易 《田穎可亳州刺史制》:“故臨戎則士樂為用,撫下而眾知嚮方?!?宋 范仲淹 《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講書狀》:“士務稽古,人知嚮方?!?明 唐順之 《葛母傳》:“自是書院成而 揚 之士彬彬多嚮方者?!?br />(2).指方向,前進的目標。 元 揭傒斯 《送張都事序》:“天下郡縣不患無賢守令,患上之人不能正其好惡以示其嚮方?!?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上:“掇遺逸,抉隱幽,榷嚮方,樹懲勸。”
《漢語大詞典》:端亮
端正誠實;正直堅貞。新唐書·路隋傳:“父 泌 ,字 安期 ,通五經(jīng),端亮寡言,以孝悌聞?!?宋 蘇軾 《薦宗室令畤狀》:“吏事通敏,文采俊麗,志節(jié)端亮,議論英發(fā),體兼眾器,無適不宜?!?明 唐順之 《請皇太子受朝疏》:“其青宮內(nèi)外侍從禁衛(wèi),一應職屬,早為擇補,務求忠謹端亮,以專羽翼而資保護?!?/div>
《漢語大詞典》:端良
(1).指正人賢士。 唐 司空圖 《唐故太子太師致仕盧公神道碑》:“拜御史丞兼左丞,束拔端良,風威益振?!?br />(2).謂正直良善。 宋 蘇轍 《代張公安道祭李宥侍郎文》:“世稱至治, 咸平 景德 。士生其間,端良純一?!?br />(3).元旦。指農(nóng)歷正月初一。 明 文徵明 《甲戌歲朝明日立春詩》之五:“古人惜端良,今我胡不樂?”
《漢語大詞典》:正行
(1).正直的行為。晏子春秋·問下二一:“茍持民矣,安有遺道?茍遺民矣,安有正行?”《淮南子·繆稱訓》:“身有丑夢,不勝正行;國有妖祥,不勝善政?!?宋 曾鞏 《庫部員外郎知臨江軍范君墓志銘》:“四方之往來者,或出語訕君,君不為之動也,其正行直道如此?!?br />(2).謂依軌道順行。漢書·天文志:“夫歷者,正行也。古人有言曰:天下太平,五星循度,亡有逆行。”
(3).端正其行為。尚書大傳卷一下:“無過者,得復其圭以歸其國。其餘有過者,留其圭;能正行者,復還其圭?!?漢 劉向 說苑·立節(jié):“吾聞古之士,怒則思理,危不忘義,必將正行以求之耳。” 三國 魏 鐘會 《母夫人張氏傳》:“夫人少喪父母,充成矦家,修身正行,非禮不動,為上下所稱述?!?br />(4).佛教語。謂清凈之正道。對邪行、雜行而言。百喻經(jīng)·乘船失釪喻:“亦如外道,不修正行?!?/div>
《國語辭典》:謇諤(謇諤)  拼音:jiǎn è
直言,不留情面的直說。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奏啟》:「夫王臣匪躬,必吐謇諤,事舉人存,故無待泛說也。」宋。王禹偁對雪〉詩:「謇諤無一言,豈得為直士?」也作「謇愕」。
分類:正直敢言
《漢語大詞典》:直清
正直廉潔。語出書·舜典:“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宋 曾鞏 《禮部尚書制》:“某明允直清,知經(jīng)信道?!?/div>
分類:正直廉潔